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泥灌浆是水电工程基础加固和防渗的重要措施。面向水泥灌浆核心工艺过程控制,基于"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本文提出了三区五阶段P-Q-C-t联动智能灌浆控制方法,通过灌浆压力P、注入率Q、浆液密度C、岩体抬动值ΔH、浆液温度T及灌浆历时t的实时联动智能控制,实现了正常灌浆和特殊情况灌浆一体化智能识别和控制。研发了智能灌浆单元机iGC和智能灌浆管理云平台iGM组成的智能灌浆系统,实现了水泥灌浆一键式闭环智能控制。在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的固结灌浆和高压帷幕灌浆工程中应用显示,该方法与系统提高了水泥灌浆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岗拉卡水电站一期围堰施工采用了高压摆喷灌浆与帷幕灌浆进行防渗,文章主要介绍了高压摆喷灌浆技术在黄河直岗拉卡水电站的应用,并与帷幕灌浆进行了对比,说明了高压摆喷灌浆技术在围堰防渗中的应用效果要比帷幕灌浆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3.
水轮机蜗壳脱空是水电厂普遍存在的缺陷。为保证水轮机安全运行,通常都对脱空进行接触灌浆,主要有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两种方法。文章通过碗米坡水电厂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两种方法在水轮机蜗壳脱空处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坝施工期或运行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灌浆作为修补混凝土裂缝的一项主要技术,能显著提高坝体整体性和承载力。结合国内外混凝土坝裂缝灌浆修补的工程实例,对灌浆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灌浆时机的选择、灌浆压力的合理取值及灌浆效果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灌浆技术种类繁多,文章主要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和接缝灌浆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的有效应用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灌浆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渗入性灌浆,劈裂灌浆、压密灌浆,电动化学灌浆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理论依据,给出的简化理论计算模型,可供选择灌浆方案,初步确定灌浆参数或进行灌浆效果评价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帷幕灌浆作为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具有高效、低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文章就水库坝基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简述了帷幕灌浆的技术指标,详细阐述了帷幕灌浆的主要施工技术,并对灌浆的效果和质量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丽  杨俊志  冯杨文 《水电站设计》2006,22(2):116-117,126
介绍了所研制的GJ-1000自动化灌浆操作系统。该系统用计算机可同时监控多达16个灌浆孔的灌浆过程,采集记录灌浆参数,并通过该系统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灌浆资料的整理。该系统已在多个灌浆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拓家河水库隐患及灌浆效果分析,揭示了大坝灌浆成功及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的病库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江西省主要应用的4种土坝防渗方案,并结合试验资料,对各方案进行了防渗效果分析、经济及施工工艺对比分析.在坝体防渗墙中钻孔灌浆或在坝体防渗墙前不设置压浆板灌浆,是比较经济合理的防渗方案,在保证衔接段灌浆质量的前提下,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泥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灌浆工程质量难以进行直观检查和控制,因此对灌浆过程参数进行自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综述灌浆自动记录仪技术进展,概述灌浆自动记录仪研制历程和数字化灌浆监测系统发展状况,并融合现代电子、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最新成果,智能化灌浆自动记录仪、灌浆全过程智能监测云平台、灌浆在线监测数据反造假分析技术和基于BIM+GIS技术的灌浆监测系统进行展望,该技术有利于保障水电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灌浆参数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处理工程的灌浆施工普遍采用灌浆自动记录仪进行流量、压力和浆液密度的监测记录,但由于传统记录仪现场监测的分散性,给施工管理部门实时巡查和统计工程灌浆进度资料带来困难。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灌浆网络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及软硬件设计过程。通过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搭建,使灌浆施工管理实现了实时性和集约性,提高了灌浆施工监理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苏某风电场升压站电缆沟地基为厚约3m的土夹石回填层和15m的淤泥层,因施工时回填层未分层碾压,淤泥层也未作处理,工程运行后出现了明显下沉,局部下沉量超过了30cm,严重影响到电缆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亟需进行加固处理。针对该电缆沟回填层孔隙大、淤泥层深厚、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空间受限、工期短,以及减沉加固效果要求高等工程特点,研究采用了“水泥膏浆+稳定性浆液”、 “压力-流量双限控制”、“深-浅孔布孔”相结合的联合灌浆加固处理方法,以工后沉降为控制目标,对孔排距、灌浆压力和灌浆量进行了设计,对水泥膏浆和稳定性浆液进行了现场配比试验和灌浆施工,并对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工后沉降监测表明,联合灌浆对于松散回填层及深厚淤泥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良地质体加固灌浆一直是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的技术难题之一,近40多年来,利用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技术成功解决了诸多工程难题。为总结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阐述了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材料的品种、研发历程;论述了复合灌浆的技术工艺,对复合灌浆的2种布孔方法(同孔复合和异孔复合)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明确了复合灌浆中化学灌浆的开灌标准应以受灌体透水率指标为依据;概括和总结了复合灌浆理论;介绍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的典型工程案例。指出今后环氧灌浆材料研发应向高性能、无毒等方向发展;灌浆设备需提升其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灌浆理论方面应加强室内模拟及可视化研究,完善水泥环氧复合灌浆理论体系,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5.
QC水电站大坝帷幕灌浆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QC水电站大坝帷幕灌浆方案,寻求合理的施工工艺、适宜的灌浆材料和最优的灌浆参数,在大坝帷幕开工前进行帷幕灌浆试验与分析。帷幕灌浆试验区布置在坝内廊道,试验区长13.5 m,分坝横、坝纵布置9个钻孔,设置抬动观测孔1个,检查孔2个;采取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的水泥浆液灌浆工艺进行灌浆试验,并对灌浆质量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的参数可直接用于施工,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该帷幕灌浆施工参数,为坝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电子化档案在形成、立卷、保存、利用等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电子化档案应用能为工程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灌浆施工由于其隐蔽施工、过程记录数据庞大的特点,形成档案数量极多,因此,实现电子化归档能为工程施工带来较多效益.智能灌浆及云平台的开发应用,解决了灌浆记录及成果在线形成、在线签...  相似文献   

17.
水玻璃化学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水玻璃化学灌浆材料的发展情况及在灌浆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了水玻璃化学灌浆材料近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防渗帷幕作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陆续兴建,由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条件复杂,防渗帷幕施工期,局部灌浆量大、串浆、漏浆等灌浆异常时有发生。乌东德水电站作为典型碳酸盐岩地区修建的巨型水电站,最大坝高270 m,最大挡水水头约160 m,具备帷幕规模大、水头高、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针对该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左岸高程850 m灌浆平洞的局部灌浆异常,在利用灌浆孔、专门勘察孔、施工支洞、物探检测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创新性依托“GEAS 3D(灌浆工程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结合海量灌浆施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异常区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灌浆特征,为下一步针对性处理提供依据。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BIM+灌浆信息化”分析管理平台的灌浆异常综合分析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存在的灌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采用的多是二维成果图表,但它却不能直观地分析不同灌浆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也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基于B/S结构的三维交互式灌浆可视化系统,从三维的角度提供了一灌浆工程控制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水利工程各类采集数据与日俱增,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集,传统存储、计算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存取与处理。针对水利工程灌浆大数据,设计平台总体架构,搭建Hadoop分布式集群,设计并行化数据挖掘算法,实现水利工程灌浆大数据平台,并基于B/S服务模式进行平台展现、应用和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资源下载、数据集上传与运行、自定义算法、运行状态及结果和大数据可视化等,并结合白鹤滩水利工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灌浆工程单位注入量预测模型和基于K-Means聚类的灌浆成果异常检测模型进行应用示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融合水利工程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将大数据集群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中,改变传统随机抽样和单一挖掘分析模型,采用多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分析模型对数据全量进行挖掘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分析出于管理、决策和生产有用的信息,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业务的高效处理、数据信息的知识发现,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处理效率和精度,为当前水利工程大数据的存储与计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