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文霞  刘林忠  代存杰  李玉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13-3119
针对标准人工蜂群(ABC)算法存在开发能力弱、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群组合策略的ABC算法。首先,将异维协同和多维匹配的更新机制引入搜索方程;然后,针对雇佣蜂和跟随蜂分别设计了两种组合策略,组合策略是由侧重于广度探索和深度开发的两个子策略构成。在跟随蜂阶段,将种群划分为自由子集和非自由子集,并使属于不同子集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子策略,从而平衡算法的探索与开发能力。通过15个标准测试函数将所提改进ABC算法与标准ABC算法和其他3种改进ABC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低维和高维问题中都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典人工蜂群(ABC)算法搜索策略存在搜索机制单一、群体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运算耦合性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搜索的多种群人工蜂群(MPABC) 算法。首先,将种群按照适应度值进行排序,得到一个有序队列,进而将其划分为随机子群、核心子群和平衡子群三类有序子群;其次,针对不同子群结合相应的个体选择机制与搜索策略,构建出不同的差异向量;最后,在群体的搜索过程中,通过三类子群实现对具有不同适应度函数值个体的有效控制,来增强群体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平衡能力。通过对16个标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具有可变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ABCVSS)算法、基于选择概率的改进人工蜂群(MABC)算法、基于粒子群策略的多精英人工蜂群(PS-MEABC)算法、基于符号函数的多搜索策略人工蜂群(MSSABC)算法和优化高维复杂函数的改进人工蜂群(IABC)算法共五种典型的蜂群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MPABC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与ABC算法相比,MPABC在求解高维(100维)复杂问题上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约23%,且求解精度更优。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网络故障恢复资源利用的优化问题,采用改进的蜂群算法(IABC)来求解专有路径保护设计优化问题。由于采蜜机理的蜂群算法全局寻优能力较弱,引入禁忌表机制,增强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并改进蜂群算法的交叉算子,增强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ABC算法相比,IABC能算法大大地提高计算效率,针对较复杂网络资源优化的NP问题提供有效的可行性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人工蜂群(ABC)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不高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增强开发能力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一方面,将得出的最优解以两种方式直接引入雇佣蜂搜索公式中,通过最优解指导雇佣蜂的邻域搜索行为,以增强算法的开发或局部搜索能力;另一方面,在旁观蜂搜索公式中结合当前解及其随机邻域进行搜索,以改善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对多个常用基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收敛速度、精度和全局优化能力等方面,所提算法总体上优于其他类似的ABC算法(例如ABC/best)和集成多种搜索策略的ABC算法(例如ABCVSS(ABC algorithm with Variable Search Strategy)和ABCMSSCE(ABC algorithm with Multi-Search Strategy Cooperative Evolutionary))。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引入当前最优食物源和惯性权重函数,对该算法的食物源更新方式进行改进;针对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参数优化问题,将其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并使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进而得到人工蜂群算法优化SVR的预测模型。以短期交通流量数据为例,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蚁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ACO-SVR)、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PSO-SVR)和未改进的蜂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ABC-SV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且运行时间最短,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算法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智能优化算法。与其他仿生智能优化算法相比,ABC算法的优化求解策略仍有待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收敛速度和优化求解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改进ABC算法,将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理论引入ABC算法的优化求解过程。首先,提出基于正态分布的蜜源初始化策略,提高了初始化过程的目的性,为后续搜索提供了精度保障。进而对搜索公式中的基础位置和缩放因子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的搜索策略。该策略在扩大搜索范围的同时,使搜索更新过程更具目的性,从而在有效防止陷入局部收敛的同时,提高了优化求解速度。针对高维复杂Benchmark函数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改进策略简单有效,其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环境下新产品开发团队优选问题,充分考虑团队的研发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了包含知识相似度评价模型、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和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和搜索方式加以改进,提出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为服务需求方选择出最优团队组合;最后,以自动引导运输车(AGV)的新产品开发为例,通过模型求解和算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具有引领蜂与跟随蜂动态协调机制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DHABC)。根据优化函数的寻优状态,设计了引领蜂与跟随蜂动态角色转换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全局和局部搜索;为使算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局部兼顾更大范围搜索,设计了引领蜂与跟随蜂间位置信息的共享方式;为提高算法的求解速度,设计了跟随蜂进化代数起始值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和比较实验,改进算法较其他ABC改进算法及其他智能优化算法既参数少,便于应用,又求解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人工蜂群(ABC)算法在用于函数优化时所具有的局部探索能力不强、收敛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心解的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结合中心解和当前最优候选解的优点,并将中心解引入到跟随蜂的局部变异策略中。跟随蜂采用轮盘赌的形式,选择某些适应度值较好的蜜源,在雇佣蜂中心解的基础上深度局部寻优,并在每次迭代中逐维更新蜜源每一维度的值。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选择六个基准测试函数对三种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与标准ABC算法和Best-so-far ABC算法相比,改进的ABC算法的求解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于Rastrigin函数,两种不同维数下均达到了理论最优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上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在进化速度和求解质量方面难以兼顾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Nelder-mead单纯形法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Nelder-Mead Simplex Method based 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NMSM-IABC)。在迭代过程中,该算法周期性地将单纯形算子得到的最优个体迁移到人工蜂群算法的蜂群中,或将蜂群中的最优蜜源信息迁移到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中。旨在ABC借助NM-SM提高局部搜索能力,NM-SM借助ABC跳出局部最优点,达到两者协同搜索。再者,为了进一步加快收敛速度,在ABC中采用一种改进的跟随蜂搜索策略,并对产生侦察蜂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6个典型的多维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地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和搜索精度,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是一种较好的协同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无需测距的DV-Hop定位算法中,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节点定位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V-Hop智能定位算法。首先在详细分析DV-Hop算法中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基础上,将定位问题转化成全局最优化问题;其次根据人工蜂群算法计算最优化问题的优势,结合定位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最后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运用到DV-Hop算法未知节点的坐标估计阶段实现定位。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定位算法与最小二乘法及基于传统人工蜂群算法的DV-Hop算法相比,在不同锚节点比例和不同节点数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和精度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物联网大数据特征选择算法计算效率低下、可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ABC)选择特征的系统架构,该架构包含四层体系,可以高效地聚合有效数据,剔除不需要的数据。整个系统是基于Hadoop平台、MapReduce以及改进ABC算法的。改进ABC算法用于选择特征,而MapReduce则由并行算法支持,该算法可高效处理大数据集。该系统使用MapReduce工具实现,并利用粒子滤波来消除噪声。将提出的算法与同类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使用十个不同的数据集对效率、准确性和吞吐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几种较新的算法,提出的算法在选择特征时更具可扩展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ark的蚁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中组合优化问题的求解,基于云计算框架Spark,借助其基于内存、分布式的特定,提出一种并行蚁群优化算法。其思路是通过将蚂蚁构造为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由此给出相应的一系列转换算子,实现了蚂蚁构造解过程的并行化。通过在旅行商问题(TSP)求解的仿真实验结果说明了所提出的并行算法的可行性;并在同等实验环境下对比基于MapReduce的蚁群优化算法,优化速度提升达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与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ABC-PSO并行混合优化算法。在每次迭代中,将种群分为两个子种群,一个子种群使用PSO算法,另一个子种群使用ABC算法,两个算法寻优后进行比较,选出最优适应值。通过混合算法对4个标准函数进行测试,并与标准PSO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宋潇潇  王军 《计算机应用》2015,35(7):2088-2092
针对现有算法在求解大规模0-1背包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膜蜂群算法(IABCPS)。IABCPS将膜计算(MC)的思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基于极坐标编码的方式,采用细胞型单层膜结构(OLMS),利用各基本膜中改进人工蜂群算子进行迭代,并结合表层膜实现数据交流;算法通过调整内部参数,实现寻优过程中开发和探索的有效配合。实验结果表明IABCPS在求解小规模背包问题时能准确找到最优解。在求解200个物品的背包问题时,IABCPS相对克隆选择免疫遗传算法(CSIGA)平均结果提高了0.15%,方差降低了97.53%;相对于ABC算法平均结果提高了4.15%,方差降低了99.69%,表现出了良好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在与ABCPS求解物品数量为300,500,700,1000的大规模背包问题的比较实验中,IABCPS的平均结果比ABCPS分别高1.25%、3.93%、6.75%和11.21%,且方差与实验次数的商始终维持在个位数,表现出了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李国亮  魏振华  徐蕾 《计算机应用》2015,35(4):1057-1061
针对人工蜂群(ABC)及其改进算法在求解高维复杂函数优化问题时,存在求解精度低、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寻优且改进算法控制参数多的不足,提出一种分阶段搜索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设计了分阶段雇佣蜂搜索策略,使雇佣蜂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搜索特点,降低了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概率;定义逃逸半径,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早熟个体跳出局部极值,避免了逃逸行为的盲目性;同时,采用均匀分布结合反向学习的初始化策略,促使初始解分布均匀且质量较优。通过对优化问题中8个典型高维复杂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求解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更加适合高维复杂函数求解。  相似文献   

17.
孙建军  徐岩 《计算机应用》2020,40(6):1769-1773
语音欠定混合矩阵估计问题中,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易受噪声点干扰、鲁棒性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的进化规划与FCM相结合的改进算法(WE-FCM)。首先,利用进化规划(EP)算法强大的搜索能力优化FCM得到基于进化规划的FCM算法(EP-FCM),以获得较佳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利用局部离群点检测(LOF)算法对EP-FCM加权以降低噪声点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得出,所提算法在源信号数为3路和4路时归一化均方误差值与偏离角度值均远小于经典的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K-Hough、基于遗传算法的FCM算法(GAFCM)和基于密度峰值的FCM算法(FDP-FCM)。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明显提高了FCM算法的鲁棒性和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人工蜂群免疫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人工蜂群算法由于开发能力较弱而导致收敛速度慢、搜索精度不高等缺点,结合子蜂群思想和免疫克隆选择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精英进化模型的人工蜂群免疫算法。首先对外层子蜂群进行启发式快速人工蜂群操作以提高收敛速度;然后对内层精英蜂群进行免疫克隆选择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