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四川省建设厅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9,(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要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农村住房重建于今年9月底要基本完成,年底要全部完成;城镇住房重建要加快进度,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灾后城镇住宅重建采用援建模式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创举,其特殊性在于:建设资金、设计、施工、监理等全部由援建方负责,居民只参与房子的分配;这种重建模式效果如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住房的使用性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对心理恢复的帮助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态视野中的灾后临时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临时住宅,在各种灾害仍不可避免的今天,正在引起建筑师更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日益加深,可循环回收的生态材料开始在临时住宅设计领域兴起。用纸、竹子、农作物纤维等常见、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的材料做成标准化、模块化的临时性帐篷,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使数十个镇受灾.破坏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灾后住宅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汶川地区地理、自然情况与受灾状况的分析.结合四川乡土民居建筑的地域风格特点.提出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及针对汶川当地特殊情况灾后住宅重建的建议。同时,对古今中外灾后住宅重建抗震技术的学习,如:充气稳定结构、纸管过渡房、隔震抗震技术及中国古建营造中的抗震技术等。结合汶川地域特点.将传统民居建造与现代抗震技术结合.提出适合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的可行方案。其中,临时住宅设计以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造,及二次利用集装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设计出发点;永久住宅以维护建筑整体抗震性及居民对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为设计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8.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8,(15):40-40
8月5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都第24次会议,讨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做好抢救人员,安置受灾群众工作的同时,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政府组成重建规划组,共同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10.
11.
13.
14.
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建设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多种废弃物在灾后环境重建中的利用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环境营建方法,提出了通过增加重建工程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生态性来提升废弃物品利用价值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16.
灾后住房重建与建筑师的责任——一次灾后示范住宅重建实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次灾后示范住宅重建实验的亲身经历出发,介绍和分析了谢英俊在灾后重建中所采取的关注现状、合作建房、简化构造和就地取材等策略,并从合作造房与建筑师的角色、工业化与手工制作、实用与美学、设计与开放性等方面探讨了建筑师在灾后住房重建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农历新年期间,持续多日雨雪天气的中国南方地区陆续迎来明媚阳光,冰雪逐渐消融,灾情明显缓解。国务院13日召开常务会议指出,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下一阶段,抗击冰雪灾害将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8.
19.
20.
自然界中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干扰了环境变化的规律性,使之周期缩短和变化异常.由此,人类已开始怀疑是否还能够凭借历史记录和经验做出可靠的灾害预测.近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范围、重大自然灾害均被形容为"出乎意料"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在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自信却从"抵御灾害"退守到"减轻灾害".加之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难以逆转的趋势,这对于灾后重建无异于釜底抽薪.对于中国的灾后重建,日本专家认为,基于中日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地域人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日本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很难在中国的灾后重建实践中得以应用,但日本的失败教训则非常值得中国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如果从自我反思的角度看,中国的"对口支援方式"是否能够作为今后各地灾后重建的普遍模式?如何建立重建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首先需要对"重建"概念加以定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