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实用大方、精致美观、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等诸多优点,深受世人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曾经在清朝大兴于世,反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之中极具特色.均陶工艺最具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均釉和堆贴花的装饰,而其这种在民间成为“拇指艺术”的堆贴花装饰技艺,充满想象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使得均陶的文化与装饰魅力不断提升,表现美的形式不断扩展,实现了优化情感、感动人心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宜兴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均陶作品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宜兴的陶文化中,均陶堆花与紫砂、精陶、彩陶和青瓷被称之为陶艺界的"五朵金花",均陶一直都有着"大器"的美誉,展现出均陶的大气与稳重、古朴又不失华丽。陶都宜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脉络浓厚,在几千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瓷文化艺术孕育其中。均陶堆花工艺历史底蕴浓厚,绚烂多彩、端庄大气的艺术特点,经过这么多年以来,时至今日已经焕发了新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均陶人呈现出了完美而精致的均陶作品,进行了艺术创新,弘扬了均陶技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宜兴均陶在千年的传承之中,形成了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个品种,还有堆花的技艺可谓是一绝,全凭匠人手指的功力,将不同颜色的泥料堆贴在紫砂坯体之上,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和花色。一般情况下均陶的体积都比较大,多用作水缸、景观花盆等等器型,现在随着工艺的改进和技艺的升华,用来陈列观赏也是越来越多。我的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祥瑞》就是在经典传承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对于均陶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技艺手法,把均陶良好的观赏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其成为一件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和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品,让我们在古香古韵之中领略到均陶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4.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宜兴的均陶艺术犹如一座蕴藏丰富又有待进一步开发的艺术资源宝库,其虽起源于宋代,却在现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之一的均陶,其有着紫砂壶的韵味风存,又有着均陶特有的绚丽多彩,多种风味的融合,使其成为艺术世界中的一处蔚然大观.作品《金玉满堂》是一件传统的花瓶器型,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营...  相似文献   

6.
宗根林 《江苏陶瓷》2021,54(2):31-32
宜兴均陶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均陶艺人的传承之下,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享受,许多朋友在探寻紫砂奥秘的过程中,对于均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为之倾倒入迷.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宜兴均陶作品"松鹤长青",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均陶技艺的把控是非常娴熟的,同时又特别地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题材巧妙地融合起来,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这样的艺术精品可以代表宜兴古老的陶瓷艺术,又可以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艺术审美,让我们在陈列欣赏的同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祝福之情.  相似文献   

7.
均陶堆花是宜兴的陶瓷传统技艺之一,因其以堆、贴为主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在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曾广受好评。然而,今天的陶都却俨然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之地,作为均陶工艺从业者,我们要振兴传统均陶工艺,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取传统之精髓,去其糟粕,从多方面进行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才能使宜兴的"五朵金花"相辅相成,共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李倩 《江苏陶瓷》2014,(4):39-39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花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当代的均陶工艺作品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都有了突破与创新,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宜兴均陶以其低调的姿态在装饰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完美地呈现在坯体之上,非常接地气地宣传着江南的山明水秀和风土人情,也让更多的人走进宜兴这座江南水城,感受着均陶艺术的绚丽多彩和历史传奇.宜兴均陶艺术作品"凤穿牡丹"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传统均陶器,上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均陶堆花工艺的特点,而颜色的呈现也具有...  相似文献   

10.
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花工艺被称为"指尖的艺术",全凭艺人拇指端的功力,把不同的泥料化为绕指柔,呈现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常见的山水、花鸟等不同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点,主要的产品以大件的实用陈列为主,陶台陶凳、花盆鱼缸等等尺寸不一,赏用俱佳,在风吹日晒的磨炼之下越发鲜明光亮.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宜兴均陶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宜兴均陶蕴涵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带着厚重的地域特征.经上千年的艺术创造,获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宜兴均陶独特的成型技法、堆花、均陶釉是其突出的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2.
宜兴制陶历史悠久,陶瓷品种门类繁多,均陶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为了积极探索宜兴陶瓷"五朵金花"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形式,把"均陶"艺术发扬光大,因此,创新发展"堆花"这一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绝活,进而推动均陶堆花艺人的艺术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极具社会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李倩 《山东陶瓷》2020,43(1):22-23
宜兴均陶依托丁山本地的陶土资源,在成形的技法上面运用了和紫砂壶成形有些类似的泥条盘筑手法,或者泥片镶接技术,这样的技法保证了坯体致密性强,避免以后使用过程中的渗漏,使得质量更加稳定,形制更加美观。表面运用堆花的装饰手段,把手指尖当作笔,以陶器的缸胎为纸,以陶土泥为墨,巧妙地将指法与不同颜色的泥料融合为一体,题材有游龙戏凤、五谷丰登、仙鹤祥云等等。宜兴均陶"金蟾献瑞",其题材来源也是传统的民间吉祥故事,运用了堆绘工艺进行装饰,使得整器在自然质朴之中透露出隽永优雅之美感,给人以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4.
宜兴均陶自宋代以来,就享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誉,因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含量深受人们的珍视而成为陶中瑰宝。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均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得到了皇室宫廷的青睐。宜兴均陶在明代中叶被称为"宜均"或"欧窑",是宜兴陶瓷艺术中可以与紫砂媲美的艺术品。至清  相似文献   

15.
宜兴均陶堆贴花工艺是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艺人们用大拇指进行搓、捏、摊、撕、扰、挖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堆贴画面,如金龙彩凤、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栩栩如生、别具韵致,堪称陶艺一绝.步入现代社会的均陶艺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工艺与现代意识相交织,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传统基础上创作出了现代风格的民艺派均陶,其作品也越来越被社会人士所欣赏.在此,就现代风格民艺派均陶艺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而且被  相似文献   

17.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相似文献   

18.
宜兴均陶是一门古老且优秀的陶瓷艺术,造型、画面、釉色都极具特色,其中画面装饰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大拇指堆贴花手法。本文在介绍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贴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宜兴均陶图案的独特的写意性风格。  相似文献   

19.
宜兴均陶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展现了艺人的智慧和匠心。宜兴均陶融合了书画、堆花艺术,集观赏性、收藏性、文化性于一体,享有"天下无类"的美称。本文以均陶作品"凤凰于飞瓶"为例,浅谈其独特的堆花工艺和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20.
《江苏陶瓷》2013,(4):72
均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与紫砂、青瓷、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除了紫砂属于素面素心的无釉陶,其它都用不同釉料装饰,显示釉的特色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釉料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业内有心人为之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走进宜兴均陶研究所,这里陈设的各类均陶堆花作品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体量大的有口径1.5公尺的均釉堆花大缸、高2米多的花瓶、签筒,另有属中小件堆花的瓶、坛、罐、钵、盂及陶艺类造型,传统均釉有蓝均、绿均、、红均、黄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