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人脸识别中数据量大、高维度、非线性等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约束的压缩感知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选择性约束处理,利用SIFT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局部特征,以此构成压缩感知算法中的测量矩阵,再利用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计算特征的稀疏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算法在AR人脸库上进行了抗干扰比对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对光照、表情以及遮挡等干扰具有强的鲁棒性,局部特征的约束大大降低了特征点的数量,有效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人脸识别中数据量大、高维度、非线性等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约束的压缩感知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选择性约束处理,利用SIFT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局部特征,以此构成压缩感知算法中的测量矩阵,再利用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计算特征的稀疏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算法在AR人脸库上进行了抗干扰比对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对光照、表情以及遮挡等干扰具有强的鲁棒性,局部特征的约束大大降低了特征点的数量,有效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基于PCA特征基压缩传感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提取图像行列2个方向的特征并进行降维,建立反映人脸特征投影矩阵,作为压缩传感算法的超完备基。通过求解最小化l1范数,寻求图像在该超完备基上的稀疏表示,以得到一组最优稀疏系数重构各类图像,求取测试图像与各类重构图像的最小残差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的人脸特征维数下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率,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二维人脸识别受光照、遮挡和姿态的影响较大.为了克服二维人脸识别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融合三维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卷积自编码器将彩色图像和深度图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图像作为网络的输入进行预训练,并且设计了一种新的损失函数cluster loss,结合Softmax损失,预训练了一个精度非常高的模型.之后使用迁移学习将预训练的模型进行微调,得到了一个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将原始数据集进行一系列处理,使用处理之后的数据集作为测试集,测试的识别准确率为96.37%.实验证明,该方法弥补了二维人脸识别的一些缺点,受光照和遮挡的影响非常小,并且相对于使用高精度三维人脸图像的三维人脸识别,本文提出的算法速度快,并且鲁棒性高.  相似文献   

5.
杜阳  姜震  冯路捷 《计算机应用》2019,39(12):3462-3466
半监督学习结合少量有标签样本和大量无标签样本,可以有效提高算法的泛化性能。传统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目标函数中引入无标签样本的依赖项来推动决策面通过低密度区域,但往往会带来高计算复杂度和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同时,半监督K-means算法面临着如何有效利用监督信息进行质心的初始化及更新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SVM和半监督K-means的新型学习算法(SKAS)。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K-means算法,从距离度量和质心迭代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然后,设计了一种融合算法将半监督K-means算法与SVM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算法性能。在6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其中5个数据集上的运行结果都优于当前先进的半监督SVM算法和半监督K-means算法,且拥有最高的平均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大部分的人脸识别算法不能同时克服光照、表情、遮挡等复杂条件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don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一种光照归一化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Radon变换提取人脸的不变特征,最后采用二维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在AR人脸库的人脸识别实验,说明了该算法对多种复杂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人脸识别算法效果容易受制于光照、表情、遮挡以及稀疏大噪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提取数据特征、进一步提升算法的鲁棒性,是传统人脸识别方法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多矩阵低秩分解应用在人脸特征提取中,充分利用多张人脸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探索人脸图像集的低秩子空间,进而结合低秩矩阵恢复模型来提取测试样本的低秩特征.最...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人脸识别成为了热门领域.从最初的传统人脸识别方法,到现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人脸识别技术的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然而,在图像信息受噪声或者受光照、模糊、侧脸、遮挡等现象影响较严重的情况下,其图像处理效率以及人脸匹配正确率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综述了当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报告了当今人脸识别技术的现状.最后,对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应着重解决卷积神经网络的局部最优问题、训练数据集的"深""宽"问题和最佳网络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在受控环境下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然而,真实环境下获取的人脸图像往往因为遮挡而难以识别。针对遮挡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传统的人脸分块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的有遮挡人脸识别算法。基于人脸特征点定位的结果进行人脸分块,使用一种改进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各个人脸区块的特征提取;利用多分类网络结合输入区块的额外信息进行人脸区块的遮挡判别;结合人脸块特征与遮挡二分类判别结果获取表征遮挡人脸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以上步骤提取出的特征对遮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即使人脸由大面积遮挡也能在实验数据集上保持94%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统一化的LGBP特征及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非约束性(光照、遮挡、姿势等变化)条件下会大大降低人脸识别率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Gabor相位和幅值信息的统一化局部二进制模式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将人脸图像经过Gabor滤波器滤波得到Gabor相位和幅值图像,然后分块提取其统一化的局部二进制直方图,最后通过稀疏表示判断测试图像所属类.利用AR数据库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与SRC、结合LBP和SRC特征的分割识别算法相比,该算法在非约束性条件下识别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Existing face recognition systems decrease their performance when face images are affected by lighting variations. Recently, several quaternionic representations of face image features and a quaternion-based correlation filter have been combined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effects of having non-properly illuminated face images. The use of this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 of using only one training face image per person.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al idea based on the unconstrained optimal trade-off quaternion filter (UOTQF) is extended and two additional different correlation filters in quaternionic domain are evaluate: a phase only quaternion filter (POQF) and a separable trade-off quaternion filter (STOQF). Three different quaternion-based correlation filters are designed and conjugated with four fac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aiming at obtaining the best combination: a two-level discrete wavelet decomposition (DWT), image differentiation (DIF),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local binary patterns (LBP). Ve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s confirms that when combining a quaternionic representation with a quaternion-based correlation filter, both with good discriminative power and illumination invariant properties, an improvement in face recognition accuracy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尺度分块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目标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在平移、旋转或局部形变等复杂情况下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监督预训练和多尺度分块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目标识别算法。算法首先利用不含标签的图像训练一个稀疏自动编码器,得到符合数据集特性、有较好初始值的滤波器集合。为了增强鲁棒性,同时减小下采样对特征提取的影响,提出一种多通路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对输入图像进行多尺度分块形成多个通路,每个通路与相应尺寸的滤波器卷积,不同通路的特征经过局部对比度标准化和下采样后在全连接层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最终用于图像分类的特征,将特征输入分类器完成图像目标识别。仿真实验中,所提算法对STL-10数据集和遥感飞机图像的识别率较传统的CNN均有提高,并对图像各种形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时书剑  马燕 《微机发展》2010,(4):51-53,57
尽管核主分量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取非线性特征,并成功地应用于人脸识别,但是抽取对光照、表情不敏感的特征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Gabor特征和核主分量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通过Gabor滤波器对人脸图像滤波,并通过实验分析了Gabor滤波器参数的选择,然后采用核主分量分析的方法降低Gabor特征的维数.最后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识别。由于采用了Gabor滤波,该方法对光照、表情具有鲁棒性,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强,该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核主分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靖  周激流 《计算机应用》2005,25(9):2131-2133
研究了基于Gabor特征量和核函数判决方法的人脸识别方法,即首先利用Gabor滤波器组对输入样本进行处理,获得Gabor特征量;然后利用核函数判决方法实现人脸识别。Gabor滤波器组通过提取具有空间频率、空间位置和取向选择性的特征,较好克服了实际中由于表情和光照不同带来的变化;而核函数判决分析方法具有提取输入样本空间的非线性最佳鉴别特征的优点。实验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人脸图像的年龄和性别识别是人脸分析的重要任务,在真实多变场景下完成识别依然面临挑战。改进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将首层大尺寸卷积核替换为级联3[×]3卷积核;采用跨连卷积层融合中层和高层抽象特征;加入Batch Normalization(BN)层,设置较高的学习率和较小的Dropout比率;采用1[×]1卷积核与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取代全连接层。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与主流的年龄性别识别方法比较具有较好的识别率,在Adience数据集上,年龄识别精度达到89.8%,性别识别精度达到93.3%。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单一人脸特征在人脸识别中的局限性问题和二维主成分分析人脸特征缺少判别信息的问题,利用互补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维主成分分析与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加权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压缩并重建,以滤除图像中人眼并不敏感的中高频部分,再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人脸特征的提取;运用二维线性鉴别分析方法提取原始人脸图像中具有鉴别性的人脸特征;最后,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权值选取方法,将两种人脸特征进行加权融合以实现分类识别。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Gabor滤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与图像及视频检索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正面人脸检测方法。算法首先利用了Gabor滤波器的良好的空间位置与方向的选择特性,采用了四种方向的Gabor滤波器提取人脸样本图像特征并用PCA方法对特征降维,然后用已降维的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最后应用SVM分类检测人脸。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行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获得更具有鉴别力的人脸特征,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因此,文中结合深度学习思想,提出多层次深度网络融合特征提取模型.在深度子空间基础上,采用“卷积-池化”网络结构,在降低特征维度的同时保留图像纹理信息,并且获得局部转换鲁棒性.同时,利用人脸标定算法获得人脸特征点,并以此划分人脸区域为5个局部人脸块.基于多层次分类策略,利用全局人脸训练全局网络,完成测试样本预分类.利用局部人脸块训练局部网络,在候选类别中完成最终分类.实验表明,结合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的模型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率,对光照、表情、姿态,遮挡等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且加入池化层及两步判别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