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采用HP2MGL大孔树脂对柿子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柿子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结果表明,在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为1:2:3)组成的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800r/min,流速1mL/min的条件下进行HSCCC制备,经高效液相法测定,从58mg样品中分离出7.25mg(-)-儿茶素和0.43mg(-)-表儿茶素,纯度分别为98.3%和97.9%。  相似文献   

2.
成超  尹鹭  曹学丽  徐静 《食品科学》2012,33(15):140-143
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法(HPCCC)对茶叶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制备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体积比1:20:20)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可以实现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完全分离。采用138mL的分离柱、1g儿茶素粗提物,在120min内一次制备即可得到纯度在95%以上的表儿茶素约35mg,纯度在99%以上的儿茶素325mg,纯度90%~99%的儿茶素100mg。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宁酶改善绿茶滋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外源单宁酶改善夏茶滋味品质成分和组成,实验设计了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揉捻工序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单宁酶,比较不同处理的成品茶在多酚类物质、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方面的差异,分析单宁酶提高夏季绿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宁酶处理和对照相比,茶叶中茶多酚总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儿茶素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明显下降;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其中谷氨酸等一些低阈值氨基酸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这些成分变化对改善夏季绿茶滋味有积极意义,在夏茶加工中添加外源单宁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苦涩味,从而提高茶汤的鲜醇度。  相似文献   

4.
荔枝核中黄烷-3-醇的鉴定及原花青素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5%(V/V)、50%(V/V)醇提荔枝核,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后,再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Ⅰ,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为黄烷-3-醇类化合物表儿茶素.原花青素是由多羟基黄烷-3-醇单元构成的低聚体和多聚体,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16(45)正交实验,确定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60℃,料液比1:20(W/V)、浸提时间3h.最佳条件下收率为5.05%.  相似文献   

5.
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动物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6组小白鼠每天灌胃或静脉注射1.5mg儿茶素[(-)catechin]或表儿茶素(Epicatechin)试验,探讨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在不同条件下对小白鼠血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灌胃或静脉注射方法,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均具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作用。且静脉注射的效果明显好于灌喂(P<0.05),儿茶素的作用好于表儿茶素,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绿茶水浸出物及单宁酶水解物中儿茶素成分的变化,通过DPPH、ABTS自由基和·OH清除率试验测定抗氧化活性,以透光率为指标评价澄清度,探讨单宁酶对绿茶儿茶素的转化作用及对其抗氧化活性和澄清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茶水浸出物中添加单宁酶,可有效分解其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从而增加非酯型儿茶素(EGC,GC,EC)和没食子酸(GA)的含量。经单宁酶处理后,绿茶水浸出物对DPPH、ABTS自由基和·OH的清除能力均有所增强,其IC50分别降低了23.8%,17.5%和59.2%。此外,经单宁酶酶解处理后的茶水浸出物的储存稳定性和澄清度显著提高。单宁酶可高效水解绿茶水浸出物中酯型儿茶素,从而提高绿茶的抗氧化活性以及茶汤的澄清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了一种等度洗脱茶叶中6种儿茶素类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及限量成分咖啡因(CAF)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汉邦Benetnach TM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28∶72∶0.1,v/v/v),流速为0.8m L·min-1,UV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GC、EGC、C、EGCG、ECG、EC和CAF分别在0.10~1.00、0.16~1.00、0.10~1.00、0.05~0.50、0.10~1.50、0.10~2.00和0.02~1.00m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4~0.9999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EGCG),99.07%(CAF);样品分析中,除GC的分离度RS1外,其他6个成分RS均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茶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利用75%的乙醇溶液超声提取茶叶后,选用ACQUITY UPLCTM BEHC C18柱,以乙腈与水之比为20∶80为流动相,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80 nm波长处检测。该方法在质量浓度在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5~0.999 82,检出限(S/N=3)为0.485~1.75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1.3%,回收率为95.83%~108.33%。  相似文献   

9.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2019,40(16):69-74
研究半发酵乌龙茶加工对活性化学成分儿茶素的影响。采摘的鲜叶立即在严格控制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加工,分析每道加工工艺操作所制茶叶的儿茶素总量和各种儿茶素单体(-)-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研究表明,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总含量略有下降,约为10%;儿茶素单体变化不一。在加工工艺中,做青、杀青和干燥对儿茶素含量影响较大。为使乌龙茶中儿茶素的潜在健康效益最大化,这3 道工艺应在茶叶生产中加以考虑并做到最优化,以期为乌龙茶加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儿茶素非共价/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SPI进行超声处理后,在不同pH值(3.0、7.0、9.0、12.0)下与儿茶素通过非共价/共价结合方式制备复合物,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采后茶鲜叶进行低温(5~8℃,10~13℃,15~18℃)和常温(21~23℃)处理,通过理化检测分析了茶青品质成分含量在不同保鲜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0 h,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和常温处理36 h中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0~13℃组中维持着与对照相当的水平;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的含量在不同保鲜处理组中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在5~8℃或10~13℃处理组中无显著性变化。此外,通过基于可溶糖、游离氨基酸、C、EC、ECG、GC、EGC和EGCG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在处理36 h后4组低温样品均能与常温样品进行区分,且较常温样品更接近0 h对照样品。综上所述,10~13℃处理能对茶青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落叶松丙酮浸提物之剩余水溶物用间苯三酚在酸性条件下降解,经Sephadex LH-20和纤维素色谱分离纯化后,主要得到一种晶体物质,经光谱分析后确认是4-(2,4,6—三羟基苯基)-儿茶素。降解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认为剩余溶物是以(+)-儿茶素为主的聚合物,其平均聚合度约为8.8。  相似文献   

13.
碳酸钠-苯酚溶液测定柿子中单宁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儿茶素与柿子单宁结构相似,及柿汁-碳酸钠-苯酚溶液与儿茶素-碳酸钠-苯酚溶液相同的反应显色过程,并在相同波长(4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首次提出和研究了一种操作简便、测定周期短和更安全的柿子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经分析,碳酸钠-苯酚溶液对柿子中的单宁有特异显色作用,可以较好地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与无水甲醇法测定柿子单宁含量法相比较,测得数值相近,且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好。因此,可得出结论:用碳酸钠-苯酚溶液法测定柿子单宁含量是可行的,此法用儿茶素作为标准物质,测定波长420nm。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果胶/纤维素可食复合膜的保鲜性能,添加儿茶素制备果胶-纤维素-儿茶素可食复合膜,考察不同儿茶素用量对可食复合膜的透光率、水蒸气透过率、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可食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儿茶素用量的增加,可食复合膜的透光率和拉伸模量均逐渐降低,而水蒸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当儿茶素用量从3%增加到12%时,复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从25.18%显著提高到87.31%。FTIR 和SEM 结果表明,儿茶素与复合膜基质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氢键,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该可食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结构,具备在食品活性包装行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彪  刘文静  方灵  韦航  吴建鸿  傅建炜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254-258,27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分析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如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对几种福建乌龙茶和白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进行分析。方法:实验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对目标物进行梯度洗脱后,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结果:8 min内即可完成茶叶中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上机检测;儿茶素类物质的检出限为0.2~1.1 μg/L,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为0.9966~0.9994。用建立的方法分析所采集的几种福建茶叶样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相对于其它儿茶素类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最高,约占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60%。乌龙茶中儿茶素总量的含量范围为43.59~45.21 mg/g,白茶儿茶素总量的含量范围为50.52~70.71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叶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物质,占茶叶干重12%~24%,是茶叶中最具生理活性和保健功效的物质。文中对目前国内外纯化制备儿茶素的常见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儿茶素制备方法包括纤维素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吸附树脂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儿茶素单体纯度不高,仍需结合结晶、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或膜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纯化,从而才能获得高纯度的儿茶素单体。在儿茶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中,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优缺点。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的量较大,但是分离时间较长,而且Sephadex LH—20柱填料昂贵;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果较好,得到的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较高,分离时间相对要短,但是目前市场上只有分析型,分离的量相对少;硅胶材料廉价,但是分离的效果不佳,且分离过程相对繁琐,单体制备量较小;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已实现EGCG单体的工业化生产,但在其他儿茶素单体的分离制备上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茶油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和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8种儿茶素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66~0.9995),方法检出限为0.2~1.1μg/L。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4.%~9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8.9%。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出茶油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的含量。结果表明,茶油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相对较高。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速,简单易行,可为茶油中儿茶素类物质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是一类与茶黄素(theaflavins,TFs)相似的由儿茶素组成的二聚体化合物。连苯三酚型儿茶素酶促氧化会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其形成过程也受到底物、p H值、温度和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对聚酯型儿茶素研究的深入,其功能活性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聚酯型儿茶素的双黄烷醇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抗氧化、抗癌防癌、抗病毒、降脂等生物学活性。同样由儿茶素形成的一类物质-茶黄素,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功能活性,与聚酯型儿茶素间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近年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形成影响因素以及生物学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茶黄素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酰化反应法合成了油溶性抗氧化剂脂肪酰表儿茶素,并对其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评价。以表儿茶素为原料,分别以棕榈酰氯、豆肉蔻酰氯、月桂酰氯、癸酰氯、辛酰氯为酰化剂,经酰化反应制备了表儿茶素的棕榈酰、豆肉蔻酰、月桂酰、癸酰、辛酰衍生物,通过LC-MS、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PPH法和ABTS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脂肪链的表儿茶素脂肪酰衍生物3-O-棕榈酰表儿茶素、3-O-豆肉蔻酰表儿茶素、3-O-月桂酰表儿茶素、3-O-癸酰表儿茶素、3-O-辛酰表儿茶素。经酰化后的脂肪酰表儿茶素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其抗氧化能力普遍优于市售的油溶性茶多酚和BHT,其中3-O-辛酰表儿茶素和3-O-癸酰表儿茶素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稍强于TBHQ;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TBHQ相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制备色谱,从云杉树皮乙酸乙酯萃取物组份中,分离得到化合物CB,CB的纯度由色谱技术确认。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IR、UV、c、d,NMR)鉴定。已经证实:化合物 CB为以 4—8位连接起来的儿茶素的5聚体,其聚合物4位均为S构型。结构式(一)如下:鞣性试验表明,CB具有明显的鞣性。属于典型的鞣质。本论文的结果表明:云杉大分子鞣质的一部分是以儿茶素为母体缩合而成的儿茶类鞣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