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阿什河为例,利用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对阿什河流域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进行解析,同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绿色河流廊道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R语言对绿色河流廊道质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限制绿色河流廊道功能提升的瓶颈因素。结果显示,阿什河流域内的绿色河流廊道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中上游的丘陵地区,绿色廊道分布密集、面积广泛、空间连续性高,中下游绿色河流廊道缺失、离散破碎化程度高、面积明显不足。流域中下游现有的绿色河流廊道的空间格局状况与其功能需求不匹配,限制阿什河流域中下游绿色廊道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为廊道宽度不够、面积不足、空间连接度差,绿色河流廊道功能质量急需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区域乡村群体风貌特征,提出乡村风貌规划思路。通过乡村风貌要素的提炼,构建量化评价体系,将乡村风貌特征转化为量化分值,引入ESDA方法对分值进行空间分析,探索区域乡村间集聚关系,结合空间关系和乡村社区特征,构建以风貌群体类型、风貌廊道组织、风貌片区结构为主体的区域乡村风貌规划体系,揭示区域乡村风貌同质化、集群化、区域化特征。文章结合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探讨这一研究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城市经济学原理的认识,结合相关的案例建立对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经济现象的理解,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的经济意义和对城市空间开发的作用机制和特征,指出城市交通空间廊道对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总被引:98,自引:1,他引:98  
车生泉 《城市规划》2001,(11):44-48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绿色廊道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理解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提出绿色基础设麓网络构建理论: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需要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在生态斑块、廊道的评价及选择中考虑社会服务功能,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从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生态斑块评价与选择、生态廊道评价与选择、最小路径模拟、人文生态的空间分布等几方面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网络结构评价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 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 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 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 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 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 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 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 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 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 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 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 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 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 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颂  何蓓 《风景园林》2017,24(8):98-104
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普遍被视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其构建方法对于其功能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具有需求数据量小、分析与规划匹配度高等优势,成为近年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在分析MSPA应用原理的基础上,整合遥感、GIS技术,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取、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路径分析对生态廊道进行分级,并以长三角苏锡常地区为例,验证技术框架的可行性,得到苏锡常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空间结构,并对网络结构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闫水玉  赵柯  邢忠 《规划师》2010,26(6):24-29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有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方法跨尺度研究较少、生态系统服务(以下简称"ESs")评价阈值设置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生态空间管控政策有待明确等问题,以川西北省级次区域为例,在测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4项ESs供应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空间供应ESs的累计功能特征,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的评价方法,进行ESs重要性的单项和集成评价,识别四级生态优先区和两级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生态战略一致性检验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生态空间的分区管控政策。以期为跨尺度、跨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英国区域绿色空间控制管理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对英国2011年以前区域绿色空间的实施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国家层面,通过制定系列的规划法令和规划指引政策体系,并结合部门导则性的文件,保护和调控区域绿色空间的区域整体发展;地方层面,通过地方发展框架编制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的程序化引导,地区性的规划指引对国家层面政策指南的补充和细化,以及采用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多元控制管理工具,保障区域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的控制管理。最后,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相关规划与实施现状,讨论英国的这一体系对今后中国区域绿地规划管理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绿道网络的实施策略与控制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允芳  石铁矛  苏娟 《规划师》2010,26(9):88-92
绿道网络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是控制城市土地蔓延、保护绿色空间的重要策略,影响着生态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开发。美国多辖区绿道网络实施的主要策略、多样化建设目标、多元化的合作开发途径、长期的公众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区域调控对区域绿色空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绿色开敞空间保护的政策工具、实施绿道网络的区域工作模式与制度结构在实施绿道网络控制管理的具体环节上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都市气候图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际都市气候图研究的重要评价参数、都市气候分析图的特征以及都市气候规划图建议的规划分区和发展规划的指引政策。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适应气候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景观绿地-绿色通风廊道-建成区绿地网络的环境气候功能整合发展,以及与规划关联密切的气候研究的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以及安康市月河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这5个案例标准的对比研究,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框架。首先对各案例指标体系因素层指标的关系进行剖析,利用基于定量的权重分析法对普适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进行提炼并归纳指标项的构成关系,然后解析各个指标体系的指标属性与实施阶段的设置规律,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指标建设与落实并满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及社会生态等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十几年的国内绿色空间实施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实施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症结。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建设的几条策略建议:政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协调;促进广泛的合作关系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建立持续、明确、全面的的城市绿色空间政策体系;以及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邓毛颖 《规划师》2011,(1):111-115
近年来,随着绿道理念的引入,珠江三角洲掀起了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的热潮.增城市从2008年起开展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因地制宜地规划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和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三大绿道,除满足景观生态和公共开放空间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将绿道规划建设与发展市民休闲健身之...  相似文献   

16.
上海公园的发展动态、分布格局与规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上海各个时期公园数量和面积的比较,分析上海公园的发展动态;并通过城区平方公里公园数、万人公园数、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和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分析了上海各区公园的分布格局和特征,探讨了区域公园的评价指标以及公园指标在城市绿地评价中的意义,建议将人均公园面积作为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同时,对公园的规模特征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4)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anya City. The population aggregation and the external extension of urban area have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discontinuities of green space matrix, dysfunction of green wedge permeation, deficiency of eco-corridor,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green space system and so on. The overall layout of Green space system known as "One Belt & Three Bays, One Core & Six Towns, Two Axes & Three Wedges, Two Net Synchronous-construction" strengthens the eco-connection among different groups and green space in central area of the city, and realizes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both resource corridor and landscape corridor. The eco-layout of green core, green corridor and green patch helps keep the integrity of large vegetation patches, enhances the eco-conn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space and improves finger-shaped network of urban green space.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and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Sanya City is to plan multilevel and three-dimensional eco-space structure and maximiz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een space system.  相似文献   

18.
方正兴  朱江  袁媛  邱杰华  彭青 《规划师》2011,(1):56-61,71
针对目前绿道建设的误区,<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建设基准技术规定>以明确基本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规范建设行为,确保区域绿道(省立)使用安全和多重功能的发挥为目的,构建"3、5、17"基准要素体系框架,提出建成标准、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为国家、省制定相应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辨析上海临港新城生态立地条件与系统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临港新城生态空间格局的利导因子,以此审视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调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壳、生态走廊与生态核等规划理念在临港新城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内涵缺失,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生态 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要素及廊道概念的界定、 研究对象及研究层级的梳理、生态廊道功能的定位是当前城市 生态廊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梳理城市生态廊道相关概念演 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新概念——城市生态空间廊道、 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及城市复合生态廊道,阐述概念产生的背 景、内涵和外延层面的差异性及概念衍生的必要性,聚焦概念 辨析、要素明晰、地类衔接、规划对接、管控实施等方面,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域层面的生态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和用 途分类衔接、复合生态空间管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