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的根源是资源稀缺。资源稀缺要求承认要素所有权及相应的分配权 (凭所有权而不是按贡献分配 ) ,且由于最稀缺要素对生产起制约作用 ,因此决定按最稀缺要素分配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分配规律。人类社会的分配史是依次按人口、“奴隶”、土地、资本、技术 (劳动 )、需要分配的历史 ,也是一部按原始劳动分配—按生产资料分配—按技术劳动和自由劳动分配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资本主义的基础是私有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少数人致富。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共同致富。两种制度有本质区别同时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范畴。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乃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里状态。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邻里关系、业务关系、雇佣关系、公共关系等所有人与人交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最具决定性的关系,是人们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也决定着人们的道德。当前的经济体制转型,必然要带来道德体系的转型。但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道德体系的转型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不能指望一种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立即便能带来与之完全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阐述资本范畴的规定性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资本是商品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就有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资本的自然本质就是以赢利为目的,在社会生产运动中不断发生增殖;资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运行并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间要互交换劳动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6.
蒋明明 《商品与质量》2012,(Z4):129-131
一、结社的传统与延续(一).古代结社传统的形成与特征1、突破血缘、婚姻和氏族中国的古代社团兴起于春秋以后。原始社会的社会关系是按血缘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超脱血缘关系。夏、商、周三代虽然进入阶级社会,但是统治者依靠血缘关系和婚姻纽带相结合而形成家天下的统治方式。在政治、工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不会形成超越血缘和婚姻组织。"周朝后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宗法制和分封  相似文献   

7.
“增量利益关系说”是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法学者陈乃新提出的从“增量利益”角度研究经济法的一种学术观点。它从时间雏度方法入手,得出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和实现剩余并相应地进行剩余的分配和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关系——增量利益关系,从而把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它的研究视角对发展完善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二元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对于理解人的社会性非常重要,人们在社交关系上的投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交网络的稳定性,而通讯是反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典型行为之一。本文通过中国某地区的通讯数据研究人们在构建和维系社会关系中的资源投入和分配行为,提出了一个基于熵的衡量人们资源分配均匀性的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手机用户进行通话行为分析,发现男性、女性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时,在社交网络中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格兰诺维特提出"弱关系"概念来,中外学者掀起了"关系网络"研究的热潮。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一种社会资本,在中国的现有国情下它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民营企业间关系的特点,提出相关的治理建立。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有关概念的再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并体现互助合作的劳动关系,同时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按照传统的观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劳动组织高度统一的社会。生产的计划性与分配的公平性使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一种对社会的依赖性,以从社会、从政府、从企业那里获得最大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但二者的关系要重新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帝有根本性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并在一定程度上才起主体作用的分配原则,它只不过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在社会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过分夸大。这是现实分配实践中劳动成果由所有生产要素“共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及为巩固和发展这一新的生产关系服务的法家路线,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巨大发展,也促进了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一时期中,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治水经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管子·度地篇》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的社会思想主要讨论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王阳明仁的辐射性、致良知等理论蕴含着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王阳明的仁学、致良知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与张载的民胞物与说及朱熹的人性论有一脉相承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生产资料进行二次分配。本利用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方法,建立原料分配问题的理论模型。期望能对生产实践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一定指导意义,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观点,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对个体和社会关系辩证分析,论述了高科技时代个体和社会关系重构必要性、可行性,认为高科技时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全新的社会背景而实现了新的转换: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绝对不能掩盖、取代科学技术创造的个体性;并讨论了高科技时代个体和社会关系重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 二、烹饪营养问题 应该说烹饪营养和饮食营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分析饮食营养的现状,我们已经看到饮食营养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烹饪活动。即是说烹饪营养决定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哲学革命将研究的对象从理性的法哲学转向非理性的物质生产领域,从理性王国走向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加批判的前提——私有制进行批判,形成了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最终诉求的生产正义。马克思将分配正义统一于生产正义,描绘了未来社会中实现分配正义的图景。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建立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所揭示的一般经济规律和分配正义图景为构建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和消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人类生产的目的。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必须围绕消费需求来进行,消费对生产起引导作用。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消费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决定生产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消费能否顺畅实现,决定生产的循环能否顺利完成。可以说,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接受数量大小,决定着生产者的兴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观点,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对个体和社会关系辩证分析,论述了高科技时代个体和社会关系重构必要性、可行性,认为高科技时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全新的社会背景而实现了新的转换: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绝对不能掩盖、取代科学技术创造的个体性;并讨论了高科技时代个体和社会关系重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劳动方式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决定的因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它是人类历史存在和延续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劳动的方式与各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适应,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原始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