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丽水街由于受自然地理形胜、历史文化厚积、传统生活民俗独特等因素的影响,街区平面布置、空间处理、道路网络等形成其独具一格的特点,是楠溪江中游古老的乡土文化特色风貌典型代表。丽水街区规划原则是以保护为主,充分发掘丽水街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丽水街原有的历史特征,保护地形、水体、景观、建筑、环境以及布局格局风貌的完整性,并将其与楠溪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证丽水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延续性。其保护与利用规划包括对丽水街的性质定位、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建筑整治保护利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爱明 《山西建筑》2007,33(13):43-44
在文庙、崇善寺街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传统民居整复、视线走廊传统街巷肌理与尺度、传统建筑高度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应对措施,介绍了保护内容与保护更新模式,为下一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以经济发展与资本增值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文化空间保护与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之一。文章将从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为例,基于现状调研与问题的分析,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空间结构、建筑密度与尺度等形态学要素层面,以及"时间—空间"的维度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从而形成"街区形态+院落空间+传统建筑"的策略体系,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南门-文昌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引导的规划原则,侧重于对区域文化价值、人口密度、传统民居类型与风格进行分析.在总体风貌控制层面,规划注重延续传统民居风格、恢复传统街巷空间、控制传统建筑高度、保护传统绿化空间及利用传统旅游环境;在地块指标控制层面,采用地块划分、弹性规划、强制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赵勇  崔建甫 《城市规划》2004,28(8):54-59
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内容包括名镇(村)价值特色的确认、划定保护范围、建筑保护整治规划、街巷空间保护规划、重点地段保护规划、环境综合调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近期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进,旧城改造的压力增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晋江目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具有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独特的价值与特色,而现状街区存在着片区功能与所处区位不符,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传统建筑被忽视等问题。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规划,遵循整体性、真实性、多样性、合理利用及永续性、公众参与的原则。立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以及其它城市已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验基础,采用"保护先行、分类保护"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的研究方法及主旨。开篇回顾分析了五大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指出五大道地区对城市贡献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的街区、建筑和环境鲜明人性化的尺度。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分析五大道,通过对建筑类型、街廓肌理、街道与街巷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和延续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并以此指导保护规划的编制,指引未来新要素以何种形式更好地融入五大道的历史环境并保持街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张乐益  董卫 《规划师》2006,22(6):31-34
文化衰退和物质衰败是历史街区衰落的两个原因.文化内涵是历史街区特色的内在表达,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余姚市武胜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通过人文活动带的建设、保护内容和深度的拓展,以及渐进式保护与集中式保护相结合的策略,运用功能提升、文化资源的收集和表现,传统建筑形制保护与传递,多元保护模式的运用等方法,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完整和积极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郑玲  陶勇 《福建建筑》2014,(8):8-11
结合漳州市绿道网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墙范围界定与城门节点恢复、护城河保护、街巷格局梳理、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与推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绿道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以绿界城、以绿护城、以绿兴城"的保护思路及方法,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有机更兴。  相似文献   

12.
从“桐芳巷”到“新天地”——谈苏州历史街区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雨村 《规划师》2003,19(6):20-23
苏州“桐芳巷”所代表的“新建街区、风貌延续”是苏州古城更新的主要模式,上海“新天地”里弄改造则是保留传统形式、改变原有功能的代表性实例,二者均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功与失误并存。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已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问题,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甚至是时空等诸多因素。在借鉴前人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苏州历史街区的保护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建立多元化的保护机制;全面保护,更新利用;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肖清  王晓 《山西建筑》2010,36(29):1-2
以湘潭市城正街为对象,从聚落、宗教、邻里、遗迹修复几个方面对城正街的地域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提出了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要尊重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保护街区的整体环境和人文社会网络,保障体现地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载体,发展文化经济,才能保持历史街区特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主义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尤其在全球倡导城市健康和应对气候问题的新时期,其强调的形态紧凑、功能混合、适于步行、人本尺度、公交优先和保护历史传承等核心价值,已经起到了引导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应采用人本尺度,有利于步行,增强市民体质健康;减少车行,降低环境和大气污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步行出行比例较高的英国为例,通过介绍其街道空间的三个核心要素:机动车道、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的设计导则和指引,与我国街道空间设计若干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居住分异现象看城市规划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伦亮 《规划师》2006,22(3):68-70
居住分异现象与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会引导居住分异格局的形成,已有的居住分异格局也会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城市居住分异特征及机制的研究、编制合理的居住用地规划、关注城市贫困地区、加强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作用,对城市形成合理的居住分异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伟 《规划师》2003,19(12):102-104
近郊风景名胜区对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范围的界定应以风景资源保护、自然与城市相融合为前提,规划上应注重与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城市近郊用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矛盾,保证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素红  杨利军 《规划师》2005,21(8):14-19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理念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等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慧娟 《山西建筑》2012,38(26):19-21
通过对华阴西岳庙古建一条街整条街道进行总体分析,针对存在的用地布局零乱、建筑形式混乱的现状,提出新的规划设想,以利于传统街区的保护利用及华阴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独山子地区城市规划历史和城市发展实践的梳理,针对城市和街道建设的开放空间、建筑密度、间距等,提出适宜小城市开发建设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杜巧建  张爱东 《中外建筑》2014,(11):100-104
以实际项目——南漳县九州岛"梦回卢戎"民俗文化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为例,从项目的文化背景入手,介绍了区位环境及设计构思,以"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为主线,着重对本项目的内在文化结构与商业形态进行解析,并通过分析建筑特征、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来解析九州岛商业街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归纳出民俗文化商业街的空间形态设计特征,以期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