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硅胶为载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种罗丹明B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影响该三种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结果表明,三种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且三种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服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1.731,91.071和70.572 mg/g;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分为0.012 1, 0.018 5和0.024 9g·mg~(-1)·min~(-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毒死蜱分子印迹吸附材料,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Materials Studio (MS)分子模拟,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urfac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SMIT)制备以毒死蜱为模板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MIPs), 考察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的吸附性能与特异性识别能力, 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以探明其反应机制。结果 MMIP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3.655.4 emu/g, 其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MMIPs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在25、35、45℃时, MMIPs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80.911、93.465、101.321 mg/g。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效果好、制备时间短, 能够为复杂样品中硫代磷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构建及其他类别农药吸附材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影响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并对等温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p H值为7.0,底液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2 h条件下,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量为28.32 mg/g;吸附平衡试验说明该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31.983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045 3 g/(mg·min);选择性试验说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具有优异的选择识别能力。该聚合物能应用于木犀草素的前处理、提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摩尔比为1∶4时,制备的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最优条件下聚合物的吸附容量为25.11mg/g,印迹因子为3.0,可在8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0mg/L);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印迹位点,对目标物呈现一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特异性强、吸附效果好的分析材料,本实验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农药氯氰菊酯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 (MAA) 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DMA) 为交联剂,合成了对氯氰菊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评价了其对氯氰菊酯的亲和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空白MIP相比,氯氰菊酯MIP对其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Scatchard 分析表明,在MIP中存在对氯氰菊酯有不同亲和力的两类作用位点,其中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为3.604×10-4mol/L,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为53.045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为1.8015×10-3mol/L,最大表观吸附量为116.61μmol/g。氯氰菊酯MIP上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它对模板分子氯氰菊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制备具有印迹位点的聚合物。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单体种类,并对致孔剂的用量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仪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聚合物进行平衡吸附和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在质量浓度为15 μg/mL时,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370.49 μ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时间为15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7.
罗丹明B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荧光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晨  贾光锋  陆文总  倪原 《食品科学》2014,35(20):236-241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证明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硅胶表面形成了印迹空穴。同时,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罗丹明B可被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效结合和快速洗脱。采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对底物结合能力和特异性,结果显示,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具有高的识别性能,其Kd值为163.6,而相似物罗丹明6G和丁基罗丹明B分别为50和54.5。该方法与传统罗丹明B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相比更为灵敏,检测限更低,即0.1 mg/L,可检测出痕量物质。  相似文献   

8.
结合磁性分离技术和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改性Fe3O4为核、罗丹明6G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为壳,制备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纳米材料。研究其对罗丹明6G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分子识别性,并将它应用于食品中分离富集罗丹明6G。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容量(表观最大吸附量达24.69 mg/g)、快速的结合动力学(20 min达吸附平衡)及显著的吸附选择性(印迹因子达4.20)。以其作为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对加标食品样品中的罗丹明6G进行分离、纯化、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3%~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85%~1.12%;检出限为0.003 8 μg/mL。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子印迹聚合物可快速与样品基质分离,提高了实验效率。本方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罗丹明6G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罗红霉素(ROX)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D101树脂为载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罗红霉素分子印迹D101树脂(ROX-MIP-D101),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初步表征了结构。通过静态和动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ROX-MIP-D101对ROX的吸附性能。以红霉素(EM)为竞争底物,研究了ROX-MIP-D101对ROX的吸附选择性。结果显示,ROX-MIP-D101对ROX的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53 mg/g,明显大于NIP-D101的静态平衡吸附量(211 mg/g),说明其对ROX的吸附能力大于NIP-D101。ROX-MIP-D101对ROX和EM的分离因子为1.26,说明其对ROX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而NIP-D101对ROX和EM的分离因子为1.01,基本没有选择性。重复使用性实验表明,ROX-MIP-D101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环境水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0.8%。   相似文献   

12.
利用疏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和少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permer 2296构建稳定的油包水型Pickering HIPEs,以三氟氯氰菊酯(LC)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为聚合前驱体,制备了具有规则开孔结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泡沫材料(MIPFs)。利用静态吸附研究了MIPFs选择性吸附分离LC的行为和机理,并考察MIPFs结构对于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IPFs对LC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PFs对LC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可以有效分离食品中残留的LC成分,提高聚酯类农残检测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双酚A(bisphenol A, BPA)和双酚A二环氧甘油(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 BADGE)为双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A)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 ethacrylate, TRIM)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 AIBN)为引发剂, 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运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物理特征进行了表征, 同时进行了聚合物的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结果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对10 种化合物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8.12~27.00 mg/g, 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略有区别, 但差异不大, 而非印迹聚合物(non-imprinted polymers, NIPs)则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量为7.10~10.73 mg/g, 说明NIPs吸附是由于存在物理吸附。结论 10种目标化合物在MIPs上均有吸附, 能够应用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出有机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其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选用氯代磷酸二苯酯为虚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  相似文献   

15.
以植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乙烯基丙烯酰胺(E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对植酸具有高特异选择性的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高于对肌醇的吸附,植酸在印迹聚合物中的印迹因子为1.70,而与植酸结构相似物肌醇的印迹因子为1.46。解吸80 min,MIPs解吸达到稳定,解吸率达到89.59%。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特异性强,对植酸的吸附量为21.38μmol·g-1,解吸效果好,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植酸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对植酸吸附容量为65.62μmol·g-1,是第一次吸附容量的90.00%,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2,4-二羟基苯甲酸环十二烷酯(CDHB)是一种与玉米赤霉烯酮在大小、形状、立体构象以及功能性上十分相似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为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模板分子,用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反应底物中加入N,N′-羰基二咪唑(CDI)作为活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为催化剂研究制备CDHB,并比较分析柱层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制备液相法3种不同纯化手段,进一步通过FTIR,UV-Vis,1H NMR,13C NMR和MS (ESI)确证CDHB结构,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例介绍CDHB的应用。结果表明,制备液相法获得的产品纯度最高(≥98%),高速逆流色谱法次之,根据不同生产需求,3种纯化方法均可用于CDHB系统化制备过程;确证CDHB结构证实CDHB合成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终产率可达70%以上。将CDHB引入石墨烯载体上,提高分子印迹聚合物对ZEN的选择吸附能力,其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L-薄荷酮为模板分子,通过Hyperchem8.0计算模拟,从4种单体:对乙烯基苯甲酸(VB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中优化出功能单体,制备出L-薄荷酮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静态吸附实验、Scatchard分析及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对聚合物的外貌形态、吸附性能及印记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薄荷酮与甲基丙烯酸所形成复合物的作用力最强,由红外光谱研究发现,L-薄荷酮与甲基丙烯酸之间存在氢键,与分子模拟的结果一致。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最大表观吸附量是47.84μmol/g,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只存在一种结合位点,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合成的雌酮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微柱填料,建立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富集雌酮原位显色反应的方法,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显色剂用量、填料量、上样流速和上样时间等主要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印迹材料填料量为0.030g,上样流速为1.0mL·min-1,1.00μg·L-1雌酮-甲醇标准溶液富集10.0mL条件下,再加入稀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0mL条件下,显色剂15.00g·L-1间二硝基苯溶液1.0mL,在暗处反应1h,最低检出限可达10.00μg·L-1。为了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的实用性,本研究对湖水样品中的痕量雌酮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对检测为空白的样品进行浓度为10.00,50.00,100.00μg·L-1的添加,以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颜色反应,从而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ISPE)因具备选择性和识别性好,分析准确度高等诸多优点而在肉类安全检测技术方面表现出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有害兽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毒素等方面的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其他常规检测手段做出对比,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肉类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丁同英  袁航 《食品与机械》2021,37(12):197-201
文章综述了分子印迹传感器(MIS)的工作原理及分类,着重介绍了MIS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