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啤酒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运行分析(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排放的啤酒废水采用内循环水解酸化-好氧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COD=72.5mg/L,BOD=11.0mg/L,SS=8.4mg/L,达到GB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内循环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工程实践和运行分析表明,本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MBR-厌氧/缺氧交替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提高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交替式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缺氧/厌氧反应池和内置膜过滤单元的好氧池组成.通过改变好氧池底部回流污泥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独立反应器(A和B)内依次形成,以实现同步缺氧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菌的部分吸磷等过程.好氧反应器采用连续曝气方式实现硝化、过量吸磷及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A—A/A—M工艺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67.4%和94.1%.  相似文献   

3.
啤酒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运行分析(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润啤有限公司排放的啤酒废水采用内循环水解化-好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COD-72.5mg/L,BOD=11.0mg/L,SS=8.4mg/L,达到GB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内循环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啤废水的工程实践和运行分析表明,本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出水水了,剩余污泥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营养源竞争、污泥龄等矛盾,提出一种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通过分析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好氧段的量和磷的释放与吸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工艺在缺氧段的脱氮效果,研究厌氧段与缺氧段的营养源分配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工艺各段中功能菌群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厌氧段污泥回流比为15%、好氧段污泥回流比为30%、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厌氧/缺氧进水比例为1∶1的条件下,系统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为92.27%、97.54%、87.52%、96.66%,脱氮除磷效果优于A2/O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由碳源不足引起的营养物竞争以及各种功能菌群间污泥龄的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江南地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A2/O工艺实际运行资料为背景,通过现场分段采样并通过物料衡算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脱氮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厂的硝化效果良好,脱氮效率主要受制于反硝化不足,污泥反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区总氮分担去除率各占了12%、32%、42%和14%。而污泥脱硝池运行异常以及曝气区溶解氧过高是导致反硝化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化工厂冷却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四氯化碳废水(四氯化碳质量浓度为495.46 ?滋g/L),采用了萃取和高效污染质分离器的一体化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高效污染质分离器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探讨了降解时间、温度、初始pH、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对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四氯化碳废水/厌氧污泥水为1∶2,厌氧降解时间为5 d,反应温度为33 ℃,反应初始pH为7.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的条件下,厌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降解率达80.1%. 在厌氧污泥出水/好氧污泥水为6∶15,好氧的降解时间为2 d,反应温度为30 ℃,反应初始pH为4.5、葡萄糖浓度为15 g/L的条件下,好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的降解率为42.4%. 经过上述处理,四氯化碳的质量浓度为0.346 ?滋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0.03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修正后的基质动力学参数引入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设计,重点介绍了利用污泥龄作为设计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脱氮反应器容积的设计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系统剩余污泥量、系统需氧量和系统碱度校核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解决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在水解反硝化工艺的中试系统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冬季和夏季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3%和98.4%,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5.2%和68.0%.以水解反硝化污泥与AAO工艺中的缺氧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温度对两种污泥比反硝化速率和耗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水解池污泥的影响显著小于缺氧池污泥,在25、30℃两者反硝化速率相当,但是当温度为8、15和20℃下,水解池污泥的最大比反硝化脱氮速率分别为缺氧池污泥的1.7倍、1.3倍和1.4倍;同时,在各温度条件下,水解池污泥的耗碳率基本为缺氧池污泥的51.2%~81.7%.  相似文献   

9.
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聚磷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已经认识到反硝化聚磷茵(DPB)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除磷茵.为了有效地评价除磷脱氮工艺,有必要研究污泥中微生物的特性.笔者在试验中所用污泥混合液取自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对反硝化除磷茵(DPB)厌氧释磷、好氧/缺氧吸磷行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比较了好氧除磷污泥与缺氧除磷污泥中微生物的不同特性和不同除磷活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剩余污泥量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的关键,而活性污泥法是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的主体工艺形式,因此,准确计算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剩余污泥量十分必要。结合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际。分析比较了传统计算法、污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在计算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剩余污泥量时的准确性,建议现阶段采用污泥龄法进行计算,提出修正系数K(0.75-1)与具体工艺形式有关,并给出K的几个建议值,同时指出数学模型法(ASM2)应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污水的净化与回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上海东海农场罗氏沼虾养殖污水水质状况考察与分析基础上,对亲虾池(淡水)和育苗池(海水)提出了适宜的水质要求,并且采用软性填料床缺氧-好氧生物脱氮(A/O)工艺进行净化处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反硝化和硝化水力停留时间(HRT)各为4h时,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去碳、硝化和脱氮效果。经处理后出水NH4^+-N、NO2^--N、NO3^--N和BOD5等污染指标远低于罗氏沼虾养殖的回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A~2/O法除磷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A2/O工艺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和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A2/O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和磷。在稳定运行条件下,COD去除率大于89%,氨氮去除率在97%以上,总氮去除率为70~86%,总磷去除率为85~96%;污水水质是影响A2/O工艺除磷脱氮的主要因素,硝酸盐的存在对除磷有抑制作用,出水中的TP随回流污泥中夹带的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醇固定化反硝化菌的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聚乙烯醇(PVA)包埋反硝化菌的包埋条件以及固定化反硝化菌废水脱氮的特性。结果表明:PVA包埋的适宜条件是PVA浓度为10%(W/V),包菌量为1∶1,交联剂是pH为6.7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时间为30h;减小包埋小球粒径并添加0.1%的活性炭粉末有助于提高包埋小球脱氮活性;经包埋后反硝化菌在低温(11℃)、低浓度氧(0.5~1.0mg/L)以及有NH+4(200mg/L)时,其脱氮活性明显高于未包埋菌。  相似文献   

14.
以初沉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物为反硝化的碳源,进行了脱氮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和其它碳源的脱氮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初沉污泥水解/酸化产物的脱氮速率比城市污水、初沉污泥中的碳源的脱氮速率分别高出2倍和11倍,也比外加甲醇提高约1/3.因此初沉污泥水解/酸化产物是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一个经济有效的可替代快速碳源.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进水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形成的混合型污水,导致进水有机碳源不足以及还存在好氧池污泥浓度较低等问题,致使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不高。所以考虑对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进行以下改进:预缺氧池和厌氧池同时进水,进水量分别为0.2Q、0.8Q;好氧池添加悬浮填料等。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常规MSBR工艺与改进型MSBR工艺对混合型污水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78.82%,改进型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0.35%;常规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0.51%,改进型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6.94%;常规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7.12%,改进型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9.45%;常规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1.50%,改进型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71.30%。由此可得出,改进型MSBR工艺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曝气量的方式研究了溶解氧对污泥减量系统除磷脱氮过程的影响。发现在低剂量2,4,5-三氯苯酚(TCP)作用下。活性污泥的内源SOUR值增加,SBR系统的低DO状态持续时间增长,周期平均DO降低,形成了有利于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的低DO环境。综合考虑TCP浓度对污泥减量、除磷脱氮和污泥性能的影响,TCP浓度建议为2mg/L,SBR周期平均DO值控制为2mg/L。与对照系统相比,2mg/LTCP污泥减量系统的曝气量增加了23%,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少34.6%,出水水质与对照系统相当,实现了达标排放。表明低DO控制状态下、辅以排富磷污水除磷方式,TCP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膜法A/O工艺较混法更具优越性,研究了此工艺缺氧段A段的动力学模式为dF/dt=k1A√c0-ce,由此式可知脱氮效率与填料比表面积成正比,与进出水NO3^--N质量浓度差的平方根成正比,并通过实验室小试验证模型。  相似文献   

18.
UV/Fe(C2O4)^3—3/H2O2法处理水中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UV/Fe(C2O4)^-33/H2O2法处理水中苯胺的最佳条件。当水中苯胺浓度为30-40mg/L,pH3.0-4.0jf /LK2C2O水样中投加0.3mL1.0mol/LFeSO4,2.0mL1.0mol/LK2C2O4和1.4mL3%H2O2溶液,UV灯下反应10min,均收到满意效果,对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且本法对水中苯胺的处理效果好于芬顿试剂法和UV/F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邯郸市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的监测分析,发现该厂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对氮的去除率较低,出水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脱氮效果分析,研究了该氧化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溶解氧、污泥浓度和流速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氧化沟脱氮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不足,无法形成好氧区域;污泥浓度过高直接消耗沟内大量溶解氧;流速不够严重影响了溶解氧的传递.因此,有效地控制污泥龄和加强沟内的混合推动力是提高脱氮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EGSB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工艺,在SBR反应器中以葡萄糖为碳源,EGSB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好氧条件运行.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变化,监测COD,TP,TN,SS,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研究发现此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起了一种载体作用.污泥浓度、粒径先降低后增加,沉降性能先降低后提高,45d后逐渐稳定.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颗粒污泥相比在粒径、结构等方面有一定变化.稳定后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COD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TP去除率80%以上,TN去除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