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红玉  杨扬  张愫 《计算机科学》2016,43(Z6):226-231
提出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把一种鲁棒性全局和局部多特征用于对应关系评估,并结合高斯混合模型进行空间变换更新。首先,定义两个距离特征,分别测定两个点阵间的全局和局部几何结构差异,这两个特征形成了一种基于能量优化方程的多特征,通过最小化此多特征,可以灵活地评估点阵间的对应关系。其次,设计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空间变换能量方程,同时借助L-2距离最小化方法将其最小化,以此改善空间变换更新。最后,采用轮廓配准和图像特征点配准测试了算法的性能,并与其他4种先进方法进行了对比,该算法在大部分实验中展现了最好的配准效果。  相似文献   

2.
汤昊林  杨扬  杨昆  罗毅  张雅莹  张芳瑜 《自动化学报》2016,42(11):1732-1743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该算法包含了对应关系评估与空间变换更新两个相互交替的步骤.首先定义了两个特征描述法用于描述两个点阵之间的全局和局部几何结构特征差异,随后合并这两个特征描述法建立一个基于混合特征的能量优化方程.该能量优化方程可以利用线性分配技术进行求解,同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使用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或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来评估两个点阵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增强前述两个步骤之间的协调性,我们利用能量权重调节在整个配准过程中控制能量优化从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逐步转变为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同时控制用于空间变换的薄板样条函数(Thin plate spline)的更新从刚性变换逐步转变为非刚性变换.我们在二维轮廓配准、三维轮廓配准、序列图像配准和图像特征点配准下对本文算法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同时也与当前8种流行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本文算法展现了卓越的非刚性配准性能,并在大部分实验中超越了当前的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3.
彭磊  杨秀云  张裕飞  李光耀 《计算机应用》2019,39(10):3028-3033
非刚性点集配准算法中,能否找到正确的对应关系对配准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常两个点集中的对应点除了距离比较接近之外还具有相似的邻域结构,因此提出基于全局与局部相似性测度的非刚性点集配准算法。首先,使用一致性点漂移(CPD)算法作为配准框架,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点集进行建模。然后,对全局局部混合距离进行改进,形成全局与局部相似性测度准则。最后,采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迭代地求解对应关系和变换公式:在迭代初期局部相似性所占比重较大,从而能够尽快地找到正确的对应关系;随着迭代的进展全局相似性比重逐渐增大,从而确保得到较小的配准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与薄板样条鲁棒点匹配(TPS-RPM)算法、高斯混合模型点集配准(GMMREG)算法、基于L2E估计的鲁棒点匹配算法(RPM-L2E)、基于全局局部混合距离与薄板样条的点集配准算法(GLMDTPS)和CPD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了39.93%、42.45%、32.51%、22.36%和11.76%,说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配准效果。  相似文献   

4.
图像非刚性配准是近几年配准方法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其计算复杂度很高,它的并行化问题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给出了图像非刚性配准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形式化定义;其次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图像非刚性配准串行算法研究的新进展,从而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相应的并行化策略。本文还详细分析了设计并行图像非刚性配准算算法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并比较评价了现有并行算法的性能特点,得出了一些结论;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丽  徐圣斯  朴京钰 《软件》2020,(10):22-26
面向海量复杂的非刚性三维模型的匹配与检索需求,提出了基于谱变换的局部匹配方法,有效提高了局部检索的性能,为进一步实现三维模型的形状编辑、修补以及创新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基于离散拉普拉斯映射方法,通过ICP配准方法有效分析二维谱图,提取最优的谱特征表示;其次,构建谱特征的形状描述算子,计算谱空间的几何变换参数;进而,引入区域查询实现基于谱变换的区域配准;最终,通过区域搜索与相似性度量实现高效的非刚性模型局部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识别同一类非刚性模型的局部结构,而且对于不完整的模型匹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具有更优的局部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6.
非刚性医学图像配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非刚性配准技术是医学图像配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非刚性组织配准,不同个体之间的配准以及个体同图谱配准的基础。该文提出了多项式法、样条函数法等基于空间变换的配准方法,以及弹性模型、粘性流体模型和光流场模型等基于物理模型的配准方法两大类方法。同刚性配准相比,非刚性配准技术还不成熟,计算效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仍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边缘对应的三维颅骨自动非刚性配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相差较大以及存在较多缺失情况下自动配准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对应的三维颅骨非刚性自动配准方法。首先对待配准三维颅骨进行边缘提取,获得所有孔洞的边缘;然后根据边缘长度以及边缘间最短距离自动识别边缘类型,建立待配准颅骨和参考颅骨在边缘上的对应;之后对待配准颅骨的初始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实现粗配准;最后通过两次一致点漂移(CPD)算法逐步实现两个颅骨从边缘区域至所有区域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迭代最近点(ICP)和薄板样条函数(TPS)相结合的三维颅骨自动配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姿态、位置、分辨率以及缺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并且配准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衡系数的Active 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Active demons算法利用参考图像和浮动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并使用均化系数调节两种驱动力之间的强度.该算法克服了Demons算法单一使用参考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的缺点,但是Active demons算法中的均化系数无法同时兼顾大形变和小形变区域的准确配准,还会导致配准的收敛速度和精确度相互制约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Active 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提出的算法在Active demons扩散方程中引入一个称为平衡系数的新参数,与均化系数联合调整驱动力,不仅可以兼顾图像中同时具有的大形变和小形变区域的准确配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敛速度和精确度相互制约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配准的收敛速度和精确度,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在新的配准算法的实现中引入由粗到细的多分辨率策略.在Checkboard测试图像、自然图像和医学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较经典的Active demons算法收敛速度更快,配准精度平均提高了54.28%,接近最新的TV-L1光流场图像配准算法的配准精度,解决了Active demons算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维模型之间的等距配准问题,基于函数映射框架,提出了一种测地曲线约束能同时检测同方向和对称方向2个等距配准的方法.首先,计算模型上的2组对称点对,进而建立2个模型间同方向和对称方向上的4组对应点对;其次,理论上证明2个模型上4组对应点之间的测地曲线是等距配准的,进一步利用以上4组对应点对得到配准的6组测地曲线对;最后,将以上测地曲线作为几何描述子约束添加到函数映射框架中,可以同时求解三维模型间同方向和对称方向上2个等距配准.同时从理论上证明镜面型内蕴对称对应的函数映射表示矩阵是对称正交的,并将其作为表示矩阵的正则化项添加到基于测地曲线约束的函数映射框架中检测三维模型内蕴对称.在公开的非刚性三维模型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三维模型等距配准和内蕴对称上的测地距离误差小于以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兴趣边缘优化的壁画影像与激光扫描数据非刚性配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壁画影像与激光扫描数据配准,并进行定位和纠正在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激光扫描数据强度信息为中介,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边缘优化的壁画影像与激光扫描数据的非刚性配准方法:由激光扫描数据生成强度影像,以壁画彩色影像的兴趣边缘和强度影像的梯度场作为配准基元,在影像刚性配准基础上,对每条兴趣边缘进行优化配准,然后以优化后边缘的特征点为控制点,构造影像之间的非刚性变换模型,完成壁画影像与激光扫描数据的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不同数据中都能获得较高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1.
非刚性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影像处理和应用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传统的基于局部仿射变换的非刚性图像配准模型进行了改进,结合图像的区域灰度信息和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幅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刚性医学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采用自适应的局部非线性正则项,比传统算法更好地保持了图像的局部细节和边缘信息,通过结合多分辨率分层细化以及由粗到细的变形技术求解策略,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配准模型无法对大变形单模态图像或者存在灰度差异的多模态图像之间进行配准的问题.实验证明,该模型和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医学图像的非刚性配准.  相似文献   

12.
刘学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1):3492-3494
针对模型配准中需要预配准操作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形状描述的模型配准方法。首先利用一种基于距离场的几何形状描述方法从预配准模型中获取特征点并建立对应关系, 即构造预配准模型间的特征点对; 之后, 以特征点对为基础计算模型配准所需的转换矩阵以实现对模型的一步精确配准。实例表明该方法在不需要对模型进行预配准操作的情况下可实现模型的精确配准。  相似文献   

13.
三维模型特征描述符是一种简洁且信息量丰富的表示方式.特征提取是许多三维模型分析处理任务的关键步骤.近年来,针对非刚性三维模型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汇总了常用的非刚性三维模型基准数据集和算法评价标准.然后在广泛调研大量文献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将非刚性三维模型特征分为人工设计的特征描述符和基于学习的特征描述符两大类并分别加以介绍.对每类方法所包含的典型算法,尤其是最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算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总结.最后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维重建中的点云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特征的自动配准算法。利用微软Kinect传感器采集物体的多视角深度图像,提取目标区域并转化为三维点云。对点云进行滤波并估计快速点特征直方图特征,结合双向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算法得到初始对应点集,并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确定最终对应点集。根据奇异值分解法求出点云的变换矩阵初始值,在初始配准的基础上运用迭代最近点算法做精细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准方法既保证了三维点云的配准质量,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维模型检索中的形状特征提取问题,提出利用三维模型自身形状变化信息构造形状特征描述符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组等间距互相平行的平面切割三维模型,得到三维模型的切片集合;然后定义相邻切片的 差来描述切片间的形状变化,并通过所有相邻切片间的差值来反映三维模型自身的形状变化,以此作为三维模型的形状特征描述符.该方法与三维模型的旋转、平移无关,同时不依赖于模型的点云分布,并且精简模型三角面片对算法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Reliable manipulation of everyday household objects is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service robot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anipulate these objects, robots need to know objects’ full 6-DOF pose, which is challenging due to sensor noise, clutters, and occlus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approach for effectively guessing the object pose given an observation of just a small patch of the object, by leveraging the fact that many household objects can only keep stable on a planar surface under a small set of poses. In particular, for each stable pose of an object, we slice the object with horizontal planes and extract multiple cross-section 2D contours. The pose estimation is then reduced to find a stable pose whose contour matches best with that of the sensor data, and this can be solved efficiently by cross-correlation. Experiments on the manipulation tasks in the DARPA Robotics Challenge validate our approach. In addition, we also investigate our method’s performance on object recognition tasks raising in th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17.
刘军  耿国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0):3970-3973
为实现古遗址场景多分辨率点云的精确配准,提出一种基于序列迭代的多视点云三维配准方法。利用反向投影确定两点集的重叠区,基于法向量计算定标球球心坐标,实现相邻点云的准确融合;利用基于马氏距离计算相邻点云的三维边缘点,通过在迭代过程中不断优化转换矩阵,逐步提高配准精度,消除部分重影现象。唐小雁塔和西汉古墓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序列配准的累积误差,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可应用于古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与虚拟展示领域。  相似文献   

18.
A fast algorithm for ICP-based 3D shape biometr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a biometrics scenario, gallery images are enrolled into the database ahead of the matching step, which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related data structures before the probe shape i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called “Pre-computed Voxel Nearest Neighbo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for shape matching in a biometrics context. The approach shifts the heavy computation burden to the enrollment stage, which is done offline. Experiments in 3D ear biometrics with 369 subjects and 3D face biometrics with 219 subjec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Inspired by retinex theory,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for selecting key points from a depth map of a 3D freeform shape; we also use these key points as a basis for shape registration. To find key points, first, depths are transformed using the Hotelling method and normalized to reduce their dependence on a particular viewpoint. Adaptive smoothing is then applied using weights which decrease with spatial gradient and local inhomogeneity; this preserves local features such as edges and corners while ensuring smoothed depths are not reduced. Key points are those with locally maximal depths, faithfully capturing shape. We show how such key points can be used in an efficient registration process, using two state-of-the-art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variants.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leading alternatives, using real range images, shows that our approach provides informative, expressive, and repeatable points leading to the most accurate registr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