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确预测用户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基于位置服务的质量.针对标准Markov模型预测能力不足,以及多阶Markov模型阶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多阶Markov模型的位置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基于规则图形的方式对原始位置信息进行抽象化处理,并使用一种基于训练数据的启发式方式自动确定用于预测的模型阶数.最后,基于真实的位置数据,对自适应多阶Markov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自适应多阶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长度始终高于多阶Markov模型,平均预测精度提高将近20%,平均预测长度提高将近10个单位区域,且不易受训练数据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改进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中用户的相似性计算,提出一种有效的使用位置语义计算用户相似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位置语义来准确地获取用户的意图以及兴趣爱好,并且能够根据层次位置类别计算出不同位置用户的相似性。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用户相似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李树全  李锐  朱大勇  熊超  刘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8):2437-2441,2445
提出了一种采用用户网格和两级缓存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法采用基于第三方可信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在用户提交服务查询请求时,将用户的真实位置以正方形网格区域代替并发送给匿名服务器;在匿名服务器中,将地理空间以最小匿名区域为大小的固定网格划分以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使用四叉树存储固定网格区域,加快k-匿名区域的生成速度;在移动终端和第三方可信服务器中同时引入缓存机制,减少用户与第三方可信服务器以及位置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互次数,有效提高了查询响应速度与用户隐私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5.
以概率图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作者主题模型ATM(Author Topic Model)的多光谱遥感图像类别标注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描述符,并结合ATM对遥感图像进行类别标注。首先采用一组定义了语义鸿沟的图像作为训练图像,然后采用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视觉单词描绘训练图像,最后结合ATM对遥感图像进行类别标注。通过对实际的遥感图像进行类别标注验证,可以看出,所提出的基于ATM的遥感图像标注方法在区域类别较少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位置匿名算法的匿名时间较长,匿名后的空间区域较大,严重影响查询的服务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空间的位置匿名算法,该算法基于位置k-匿名模型,采用网格结构划分空间后对用户位置进行位置匿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满足用户位置隐私需求的前提下,位置匿名时间更短,用户的平均匿名空间减小,从而大幅度提升用户查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服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如何构建完整的用户模型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基于主体模型LDA对用户模型进行预测;在用户和推荐项目的特征向量上采用CTR进行约束;使结果更为准确。在只需要少量人为因素下;由机器来训练最初的主题模型;在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选取100名用户的微博作为测试;用等级打分制来对推荐的项目进行打分;最终的结果显示;在新闻推荐上;微观满意度达到82.5%;而在名人推荐上;微观满意度达到了84.3%;综合以上;推荐服务的满意度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假位置隐私保护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攻击者可能掌握用户上次请求服务时所提交的信息等背景知识,因此不能有效抵御背景知识攻击.基于此,提出了基于行为关联的双重假位置生成算法,该算法包含两个部分,首先在充分考虑访问概率、位置语义等地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次假位置生成算法,然后根据时间可达性、方向相似性等用户行为信息提出了再次假位置生成算法,最后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此算法能够抵御攻击者的推理攻击和相似性攻击.  相似文献   

9.
杨洋  王汝传 《计算机应用》2020,40(5):1364-1368
为了解决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和增强现实(AR)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隐患,分析了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位置安全性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将区域安全度和伪装区域引入该方法中,将提示某区域是否需要保护这一度量标准定义为区域安全度,非安全区域(即需要给予保护的区域)的区域安全度设置为1,安全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的主题模型,通过实验比较了3种主题模型构建的微博用户兴趣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witterLDA适用于新文档或新用户的预测,AuthorLDA产生的主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UserLDA和AuthorLDA能更好地反映出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上述工作为进一步研究主题模型如何应用于微博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情感分析和话题检测与跟踪等文本挖掘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可能导致位置隐私的泄露。为了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用户的精确位置匿名成一个空间区域,现有基于Quad-Tree的匿名算法导致匿名时间较长并且准确度较低。提出两种匿名算法QFC和SWC,与传统的匿名算法(Casper)相比,QFC算法在保持匿名准确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CPU时间;SWC算法以牺牲一定的CPU时间为代价,可以达到较高的匿名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室内外定位的校园LB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基于室内外定位的校园LBS平台总体框架,设计中心平台、移动终端和信息亭结构。给出室内定位系统,研究基于ZigBee的室内无线定位网络的部署原则和方法,建立基于室内外定位的校园LBS平台原型演示验证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终端定位、地图查询、三维浏览、导航与导游、跟踪监控、短信通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查询概率的哑元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存在匿名度低、隐匿区域小和位置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K-匿名哑元位置选取(K-DLS)算法用于位置隐私保护。通过综合考虑匿名集的位置离散度和零查询用户,增强哑元匿名集的隐私性。利用熵度量选择哑元位置,使得哑元匿名集的熵值最优,并根据位置偏移距离优化匿名结果,增加匿名集的位置离散度。仿真结果表明,K-DLS算法的哑元匿名集离散度优于DLS、DLP、Enhanced_DLP等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位置的隐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LBS移动社交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构建了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移动社交资源共享(SMSRL)平台,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实现该平台的关键技术。SMSRL平台的系统设计合理,便于在不同平台间移植和升级,适合商业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前世界LBS(基于位置服务)的长足发展和Android手机用户的日益增加,为使手机的定位功能更加全面,LBS作为手机用户的一项增值业务,需要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A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该文通过分析当前GPS技术和AGPS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所造成的对整个定位系统的影响。在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去实现一个全新的Android智能手机定位系统,在这个系统下,既保留着GPS定位系统的优势,又通过与AGPS技术的结合,解决了GPS技术的缺陷。该文提出的GPS技术和AGPS技术相结合对整个定位系统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志勇  高峰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11):129-132,178
LBS服务是跨行业的系统集成应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商业应用前景,但其对应的许多系统都缺乏一个稳定的和可扩展的体系结构。因此,对LBS服务系统选择稳定的体系结构和可扩展的平台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设计一个可扩展的位置信息服务平台LSP(Location Service Platform)系统,提供可扩展的平台接口,可以高效地开发出各种LBS应用,还可以逐步向以应用为导向的LBS综合服务平台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LB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位置服务发展迅速,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LBS系统,对人机界面与GIS服务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空间信息服务的构建与发布机制,利用智能终端配备的传感装置,在Android平台手持设备下扩展增强现实功能,融合真实场景和虚拟信息,搭建远程Web服务器完成数据交互,得到整体基于Web服务的LBS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手机导航方式多局限于平面图文,为使用户获得更直观、立体和真实的导航体验,提出一种基于 Android 智能手机传感模块的增强实境浏览器。考虑到户外场景与导航图文的虚实融合,设计基于手机GPS信息和姿态角的惯性跟踪注册方法,并通过图像复合变换实现动态渲染。针对网络地图获取的GPS数值偏差较大的问题,选择实地采集经纬度信息,利用方差均值化提高采集数据的稳定性。校园内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浏览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很多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工作仍然使用传统的巡护方式,严重影响了巡护工作效率.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巡护工作需求,基于Android移动开发、Java Web开发、KML、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等主要技术来构建保护区移动巡护系统,以取代传统的巡护方式.系统包括移动端采集系统和Web端管理系统.巡护人员使用移动端采集系统提高巡护信息采集的效率;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使用Web系统对巡护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并及时了解巡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实时位置.系统已在多个保护区得到实际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