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目前的砂处理工部提出三项改进意见:一、现有砂处理工部所配置的设备混制出来的型砂性能波动严重,提出研制大型预混合设备。二、对车间布局提出砂工部应与主车间隔开,并密封、换气。三.对各工序间能力与负荷之间要做到平衡,以及消除高峰。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生产要求,南京可锻铸铁厂对砂处理工部进行了改造、扩建。本文介绍了扩建后,年产铸件6000吨配套新建砂处理工程的设计原则及工艺流程,多层次厂房结构及布置特点。  相似文献   

3.
4.
我厂砂处理工部,原来采用人工开箱、落砂,用小车把旧砂运到混砂房,人工打碎砂块和过筛,由斗式提升机将旧砂加入六角筛过筛,再由爬斗把旧砂加入两台S116型混砂机内。新砂、粘土等也用人工加入爬斗。每天混砂量30~60吨,共需工人30余人。工部内粉尘浓度较高,劳动条件差。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迅速改变。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中小批量生产的老铸造车间,一般都套用通用厂房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主要工序布局不合理,生产能力不平衡。特别是砂处理工部往往不能适应生产要求,成为短线工部,急需要进行机械化改造。但套用的厂房低矮、窄小,给砂处理机械化技术改造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厂采用单机简易布置实现对砂处理工部改造,达到了技术改造与生产两不误、花钱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制造系统工程理论对铸造车间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铸造车间CAD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论文深入探讨了应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ObiecARX对AuotCADR14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借助于MFC成功地实现了ObjectARX与外部数据库的结合,开发出基于Windows的砂处理工部CAD系统.系统具有砂处理工部设计,参数化绘图和数据库操作三大类功能.系统包含三个主菜单,砂处理菜单下包括新砂处理模块,混砂单元模块和系统设备管理模块;参数化菜单下包括图纸初始化、柱网自动生成、Y33系列带式输送机和混砂机基础等子系统的参数化设计模块;订货图菜单下包括输送机、斗提机和翻斗加料机的订货图设计模块,砂处理设备资源查询和明细表数据浏览模块.系统初步具备了砂处理工部的辅助布置功能,并给出了一个铸造厂粘土砂砂处理工部布置实例.在本系统中第一,由于本系统是在AutoCADR14的基础上开发的结果,其充分利用了R14的先进特性;多文档框架的Win32应用、直接使用操作系统的字体、高质量和易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快速的文件调用和节省的文件存储格式、强大的绘图功能;这些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论文详细探讨了AutoCAD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ObjectARX开发AutoCAD的方法.ObiectARX应用作为一种动态链接库应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不仅可以深入到AutocAD内核进行二次开发,而且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利用ObjectARX扩充AutocAD的功能,既不影响AutocAD自身的完整性,又在AutoCAD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本地化功能.作为智能型的开发工具,ObjectARX将代表着AutoCAD的未来.第三,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对其中的独立模块进行ObiectARX的扩充类的封装,实现了Win-dows的消息传递机制来控制AutocAD的部分消息和应用程序中的所有消息,使其成为真正的Win32应用程序.这种结构使得各部分可以单独进行设计、调试、易于扩充,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可移值性.第四,采用VisaulC++与ObjectARX相结合,充分利用了VC的Windows界面设计技术和Win95系统字体,不但使系统界面友好、美观(对话框,视图窗口,菜单,工具条),而且利用MFC框架很好地扩充了本地系统的功能.第五,系统在分析常用特征化建模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铸造车间砂处理系统的特征化建模思路,系统在提取设备的特征参数之后,实现砂处理设备的特征化构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特征图库.第六,系统应用现有的数据库接口技术,初步实现了部分数据的数据库管理.利用ASI和ODBC实现了系统与外部数据库的连接,在系统中直接生成数据库文件并能浏览数据库文件的内容.第七,本系统在VC5.0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编程,利用VC环境中的集成调试功能启动AutocAD,在VC和Auto-CAD两种环境下对各部分代码进行交叉调试,提高了编程效率.第八,系统界面采用下拉菜单和自生成的框架调用相结合,使得对系统的操作方便,直观,减少系统使用难度.砂处理工部工艺CAD系统作为铸造车间CAD系统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初步系统而言,它存在许多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第一,由于本系统是在AutocADR14的基础上开发的结果,其充分利用的R14的先进特性多文档框架的Win32应用、直接使用操作系统的安体、高质量和易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快速的文件调用和节省的文件存储格式、强大的绘图功能;这些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由于系统只处理二维图形,所以系统操作AutoCAD图形数据库的程度还不够深.ObjectARX已提供了获取各种数据库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特殊功能实现它在数据库修改后实现视图重画功能,这将会使其成为一个功能更强大、更完善的系统.第三,由于ObjectARX是一种新型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还处在进一步的发展之中,与AutocAD早期的开发工具ADS的一些函数(如ads-command等)的兼容性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些以ADS为工具开发的模块还不能随意在Ob-jectARX程序中使用,所以系统还不能完全继承早期的开发工作.第四,系统在AutocADR14基础上开发,利用AutocAD的先进特性同时又受其限制.系统利用AutocAD的底层功能(如不需要开发打印驱动、图形浏览等)和其它特性,但是必须运行在AutoCAD基础上,这对整个系统的资源开销较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四年,在设计革命运动的热潮中。设计人员下楼出院,与工人师傅结合,向生产实践学习,在调查总结国内中小铸造车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过去的机械化砂处理工部设计进行了一些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设计能力40T/h砂处理生产线,由旧政处理、各种物料的输送、储存、给料和定量、型砂混制和控制系统组成。全线共有设备46台,由三菱F1系列可编程序技制器控制,全线可实现自动、手动和单机运行。  相似文献   

9.
砂处理线的合理设计是众多设计者探讨的课题。我们在承接某厂年产5000吨小型空压机铸铁车间技改工程时,结合工厂具体实际,同时考虑砂处理工部的固有特性,在砂处理线设计中,新砂、旧砂系统局部合二为一,在满足生产率要求同时,节约了设备投资;全线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设置了自动定量加水装置。结合调试、试生产,对相应设备及其配套能力提出了改进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
铸造分厂技改新上一套砂处理系统.旧砂处理布置磁选、破碎、冷却、筛分、再生;布置了一套新砂系统;采用S142OJ高效转子式混砂机;陶土、煤粉采用气力压送;布置一套混砂给料定量装置;控制采用全自动PC控制;布置三套除尘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设计能力40t/h的砂处理生产线,由旧砂处理设备,各种物料的输送、储存、给料和定量装置,型砂混制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全线共有46台设备,由三菱F1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全线可实现自动、手动和单机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嘉兴电冰箱压缩机配件厂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的工艺流程和设计特点,如采用落砂冷却滚筒进行落砂和冷却,设置大型废砂斗,采用高效转子混砂机等。  相似文献   

14.
40m^3/h砂处理工部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山东潍坊拖拉机厂在与XZB148B造型线配套的40m^3/h砂处理工部改造中的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布置及其特点,在安装调试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全线投入生产后的效果及存在问题,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控制中的应用及采用新型高效转子混砂机和数控加水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砂处理是铸造生产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之一,砂处理工部在铸造车间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满足新建铸造车间和老厂技术改造的需要,结合我国铸造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适合于中小型单体小批量生产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成套设备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江阴机械厂年产铸件3000~4000t新建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成套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铸造车间XZB148B气动微震压实式半自动造型线及砂处理工部的技术改造情况。在结合本车间具体情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原造型线的气动控制改为电动控制,并将两对机组改为一对机组,大大地降低了该线的故障率,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实现了砂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本文还总结了技术改造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湿砂型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中广泛采用带式输送机,这是一种可靠的连续运输设备,主要的功能是: 1.收集落砂机落砂后的旧砂,以及造型机、造型线辅机、造型线下坭芯段等处的散落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落实,大量铸造车间将围绕发动机铸件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在此过程中,其设备进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近年来,引进和国产砂处理设备的应用及发展,归纳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供设备进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型砂配制的工艺特点基础上,采用PLC技术使型(芯)砂组元的配比实现了过程控制,提高了铸件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因型砂原因造成的铸件废品率由占总废品件的60%下降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