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壳聚糖由于其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融性和无毒性等特性,成为备受青睐的原材料.文章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在基于壳聚糖的先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基于壳聚糖的药物缓释体系.  相似文献   

2.
陶媛 《山东化工》2014,(7):58-59
药物缓释材料种类繁多,壳聚糖因其自身多方面的特性而成为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文章简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缓释机理,且因壳聚糖本身拥有的特殊药理作用,它可用于抗炎、抗癌、抗肺结核及基因类药物载体,模型实验显示均收到了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和相应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作为不同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壳聚糖在缓释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壳聚糖衍生物缓释体系的研究、壳聚糖缓释体系在医药系统的应用和吸附-控释复合体系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壳聚糖衍生物缓释体系的研究,壳聚糖衍生物缓释体系分为壳聚糖衍生物缓释微球、壳聚糖纳米粒、壳聚糖缓释片、壳聚糖缓释微囊、壳聚糖缓释膜和壳聚糖水凝胶缓释体的研究等六个部分。壳聚糖缓释体系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医药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壳聚糖作为载体的药物缓释过程,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出壳聚糖纳米微球,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研究了该纳米微球对蛋白类药物的缓释效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壳聚糖纳米微球药物缓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MATLAB编程确定了网络拓扑结构为5-9-1型。基于PSO-BP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训练后以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及较强的泛化能力,对测试数据拟合相关系数达0.9854;T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较强的统计关系,模型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5.
罗华丽 《广州化工》2023,(20):122-124
对国内外最新壳聚糖文献进行信息检索,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以壳聚糖药物缓释微球研发为导向,依次从药物制剂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内容选取、药物缓释制剂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分类评价等角度进行论述五五制实践教学模式在药物缓释制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经实验比较发现该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采用壳聚糖为基材、果胶为交联剂制备了薄膜材料,考察了卡拉胶和淀粉为添加剂对该薄膜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加卡拉胶、淀粉的果胶-壳聚糖复合聚合物薄膜材料由于不溶于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不适合单独作为缓释胶囊材料。当加入卡拉胶和淀粉后,不仅可进一步增加薄膜材料的柔韧性、凝胶性、透明度和力学性能,还增加其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的溶解性。果胶-壳聚糖、卡拉胶、淀粉的质量比为2∶1∶1,得到的薄膜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弹性,也具有适中的胃液和肠液溶解性。将该材料制备成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环境考察其破壁缓释效果,结果显示,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溶解是一个缓慢过程,浸泡6h后,胶囊药物的缓释率大致为93%。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为原料,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戊二醛为交联剂制成凝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对该载药凝胶进行体外的缓释实验。该凝胶能够用于负载并释放氧氟沙星,这为改善氧氟沙星使用途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Chitosan)、戊二醛(Glutaraldehyde)、尿素(Urea)为主要原料,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尿素-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缓释微球的结构特征;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观察微球的微观形貌;通过交联度测试确定戊二醛的最佳用量;通过缓释测试,测定壳聚糖微球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乳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基于壳聚糖的先进材料Ⅰ.药物缓释体系》的续篇,介绍2000年以来在基于壳聚糖的先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进展。主要涉及基于壳聚糖的生物传感器和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面具有独特的特性,是制备药物缓控释制剂理想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本文从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关于壳聚糖在药物缓释和控释系统上的专利应用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在机体内显示出被动靶向、缓释的优点,药物缓释载体材料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重点对几种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基于壳聚糖的先进材料Ⅰ.药物缓释体系;Ⅱ.生物传感器和吸附材料》的续篇,介绍2000年以来在基于壳聚糖的先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基于壳聚糖的生物组织修复和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新型不饱和聚酯基亲水性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TMPDE)对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进行封端,得到了一种药物缓释载体的亲水性预聚物,以盐酸环丙沙星为模型药物,制备了盐酸环丙沙星-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药片。研究了尿素含量和饱和二元酸对材料降解性能和亲水性的影响。体外降解和药物释放(37℃,pH 7.4 PBS缓冲溶液)结果表明,该空白材料的降解速率可通过改变尿素含量来调节;缓释药片释药平稳,持续释药时间可达30 d。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药物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产物,是甲壳素的主要衍生物,其来源丰富,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蟹及昆虫的甲壳和植物细胞壁中。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及可被吸收等特点,有抗菌、防腐、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特殊功能和抗酸、抗溃疡的能力,可阻止或减弱药物在胃中的刺激作用。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药物释放载体,可以用做微囊、微球、纳米粒等。作为药物载体它可以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药物的稳定性及改变给药途径等,是一种新型药物制剂辅料。但单纯的甲壳素作为药用辅料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聚乙烯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医药上被用做药物粘合剂、包衣剂及药物载体^[1]。对壳聚糖微球通过交联、接枝以及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等方法可调控释放性能,而且可使制备的复合载体比单纯壳聚糖载体成本更低。所以,本文采用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复合改性的方法制备了药物缓释微球,并探索了制备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壳聚糖的氨基进行改性,获得N-乙基壳聚糖。通过400Mz^1H NMR仪测定其乙基化取代度为2.15(mol%)。用该材料制成药物缓释膜,其动力学参数与纯壳聚糖膜比较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混合药膜缓释体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铜文  王绍亭 《化工学报》1995,46(5):593-600
将化学工程原理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建立了应用范围较广的混合药膜缓释体系的动力学模型,讨论了混合药膜的内扩散过程,针对氟尿嘧啶(5-FU)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组成的混合药膜体系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与实验符合良好,并能为Higuchi模型的假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维莲 《广东化工》2022,(11):107-108+90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是药物缓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缓释载体材料一般采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材料两种。常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有海藻酸盐、壳聚糖、明胶、蛋白(胶原、白蛋白)等。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聚酯类、高聚物水凝胶类、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材料等。文章对目前研究的热点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无机介孔材料,具有较好的孔道分布和比表面积,无药理毒性,可回收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研究其在药物缓释方面的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易进行官能团修饰等优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装载药物研究其生理活性,有机多孔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孔径可调等优点在药物缓释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它们在药物缓释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对近三年来国内外在农药缓释材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农药缓释材料在土壤改良方面和生态友好方面进行了总结。得出天然材料、可降解材料在农药缓释材料的应用上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明胶在缓释药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明胶在医药上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150多年前,胶囊制造技术的发明使明胶在医药上的应用范围和规模都大大前进了一步。药用明胶,除了用于生产胶囊外,还用于生产明胶敷料、明胶海绵或作为药片、药丸的粘合剂和配料等田。 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新药、新剂型不断涌现,‘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招标指南中,把缓释与控释药物的研制开发列为我国“九五”期间医药上的重点课题之一。由于明胶独特的理化性能,在这一重点课题中的价值与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甲醛制成药膜,该药膜置于人体组织内,在组织内较长时间释放药物,同时吸收载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