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以实现高客户体验、高质量生产、高速度交付为标准,智能工厂围绕从设计、制造到服务的核心业务,形成一套厨电行业"1+5+N"全流程网络协同智能制造新模式。方太集团制造技术部总监范旦良济南二机床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提供了80%以上的大型冲压线,并把设备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汽车主机厂,靠的就是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新的源动力则是"担当"。  相似文献   

2.
微车DFM的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车DFM(即设计面向制造)的专家系统是上汽通用五菱通过总结五菱微车多年的开发制造经验基础上,融合美国通用汽车的DFM技术精髓而形成的一套以车身技术为核心的微车设计制造经验系统.本文将结合微车制造的实例,介绍该专家系统对微车设计制造过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向雄方 《铸造技术》2005,26(5):393-396
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的过程.将制造信息数字化,用数字信息驱动制造系统完成造物的过程称为数字制造.数字制造不仅能提高制造效率而且能显著降低制造成本.本文以汽车制动系阀盖为例介绍了基于Pro/E的压力铸造模具的开发过程,分析了压力铸造模具数字设计与制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企业CIMS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车间生产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而这就要求设计制造、物料准备、产品检验以及车间管理等相关部门能够实现及时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文章根据某制造企业总装配车间设计更改文件信息繁杂,各部门之间传阅困难,以及贯彻执行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S模式和微软.NET架构体系的车间设计更改归零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重点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以及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飞  冯运 《机床与液压》2017,45(14):1-5
针对云制造系统开发及应用过程中制造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不足、制造反馈缓慢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服务需求快捷响应为特征的制造资源管理模型,主要包括:跨行业制造资源的综合分类方案的设计、供需信息处理与流动模型的开发、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设计等,并对各功能模块的开发方案进行了方法研究和有效性论证。以中小通用航空制造业的云制造系统开发为例,设计了制造资源的管理方案和系统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6.
彭宗 《机床电器》1999,26(2):4-5
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在机床电器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已成为影响产品更新换代,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而传统的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手段落后,使产品开发周期过长,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很好适应市场要求,严重制约了产品开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CAD/CAM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复杂部件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物流和工业互联等技术进行产线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不仅满足生产要求、工作运行稳定,而且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定制化混流生产,达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较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但是,目前关于整个体系的深入研究尚不足。文章从过程技术的角度,给出了制造过程设计的概念。并且提出丰田生产方式“4P”模型的“流程,,层面就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观点。最后,详细阐述了“流程”的各个实施阶段,为下一步制造过程的建模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近年发展迅猛,欧洲的汽车生产商对于将镁合金作为新一代轻型汽车材料已经深信不疑,认为镁代表了汽车工业的未来。本文以汽车变速箱壳体为例说明镁合金压铸模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具体镁合金压铸模实例分析,以使需要的厂家形象地了解掌握镁合金压铸模的制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保质设计对制造质量信息的需求,分析了支持设计决策的制造质量信息来源、分类和特点及与各个BOM关系.提出了面向BOM视图的支持设计决策的制造质量信息模型,以BOM视图的动态转化融合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的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采用J2EE XML的BOM视图管理系统,合理、有序、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制造质量信息,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设计决策.  相似文献   

11.
<正>30多年来,Tebis致力于制造过程优化与技术服务,在模具、模型与零部件制造、工装和工业设计方面保持世界领先水平。Tebis提供集成一体的CAD/CAM软件、咨询与技术服务,帮助客户提高制造过程效率与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Tebis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中国总部位于上海。Tebis软件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精益设计引入单元制造系统(C MS),分析了在精益生产的思想下的CMS设计问题.提出了利用四个阶段——基础阶段、构建制造单元、初始布局形成和最终布局形成阶段的方法,并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于初始布局形成阶段根据物(设备、面积)和资金(运行成本、构建成本)两个方面建立定量的模型,最终布局形成阶段首次在CMS中引入人员设计、信息设计和组织设计.拓宽了精益设计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制造系统的设计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汽车焊装夹具是车身结构件焊装中的专用夹具,其设计开发速度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上市速度和制造精度.针对传统汽车焊装夹具开发周期长这一现实,文章将专家系统和参数化设计技术引入到汽车焊装夹具设计中,讨论了汽车焊装夹具智能化设计系统的结构框架、原理、实现过程,并以汽车后纵梁某焊装工位为例,介绍了焊装夹具的生成过程.实践表明,应用该系统进行汽车焊装夹具设计,可显著缩短开发周期,对新车型上市速度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冷镦成形工艺是紧固件主要成形工艺之一,冷镦成形工艺和模具的设计,是影响制件质量和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以一种套环类制件为例,进行制件冷镦成形工艺设计,并对成形过程中与制件强相关的模具形状、尺寸进行设计,以达到降低模具损坏率、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制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技术的模具协同设计制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霜  殷国富  罗中先 《机床与液压》2007,35(1):48-50,97
通过对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及其特点的分析,将网格技术引入模具行业,研究基于网格技术的模具异地分布式设计制造的协同原理,提出一种由分布式资源、网格中间件和应用层组成的模具协同设计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探讨一种新的模具设计制造模式以及实施技术.初步运行实例表明,基于网格技术的模具协同设计制造模式对于提高设备资源及其计算能力的利用效率,加快模具开发进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工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锆材的设计特性、设计依据、制造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与钛制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相同及不同之处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于国内锆容器的设计、制造及推广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反求技术作为模具开发的一种重要设计手段,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测量技术和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求技术不再仅仅满足对已有产品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已发展成为船舶、汽车、航空和模具等工业领域重要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实物样件快速获取工程设计概念和设计模型的基本技术手段。反求技术能将实物样件或手工模型转化为CAD模型,并对CAD模型进一步优化和再设计,有力地促进了模具设计数字化与制造技术更紧密的结合,更好地为模具设计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和制造的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机械系统与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发展,推动着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工操作,成为许多工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支柱.在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中,机械结构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优秀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性...  相似文献   

20.
发电设备产品设计分析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产品设计的竞争,目前我国发电设备产品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设计分析管理、设计资源分散等,这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品创新能力的瓶颈.针对此问题,详细分析了发电设备产品设计分析过程管理的需求,提出了管理设计分析过程的系统框架,研究开发了发电设备产品设计分析管理系统(PADE),包括工作流管理系统、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实现了发电设备产品设计分析管理规范化,提高产品设计分析效率,促进了知识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