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用户跨域访问数据资源的数据共享场景, 为了保证用户的身份合法性以及安全通信,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物特征和口令双因子跨域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 用户生物特征通过模糊提取技术转换为生物密钥和生物公开信息参与认证, 避免生物特征被泄露. 包含生物密钥和生物公开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在区块链账本中,保证身份信息一致以及...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块链的跨域认证利用区块链代替传统的CA机构颁发区块链证书,借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透明性,实现了信任的去中心化;针对现有基于区块链的跨域认证存在着跨域认证效率不高,没有完整的证书管理功能、区块链存储证书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和动态累加器的跨域认证方案,设计了区块链证书格式,描述了跨域认证协议,将区块链证书信息映射为累加值,提升了验证效率,通过在智能合约中构建动态累加器,实现证书的注册,撤销和查询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块链证书存储成本,提升跨域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公钥基础设施(PKI)跨域认证方案的效率问题,利用具有分布式多中心、集体维护和不易篡改优点的区块链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效跨域认证方案,设计了区块链证书授权中心(BCCA)的信任模型和系统架构,给出了区块链证书格式,描述了用户跨域认证协议,并进行了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该方案具有双向实体认证等安全属性;在效率方面,与已有跨域认证方案相比,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机制,使用哈希算法验证证书,能减少公钥算法签名与验证的次数、提升跨域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集中式身份认证方式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管理成本高、异构信任域之间的证书管理困难以及跨域认证场景下多信任域难以互相信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区块链的跨域认证方案.使用本地区块链来进行物联网应用场景下分布式的节点管理,使用公共区块链来进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身份认证,设计了跨域认证协议.针对跨域访问时存在的多个管理域相互信任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度评价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来评估节点的可信度.最后对跨域认证方案进行了安全和效率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案在保证较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跨域认证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异构跨域身份认证是对不同体制信任域内的节点进行身份确认和安全信息交互的技术,现有的认证方案主要存在单点攻击风险和认证复杂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主从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和匹配使用的分层拜占庭容错算法,通过主从链分步、分阶段共识,减少了共识参与节点数量,并将PKI体制与CL-PKC体制的特有功能节点与主从链节点相对应,在不改变原有信任域节点功能的前提下,使用区块链证书的哈希值高效传递信任,优化了认证流程,实现了双向异构跨域身份认证。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以及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与相关方案对比,在实现安全通信的同时,提高了共识效率和容错性,降低了认证过程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6.
基于口令的认证协议具有简单、方便、强适应性及移动性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ATM等远程登录环境中。但是一般用户的口令具有低熵、安全性低、口令数据难以保护等缺点,从而使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口令放大是这样的一种算法,它输入用户的低熵的口令和一个高熵的随机数,然后输出一个高熵的新口令,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也不增加用户的负担。人体生物特征是人体所固有的生理和行为特征,而模糊提取器可以从人体的生物特征中提取出高熵的随机串。生物特征和口令放大的结合,恰好可以克服基于口令的认证协议的缺点,提高其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结合人体生物特征和口令放大的单向认证协议,充分发挥了基于口令的认证协议所具有的简单易用和生物特征高熵、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车联网系统中,为了提高车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效率,可以利用双层分片区块链技术进行车联网跨信任域高效认证。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层分片区块链具体技术,提出实现车联网跨域认证的流程,主要是进行全局层共识、本地层认证及共识、跨域认证、记录交互信息,通过跨信任域的高效认证,可以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双层分片设计很好地支持了车联网跨域高效认证的需求,有利于推动车联网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V2G多域网络架构,给出了一个适用于该架构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联盟区块链提出一种V2G网络跨管理域认证方案,通过本域用户与外地域服务器以及外地域服务器与其域内用户的认证实现域间用户双向认证。该方案利用区块链所具有的不易篡改特性,在数字身份验证环节采用哈希算法减少方案中的签名与验证次数,提高了方案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该认证方案中的签名采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算法SM9,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具有存在性不可伪造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PKI体系结构导致的单点故障和多CA(certificate authority)之间互信困难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的PK I系统,将证书及证书操作记录在区块链上存储;设计基于联盟链的PK I跨域认证模型,对X.509证书进行适应性改进,产生区块链证书,提出跨域认证协议,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CA体系对中心和根依赖的同时,跨域认证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是接入物联网首先要考虑的安全问题.传统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是基于"云中心-终端设备"的认证架构.而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认证架构转变为"边缘设备-终端设备"的架构,传统的认证方式不再适用.此外,物联网中存在多个通信域,不同域中的设备之间需要进行跨域间认证与密钥协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边缘计算环境下...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叶珏  陈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7):1735-1736,1799
介绍并分析了S/KEY口令认证方案和非对称口令认证方案,针对它们无法抵御劫取连接攻击等安全缺陷,在充分吸收它们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给出了具体注册过程、认证过程及参数选择,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分析可得,新方案可抵御劫取连接等攻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卡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猛  卢建朱  李晓峰 《计算机应用》2005,25(10):2289-2290
提出了一个基于RSA系统和智能卡的远程口令认证系统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本方案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口令,并根据需要自己及时更新口令,服务器端不用保存用户的任何认证信息。方案基于成熟的RSA密码系统和单向安全的hash函数,操作简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Lu-Cao指出Hwang-Li远程用户认证方案易遭受身份假冒攻击,并提出了使用智能卡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来修补这种安全缺陷。论文分析指出Lu-Cao远程用户认证方案仍存在某些安全缺陷,并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向哈希函数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Wu-Chieu认证方案和Le-Lin-Chang认证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向哈希函数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该认证方案不仅修正了上述两种认证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而且实现了用户与远程系统之间的双向认证.由于该认证方案不要求用户与远程系统之间维护时间同步机制,更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跨域认证易单点失效、过度依赖第三方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身份的密码(IBC,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体制与联盟链的跨域认证方案。通过设计包括实体层、代理层、区块链层、存储层在内的分层跨域认证架构,在跨域认证场景中引入联盟链,从而能够使两者较好地融合,增加了联盟链在跨域认证场景中的适应性。在存储层,设计摘要数据格式,将其存储于链上,摘要数据对应的完整数据存储于链下的星际文件系统,从而形成一种安全可靠的链上链下分布式存储方案,解决引入区块链后存在的链上存储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永久自主权身份和临时身份的身份管理方案,解决结合IBC体制后身份难以注销和匿名身份难以监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整的跨域全认证、重认证以及密钥协商协议以实现跨域认证流程。在安全性方面,使用SVO逻辑对认证协议进行分析,证明了跨域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通过仿真对计算负载性能、通信负载以及联盟链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分析表明,与相关方案相比,协议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在服务端和用户端均有较好的计算负载表现。在通信效率上,相较于其他方案有不错的表现。通过联盟链工具对链上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未来车辆在进出交叉口时,将不再受传统信号灯控制,而是通过与交叉口附近的区域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接受区域服务器的统一调度。保证车辆在交叉口通信安全的基础是网络节点的身份认证。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匿名车辆认证方案,在认证中采用基于身份和哈希消息认证码的混合密码认证机制,并将认证结果记录在区块链中。通过仿真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匿名性、保护隐私等特性。与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有效降低了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