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利用偏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可以制得不同晶体形貌的氢氧化铝。研究了不同晶体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的稳定性,以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分别进行氢氧化铝包覆超细红磷的实验,通过差热分析、吸湿性测试、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包覆材料和包覆工艺以及影响包覆效果的因素,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片状氢氧化物微胶囊化红磷的样品稳定性较好,并且其着火点比有机树脂包覆红磷的要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机、无机双层包覆对红磷进行改性合成了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考察了搅拌速度、有机包覆剂、无机包覆剂、温度、红磷粒径、水固比、p H等对合成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影响,并测试其阻燃性能,最终确定温度、无机包覆剂、p H为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合成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最优条件。所合成的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实际具有的阻燃温度为425℃。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红磷包覆的必要性及包覆方法。分别采用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对红磷进行微胶囊化,检测了红磷包覆前后PH_3的释放量,研究微胶囊化红磷对MC-尼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红磷包覆的必要性及包覆方法。分别采用酚醛树脂、脲醋树脂对红磷进行微胶囊化,检测了红磷包覆前后PH3的释放量,研究微胶囊化红磷对MC-尼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脲醛树脂的预聚物通过原位聚合对红磷进行包覆的一些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影响包覆条件的主要因素是预聚物与水的质量比、包覆温度、pH值和包覆时间。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进行微胶囊包覆的最佳条件为:红磷与水的质量比为1∶30,反应温度为75℃,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2h。颜色为白色,吸湿量为4.01%,用微胶囊红磷去阻燃聚氯乙烯,当含量为9.0%时,在500℃下残余物为14.45%。  相似文献   

7.
李碧英  张帆 《塑料工业》2007,35(6):53-55
描述了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采用XPS、SEM、TG、磷化氢释放量、抗氧化性、吸湿性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磷阻燃剂微胶囊包覆效果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吸湿性、抗氧化性、PH3释放量均大大减少,XPS图谱表明99.5%的红磷已被包覆,扫描电镜显示红磷阻燃剂平均粒径为0.24 μm,TG显示红磷阻燃剂的着火点已提高到435℃.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红磷在软质PVC电缆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他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PVC中的阻燃性最好;6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随着微胶囊红磷颗粒粒径减小,材料氧指数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三氧化钼、微胶囊红磷/二茂铁二元复合体系对PVC有明显的抑烟作用,最大烟密度(有焰)分别下降为62.9和144.9。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和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元复合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和抑烟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细红磷阻燃剂的表面包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机氢氧化物及偶联剂对超细红磷阻燃剂进行包覆,制成微胶囊化红磷,以提高红磷的安定性。通过差热(DTA)、红外光谱(IR)、吸湿性测试等方法对微胶囊化红磷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包覆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包覆的红磷安定性得到提高,吸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机氢氧化物及偶联剂对超细红磷阻燃剂进行包覆,制成微胶囊化红磷,以提高红磷的安定性。通过差热(DTA)、红外光谱(1R)、吸湿性测试等方法对微胶囊化红磷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包覆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包覆的红磷安定性得到提高,吸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化红磷及其在阻燃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红磷的超细化及包覆处理研究状况,讨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微胶囊化技术在红磷包覆方面的应用;综述了微胶囊化红磷在无卤阻燃工程塑料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微胶囊化超细红磷的发展趋势,并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碧英  张帆  彭波 《塑料科技》2007,35(9):100-104
研究了白度化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其对聚丙烯材料的氧指数影响。采用XPS、SEM、TG、磷化氢释放量、抗氧化性、吸湿性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磷阻燃剂微胶囊包覆效果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吸湿性、抗氧化性、PH3释放量均大大减少;XPS图谱表明99.5%的红磷已被包覆;扫描电镜显示红磷阻燃剂平均粒径为0.24μm;TG显示红磷阻燃剂的着火点已提高到435℃;氧指数测试结果表明:经红磷阻燃剂阻燃后,聚丙烯的氧指数已提高到28。  相似文献   

13.
程晨  杜仕国  鲁彦玲  刘献杰 《化工进展》2019,38(4):1846-1852
目前微胶囊红磷大多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使用的囊壳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可降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壁材,无水乙醇为壁材溶剂,蒸馏水为壁材非溶剂,采用相分离法制备微胶囊红磷,并利用FTIR、SEM及XPS表征微胶囊红磷的形态及包覆效果,同时对样品的热稳定性、吸湿性及感度进行测定,以此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经EC包覆后的红磷样品表面粗糙,包覆率随乙基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多而升高,最高可达94.8%;EC囊壳能有效提高红磷的热稳定性及安定性,降低吸湿率。在保证红磷正常使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取0.6g乙基纤维素、2g红磷为最佳工艺条件,包覆率达93.2%;制备的微胶囊红磷样品热稳定性提高,着火点升高至310℃;10d后吸湿率降低至6.8%,较普通红磷降低约16.8%;微胶囊红磷摩擦感度降至34%,较未处理红磷降低52%。采用相分离法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制备EC包覆微胶囊红磷,工艺简便,材料绿色环保,制备的微胶囊红磷样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氢氧化铝和蜜胺对红磷进行包覆,制备了氢氧化铝包覆红磷和蜜胺包覆红磷。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7%的包覆红磷添加到聚丙烯中,2种包覆红磷对聚丙烯有明显的阻燃效果,垂直燃烧测试均达到V-0级,氧指数均从18.0%提高至20.7%;氢氧化铝包覆红磷和蜜胺包覆红磷使聚丙烯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从1 245.07kW/m2分别下降到772.92kW/m2和726.50kW/m2。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囊材、囊材含量、粒径分布等因素对白度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囊材中,以蜜胺树脂包覆的微胶囊红磷白度化效果最好,其含量的15%时,白度可达46.38%,且在囊材含量小于50%时,囊材含量越高白度效果越好。粒径分布窄的材料要比粒径分布宽的白度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红磷的纳微化以及表面有机无机双层包覆,解决红磷保存时吸湿和释放有毒气体以及在高分子基材中的分散不均匀性问题,本研究借助易于工业化的球磨技术,制备出纳微化的红磷粒子,再分别利用二氧化硅为无机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为有机层,实现红磷的有机/无机双层包覆化。借助纳米粒度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得出:双层包覆微胶囊红磷24h吸湿增重率仅0. 28%,磷化氢释放量控制在2×10~(-6),红磷保存性改善。将双层包覆红磷作为阻燃剂,物理共混于环氧树脂,发现添加16%含量时,极限氧指数最高为28. 2%;红磷与包覆层之间构成磷氮硅协效作用,属于凝聚相、气相双重阻燃,形成蓬松、封闭外层的炭层,起阻隔作用,增大了阻燃效率。这项研究可望为新型红磷阻燃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与助剂》2006,(3):47-47
FRRP-1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微胶囊化红磷,FRRP-2氧化铝包覆微胶囊化红磷,FRWP-1白度化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以上三个品种,在空气中均十分稳定,不吸湿;与塑料基体聚合物、橡胶、涂料、粘合剂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它们无味、无毒,是真正的环保型绿色阻燃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红磷的纳微化以及表面有机无机双层包覆,解决红磷保存时吸湿和释放有毒气体以及在高分子基材中的分散不均匀性问题,本研究借助易于工业化的球磨技术,制备出纳微化的红磷粒子,再分别利用二氧化硅为无机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为有机层,实现红磷的有机/无机双层包覆化。借助纳米粒度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得出:双层包覆微胶囊红磷24h吸湿增重率仅0. 28%,磷化氢释放量控制在2×10-6,红磷保存性改善。将双层包覆红磷作为阻燃剂,物理共混于环氧树脂,发现添加16%含量时,极限氧指数最高为28. 2%;红磷与包覆层之间构成磷氮硅协效作用,属于凝聚相、气相双重阻燃,形成蓬松、封闭外层的炭层,起阻隔作用,增大了阻燃效率。这项研究可望为新型红磷阻燃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塑料》2018,(6)
以红磷、MgCl2·6H2O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催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红磷(MRP),利用DSC测试研究了包覆条件对MRP自燃温度的影响,并通过XPS、吸湿率及PH3释放量等研究了RP微胶囊化效果,最后研究了其用于玻纤增强PA66的阻燃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使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分散剂,添加量为RP质量的2%时,MRP的自燃温度最高达到445℃,表面包覆率达到98.6%,吸湿率和PH3释放量分别降低至3.1%、12.8 mg/L;MRP对PA66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显著的阻燃作用,当PA66与MRP比例为100∶20时,复合材料的LOI为28.6%,垂直燃烧达到UL-94标准的V-0级,而且力学性能比单独应用红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红磷阻燃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了微胶囊化技术在红磷阻燃剂中的应用,探讨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目前所存在的优化包覆、白度、粒度、复配协效、相容性、消烟抑烟、多功能化以及阻燃抑烟机理等问题.综述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多功能化、超细化、白度化、复配协效、消烟技术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