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P(LMA-g-BMA)]。采用LMA单体或P(LMA-g-BMA)为改性剂,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制备吸油膨胀橡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吸油树脂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相比,采用LMA单体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吸油率较高,且当其用量为30份时,吸油膨胀橡胶的吸油率较高。与采用LMA单体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相比,采用吸油树脂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物理性能较优;当LMA与BMA质量比为1∶2,吸油树脂用量为20份时,吸油膨胀橡胶的物理性能降幅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自制高吸油树脂、石油树脂以及其他橡胶助剂与丁苯橡胶(SBR)物理共混制备遇油膨胀橡胶(OSR),研究了吸油树脂用量、石油树脂用量对OSR力学性能和吸油膨胀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油树脂用量的增加,OSR的吸油膨胀倍率显著增加,但力学性能明显降低;石油树脂有助于改善OSR的相容性,提高OSR的力学性能和吸油膨胀倍率;吸油树脂和石油树脂适宜用量分别为30phr和10phr。  相似文献   

3.
新型遇油膨胀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SMA-g-BMA和SMA-g-BMA-g-MMA。分别以吸油树脂和SMA单体为改性剂,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胶,制备了遇油膨胀橡胶(OSR)。结果表明,用吸油树脂制备的遇油膨胀橡胶力学性能优于用SMA单体制备的遇油膨胀橡胶。当吸油树脂用量为20份且SMA∶BMA=1∶2时,OSR拉伸强度为15.2MPa。对汽油、柴油、机油和甲苯的吸收率分别为330%,326%,250%和502%。  相似文献   

4.
陈培  田明  邹华  张立群 《橡胶工业》2012,59(3):149-153
采用低乙酸乙烯酯质量分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制备吸油橡胶,考察硫化剂DCP用量、补强填料种类及用量对其吸油膨胀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耐老化性能、饱和吸油后稳定性能和保油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硫化剂DCP用量为1.5份时,EVM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和吸油膨胀性能较好;与白炭黑填充的硫化胶相比,炭黑填充EVM硫化胶的吸油膨胀性能较优;EVM吸油膨胀材料在酸、碱、盐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稳定性能,且保油率高。  相似文献   

5.
陆波  张璐  李鹏  金耀程  胡明晖  陈丽飞  韩雪  艾毅 《弹性体》2013,23(3):38-40,52
以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十二酯(L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塑炼后与多缩水甘油酯交联剂和白炭黑进行混炼、硫化,制得吸油膨胀橡胶(OSR)。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OSR吸油膨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油时间对OSR吸油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单体比例的增加,OSR的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吸油膨胀率增大。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OSR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大,吸油膨胀率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吸油时间的增加,OSR的吸油膨胀率增大,在10h后吸油膨胀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6.
王伟  张杰 《橡胶科技》2018,16(8):30-32
进行了油气田领域遇油膨胀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遇水膨胀橡胶[氢化丁腈橡胶(HNBR)]膨胀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EPDM遇油膨胀橡胶和HNBR遇水膨胀橡胶的膨胀性能影响很大,温度越高,膨胀橡胶的膨胀尺寸越大;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HNBR遇水膨胀橡胶的膨胀性能越差。EPDM遇油膨胀橡胶可在室温~200℃使用,HNBR遇水膨胀橡胶可在70~200℃使用,HNBR遇水膨胀橡胶在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0.2以上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元荪 《橡胶科技》2009,7(19):40-40
淀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包含该共聚物的吸油膨胀橡胶及油井封隔器  相似文献   

8.
以丁苯橡胶(SBR)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硫化体系制备了相应遇油膨胀橡胶(OSR)。研究了普通硫化体系、有效硫化体系、半有效硫化体系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OS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有效硫化体系适合制备的多元共混OSR,硫磺用量在1.2质量份左右时,吸油膨胀率达775%左右,拉伸强度为6.8MPa,其综合性能最佳,符合制品要求。  相似文献   

9.
膨胀石墨水吸油行为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简称EG)是一种新型的碳素吸附剂,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本文对比了膨胀石墨与聚氨酯吸油材料对浮油的吸油能力和保油能力,膨胀石墨与活性炭对乳化油的深度处理的能力,并从膨胀石墨的结构、吸附行为等方面具体探讨了产生膨胀石墨超大吸油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聚醚多元醇、亲油性二元醇、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有机硅匀泡剂、去离子水、可膨胀石墨(EG)、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制备了阻燃吸油型聚氨酯泡沫,研究了EG用量对该阻燃型聚氨酯泡沫的泡孔结构、吸油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用量的增加,聚氨酯泡沫的吸油性能呈下降趋势;EG和TCEP并用可以产生协同阻燃效应,聚氨酯泡沫的极限氧指数最高可达36%。  相似文献   

11.
孙岚  郭兵兵  王海波 《当代化工》2014,(6):922-924,927
采用柴油低温吸收法回收炼油企业汽油和石脑油装船逸散油气,处理气量1 000 m3/h,开发了一键启动和自动运行的组态软件,研究了在多条引气管线的情况下,采用开关阀和调节阀及压力传感信号作为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式的可靠性,在贫吸收柴油5℃,吸收压力0.15 MPa(G),吸收柴油量30 m3/h工艺参数下,油气回收装置出口净化气体中总烃浓度小于9.3 g/m3,油气回收率均在97.5%(wt)以上,净化气中苯浓度≤11.1mg/m3,甲苯浓度≤25 mg/m3;二甲苯浓度≤38 mg/m3,均低于《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相关污染物的限值。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相形态的PLA/TPU共混物,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微孔发泡工艺,研究不同发泡温度下PLA/TPU复合多孔材料泡孔结构、发泡倍率和开孔率对样品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含量从10 %(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 %,共混物从典型的“海?岛”相形态转变为部分共连续相形态,PLA基体黏弹性提升,结晶能力下降;PLA70组分发泡后泡孔结构更为均匀,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在94 ℃发泡温度下发泡样品发泡倍率达到29.1倍,最大开孔率75 %;TPU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LA基体的弹性回复能力,94 ℃发泡温度下的发泡样品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永久形变量最小;针对硅油和环己烷的吸油测试发现对硅油的吸油量大于环己烷,发泡材料的吸油量与发泡倍率和开孔率的乘积成正比,针对硅油单次最大吸油量为10.4 g/g。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常青 《净水技术》2010,29(1):47-50
研究了不同条件(静置时间、速度梯度、温度、添加电解质)下模拟含油废水中浮油凝并聚结的过程,探讨了影响浮油稳定性的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适当的静置(20min左右)、一定的速度梯度(1.5~6.9 s~(-1))、较低的温度(5~20℃)以及加入电解质(如NaCl)均可降低浮油废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香紫苏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指纹图谱,根据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验证,或参照标准化合物及文献报道,共定性了183个物质,占峰面积的96.75%,其中正构烷烃、芳香环物质和非芳香环物质在DB-Petro×DB- 17ht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15.11%)、芳樟醇(9.32%...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甲基丙烯酸和高碳链混合醇直接酯化合成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工艺条件。其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为:酸醇量比为1.2:1,w(催化剂)为1.5%,w(阻聚剂)为0.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空气流速为0.16L/min。用甲基丙烯酸高碳链醇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吸油性能的甲基丙烯酸高碳链混合醇酯共聚树脂,并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化了聚合合成工艺条件:w(交联剂)为1.2956%,w(引发剂)为1.0298%,w(分散剂)为0.2374%,反应温度88℃,该聚合物的吸油倍率最大值为16.0340g柴油/g树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添加量、发泡温度和压力降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开孔泡沫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发泡温度为216℃,PMDA添加量为0.6份,压力降较高时,可以制备发泡倍率35倍、开孔率96.3%的PET开孔泡沫。将聚四氟乙烯(PTFE)和有机改性蒙脱土(MMT)引入PET开孔泡沫的制备,研究发现PTFE和MMT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减小了泡孔尺寸,拓宽了PET开孔发泡窗口温度,在(222~228℃)较宽的发泡温度窗口范围内成功制备了泡孔尺寸更小(10~100μm)、发泡倍率高达40倍的PET开孔泡沫。开孔泡沫可吸收汽油、柴油、煤油、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等各种石油产品,本文对高开孔率开孔泡沫的吸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其吸收能力约为8~30 g/g。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由自制的纳米分子筛和氧化铝制备纳米分子筛/Al2O3复合材料,做了制备纳米分子筛/Al2O3复合材料条件实验(如Al2O3凝胶浓度、煅烧温度、纳米分子筛和Al2O3配比等)。纳米分子筛/Al2O3复合材料进行了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结构表征。测试了纳米分子筛/Al2O3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吸油性,得出最佳吸水性和吸油性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MA):m(BA):m(St)=33:67:12,w(DVB)=1%,w(PVA)=1.2%,w(CHCl3)=35%时,所合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佳,其对柴油、甲苯、四氯化碳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可达11.2g/g、18.9g/g、27.4g/g。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短链烷基酯类高吸油树脂。通过研究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的高吸油树脂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n(BMA)∶n(BA)=0.67,BPO质量分数为0.5%,DVB质量分数为0.5%,采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其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形态结构最好,且吸油率最大。研究表明,树脂可吸收四氯化碳11.2 g/g,甲苯6.0 g/g,汽油3.9 g/g,柴油2.2 g/g,且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