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茶籽多酚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从油茶籽中提取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设计溶剂对比试验,并在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浸提次数这5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用FC法测定了油茶籽多酚的含量。油茶籽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浓度50%,温度50℃,时间60min,料液比1:15(W:V)。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次数等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对金盏菊花类胡萝卜素提取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用石油醚-丙酮(1:1,V/V)混合溶剂浸提,料液比为1:25(g/ml),在45℃浸提1h,反复4次,浸提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3.
刘玉兰  王坡  田原 《中国油脂》2008,33(5):54-57
以醇洗大豆浓缩蛋白副产物糖蜜为原料,在对浸提溶剂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选丙酮作溶剂从糖蜜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对丙酮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丙酮提取工艺条件,以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图。结果表明,丙酮浸提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20℃,料液比1:3(m/V),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达到90.3%,产品纯度达到23.5%。  相似文献   

4.
以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对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大蒜精油得率的因素条件:复合溶剂质量配比、料液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单因素试验确定较好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质量配比7:3,料液质量比1:6,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6h。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枸杞子中的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用石油醚-丙酮(4:1V:V)混合溶剂浸提,液料比为3:1(ml/g),在50℃浸提1.5h,反复4次,浸提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6.
苦瓜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叶绿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提取溶剂、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苦瓜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叶绿素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并且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丙酮、无水乙醇及水比例为4.5∶4.5∶1的混合溶液作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为3h,液料比为10∶1,温度为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提取量可达0.0317mg/g。  相似文献   

7.
匙羹藤酸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匙羹藤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亚热带植物,其活性成分——匙羹藤酸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使用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匙羹藤酸含量以匙羹藤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料液比四个因素的影响。以最佳杀件为基础设计了浸提条件的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及显著性分析,得出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7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5(m/V)、浸提时间2h。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张氏马尾藻甘露醇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浸提温度、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甘露醇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甘露醇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温度100℃,料液比1∶100(g/mL),浸提时间2.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甘露醇提取量达5.636 mg/g。此外,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提温度,其次是料液比,影响最小的是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9.
亚麻胶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籽皮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浸提亚麻胶。研究了浸提时间、温度、料液质量比、脱胶次数对亚麻胶得率的影响,确定亚麻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时间40 min、料液质量比1∶15、脱胶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相似文献   

11.
溶剂法提取南瓜肌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不同极性溶剂、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南瓜肌醇提取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以提取效果最好的乙醇做溶剂时,溶剂浓度为60%、浸提时间2.5 h、浸提温度60℃、料液比为1:30(W:V)和2级浸提时,能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2.
莲藕多酚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从莲藕组织中提取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及影响浸提得率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为3,浸提次数为3,料液比为1:9,乙醇浓度为40%.在此条件下藕节浸提得率为0.77%(以鲜重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为浸提溶剂,从谷精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谷精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h,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谷精草黄酮提取率为4.95%。   相似文献   

14.
谷精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浸提溶剂,从谷精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谷精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h,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谷精草黄酮提取率为4.95%.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金针菇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90℃、浸提时问4h、料液比1:30、提取2次、pH7为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向糖液中加入氯仿-正丁醇溶液(5:1)去除蛋白以纯化多糖,产率达1.63%。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籽压榨后的饼粕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对其残留茶油进行浸提,并对浸提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油茶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油茶饼粕采用石油醚作为浸提溶剂,在提取温度60℃、料液比1∶8(m∶V)、提取时间7h的浸提条件下,油茶压榨饼粕残油提取率可达8.72%。  相似文献   

17.
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多糖(TSP)提取参数,正交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TSP得率、茶多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TS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浸提温度宜在55℃,浸提时间宜为3h,料液比达到1:25即可。对TSP得率影响最大的为因素时间,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温度。TSP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3h,料液比(RTW)1:25。TS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木瓜的利用价值,首次利用甲醇研究光皮木瓜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绿原酸提取的影响,并初步考察绿原酸样品液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木瓜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85% 甲醇溶液(85:15,V/V)浸提木瓜粉、浸提料液比1:30(g/mL)、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14h。在该工艺条件下,绿原酸的最高产率可达到0.142%。绿原酸提取液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表明民间所用的木瓜白酒浸泡液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可能为绿原酸。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并以水为溶剂浸提小麦麸皮水溶性多糖,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麦麸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提取麦麸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100℃。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黑米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浸提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为自变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浸提黑米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液1∶1(V/V),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 ℃,料液比1∶6(g∶mL)。在此工艺条件下,黑米花青素吸光度值为3.761。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氧化剂等贮藏条件对黑米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米花青素在≤80 ℃的环境中存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日光对黑米花青素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应避光保存;氧化剂对花青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其体积越大,破坏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