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凤翔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它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陕西凤翔泥塑的历史、工艺、类别和特点等,并以"传统引领时尚"为中心点指出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产业化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同时充分展示了陕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丰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8,(2):57-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将苗族服饰纹样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以苗族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20名设计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为被试者,应用心理测量结合生理测量的综合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被试者对不同纹样的眼动特征及相应美感,得出了线条动感、构图丰富、视觉形象新颖的苗族服饰纹样具有较高美感。并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提高了苗族服饰纹样美感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亦为视觉识别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宝库之外,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戏曲大国,拥有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的一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就在于秦腔,为此需要强有力的传承与这类作品和保护知识产权,并加强对沿线地区的文化互通与凝聚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易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 作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采用SaaS 作为交易平台云计算最终交付的技术方法,并使用基于MVC 的系统开发模式和 JSP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B2C 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交易平台。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交易平 台各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按照交易流程正确运行商品上架、订单管理、发货管理等各项交易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创意设计有机结合,将传统的艺术形式用现代化的创意设计手段进行重新诠释。积极探索天津文化遗产设计的核心原则、设计方法,从而将产品的精神内涵、工艺流程等方面深度融入作品设计中,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杰  周卫峰 《网友世界》2013,(22):52-52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原名沙洲县。沙上地区面积约占张家港地区的三分之二,从南宋初期112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上地区历史的见证和沙上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沙上地区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因此,对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和保护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非遗技艺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影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并促进其发展。文章以北海贝雕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为依托,实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技艺传承的具体应用。设计构建了北海贝雕博物馆App平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实现贝雕作品展示、工艺教学、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购买等多种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传统的文字和影像的展示表现已经难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需求,用移动平台(手机或者i Pad)进行VR展示,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媒介。文章以"木结构"APP创作为实践主体,以VR的形式,通过移动平台对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鼓楼风雨桥进行再现,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的营造技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如何数字化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有知识产权问题,有教育传承问题,也有创新发展问题。文章就这几个方面做些探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课程建设与具体实施情况,强调了数字化展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间艺术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留住民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课题。现代艺术教育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艺的重要方式,把民艺合理引进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民艺在现代教学中的传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出发点,通过学校聘请传承人亲自到学校授课并由专业人员撰写教科书等方法,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的真正内涵及背后的文化性及历史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民间工艺美术,从而达到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合理利用为目的,最终起到传承、创新、发展的作用。民间美术通过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扩大了传承人的广度,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湘西,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情怀与传承文化的地方,有着神秘而独特的魅力。文章通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表演艺术中设计元素的研究,并从加强其公众性与传承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既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征,又能够激发游客的情感、与游客的需求点产生共鸣的明信片、装饰画等旅游纪念品,为辰河高腔的保护与传承,文化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