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烧结镁砂和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以酚醛树脂结合剂作为基准,讨论了干式振动料的最佳粒度配合;试验、比较了几种结合剂特征性能和促烧剂的加入量,为中间包干式振动料在实际生产中的优化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所用的镁质干式料的不足,研制出以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微粉和粘土为结合剂,活性三氧化二铝细粉为烧结剂的镁质干式料,讨论了结合剂和烧结剂对干式料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研制的干式料性能优良,施工方便,平均使用寿命可达47 h,满足中间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魏军从  涂军波 《炼钢》2006,22(5):41-42,62
以烧结镁砂颗粒和电熔镁砂细粉为主要原料,分别研究了结合剂加入量,促烧结剂加入量及细粉加入量对镁质干式振动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结合剂加入量在5%,促烧结剂在1%~1.5%,细粉加入量在30%左右时干式料强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干式料在某钢厂现场使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纯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纯净钢冶炼技术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 .通过耐火材料对纯净钢冶炼影响的讨论 ,得出发展碱性耐火材料可以脱硫和脱氧、无碳和低碳耐火材料可以抑制增碳、用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改善镁钙系耐火材料的抗水化性和合理使用耐火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钢中的氢含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星  胡显堂  危尚好  周冬升  王东  刘敏 《钢铁》2022,57(11):53-63
 转炉具备冶炼低磷钢的生产能力,但生产超低磷9Ni钢,转炉脱磷工艺仍然是主要难点和研究重点。分析了钢水温度、炉渣碱度、FeO和渣量等对转炉脱磷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现场工装设备条件,对转炉双联法、三渣法、双渣法3种脱磷模式进行试验对比。双联脱磷工艺半钢温降大、单炉周期长、生产组织难度大,三渣法操作过程复杂、终点磷控制优势不明显。双渣法冶炼周期短,通过优化转炉脱磷工艺,实现了采用双渣法冶炼工艺生产超低磷钢,简化了超低磷钢转炉冶炼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研究了转炉脱磷主要工艺参数,分析得出采用脱碳氧枪喷头时,供氧流量按脱碳吹炼流量的83.5%控制,可达到良好的脱磷效果并减少铁水碳的烧损;脱磷期半钢碳含量不宜控制过低,半钢碳质量分数为3.0%~3.5%时能保证前期的脱磷效果和脱碳期的热量。脱磷期温度控制在1 300~1 350 ℃,脱磷率较高也有利于炉渣熔化。炉渣碱度为1.8~2.2时,可保证较高的脱磷率和化渣效果。一次倒渣量40%以上,脱碳期终点温度按1 590~1 610 ℃控制,终渣FeO质量分数不小于20%,终渣碱度大于6,转炉终点磷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002%以下。采用下渣检测系统和滑板挡渣操作,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采用磷含量低的合金,炉后钢水增磷可控制在小于0.000 5%。通过工业试验,实现了铸机成品磷质量分数小于0.00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氧化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历史、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阐述了氧化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机理、工艺流程和特点,并对主要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当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的选择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连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振痕形成机理的研究状况,论述了振痕形成机理的主要模型,讨论了振痕间距和振痕深度互相的影响关系,分析了振痕深度和振痕间距各自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连铸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采用电磁软接触连铸技术来减轻振痕,从而控制铸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o promote biooxidation efficiency of a refractory high-sulphide gold concentrate, microwave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wo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microwave stage including initial solution pH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ooxidation efficiency of the gold concent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l solution pH.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on biooxidation efficiency becomes negligible after 300?s. The optim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were initial solution pH of 7.00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time of 300?s. Using the irradiated sulphide concentrate, the biooxidation period decreased and the biooxid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Aft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mineral particle surface was destroyed and became bumpy. Microw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of mineral particle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A mechanism model shows that the increasing mineral surface area caus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biooxid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光谱仪分析钢中夹杂物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光谱仪原始脉冲强度的研究,建立了Al2O3光谱强度与化学分析含量的工作曲线,确定了光谱强度与夹杂物粒径的关系,实现了Al2O3含量和粒径分布的快速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分析误差平均为3×10-6,夹杂物含量和粒径的分析时间由2~5d缩短到5min,为炼钢及精炼过程夹杂物控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电熔氧化镁对镁铬耐火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电熔氧化镁加入量对镁铬耐火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讨论了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与电熔氧化镁加入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适量的电熔氧化镁能够促进镁铬耐火材料的烧结性能和致密化  相似文献   

11.
杨光  杨文  张立峰 《钢铁》2022,57(12):66-78
 钙处理广泛应用于铝镇静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改性,但在工业实践中的改性效果差别很大。为了探究钙处理效果差异的原因,通过工业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铝镇静钢钙处理前后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并讨论了钙处理改性夹杂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浇铸末期钢液中的T[O]和T[N]质量分数分别为0.002 9%和0.003 9%。精炼前期钢中夹杂物Al2O3质量分数达90%以上,钙处理后,钢液中钙质量分数快速增加至0.002 5%,同时夹杂物中CaO质量分数由钙处理前的4%迅速增加到23%,Al2O3质量分数由钙处理前的82%降低至70%,夹杂物由团簇状Al2O3转变为球形的Al2O3-CaO复合夹杂物,夹杂物平均成分靠近液相区。由于二次氧化,浇铸时钢中的T[O]和T[N]含量升高,夹杂物的尺寸和数密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钢液的保护浇铸。在连铸与轧制过程中,夹杂物中CaO质量分数由中间包中的20%增加至轧材中的37%,Al2O3质量分数由中间包内的77%降低至56%,夹杂物的平均成分向液相区移动,但夹杂物类型不发生改变,仍为球形的钙铝酸盐。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本研究中试验钢种夹杂物“液态窗口”对应的钙质量分数为0.001 1%~0.002 8%,此外钢液成分对钙处理的“液态窗口”影响很大。随着钢液中T[O]含量升高,“液态窗口”变宽,但所需喂钙量增加;随着钢液中T[S]含量增加,“液态窗口”变窄;钢液中的T[Al]含量对“液态窗口”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洁净钢炉外精炼脱氧技术现状,阐述了镁蒸气脱氧的新进展、JFE公司对钛脱氧夹杂物的研究、以及新日铁公司采用Ti脱氧加稀土的技术特点.探讨了CFD模型可以模拟预测钢水脱氧过程中夹杂物的形成和分布.指出了电化学脱氧是全新的无污染的钢水脱氧新技术,以及浦项对氧渗透膜在电化学脱氧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