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隔震层刚度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情况的影响,以寻求最优隔震层刚度。在一多层简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底设置摩擦系数为0.05的摩擦滑移隔震钢板,采用SAP2000建模和分析。比较了首层柱子底部做成刚性底板与否的隔震情况,也比较了在不同隔震层刚度下结构的隔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设有刚性底板的隔震结构能有效控制基底最大滑移量。所选结构在隔震层刚度为2 000 kN/m时隔震效果最佳,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中的峰值反应如自振周期、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某些减震率甚至超过90%。  相似文献   

2.
九层房屋基础滑移隔震的试验、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太原市“玫瑰园”小区某九层砖房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1/15整体缩尺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和理论分析。论述了多层房屋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和隔震的可靠性 ,特别是地震烈度较高地区或卓越周期较长的场地 ,滑移隔震较橡胶垫隔震表现出某些优越性。总结了滑移隔震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经验 ,对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隔震层参数的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大量工程算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典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特征,探讨了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参数的合理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内,增加隔震层回复刚度几乎不会改变上部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但对隔震层最大滑移位移和残留位移却有非常显著的限制作用,隔震层回复刚度的参与不改变结构地震反应的频谱特性。为限制隔震层位移,在保证不增大上部结构最大层间剪力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隔震层回复刚度;隔震层屈服剪力的取值则需兼顾隔震效果与隔震层滑移位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橡胶隔震垫与摩擦滑移板串联的组合式基础隔震层的动力特点和适用性,分析了整体倾覆力矩、支座竖向差异变形、上部结构竖向刚度等对串联的组合式隔震层的影响,以及组合式隔震层对上部结构扭转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由于摩擦滑移板竖向压应力的变化,引起隔震层水平动力性能产生变化,在设计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通成山庄住宅楼并联隔震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论述了并联隔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分析了这种隔震体系隔震层的恢复力模型 ,并对其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通成山庄住宅楼的设计实例表明 ,并联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 ,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隔震体系。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滑移隔震结构等效速度谱的计算公式,以两质点的平面滑移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能量谱的研究,分析了能量谱随着各种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对输入能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影响规律较为复杂;输入能量随着隔震层与上部结构质量比的增大基本呈减小的趋势,而隔震层的自振周期对输入能量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前隔震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隔震层的位置布置也变得比较灵活.本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研究了在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情况下的不同的隔震效果.使用SAP2000对其进行非线性结构分析,得到了不同隔震层位置对应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相对加速度,比较两种隔震方法的隔震效果,发现结构在不同的隔震层位置时对应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橡胶-滑移隔震层对板-壳组合混凝土贮液结构的隔震控制性能,以某水处理厂板-壳组合混凝土贮液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非隔震和橡胶-滑移隔震板-壳组合混凝土贮液结构的振动特性,获得了橡胶-滑移隔震层参数对板-壳组合混凝土贮液结构的隔震控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橡胶-滑移隔震层刚度增大,结构及液体动力响应均有放大现象,隔震层橡胶支座数量较少时,引起震后残余位移较大,其最大值为59 mm;随着滑移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结构及液体动力响应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滑移摩擦系数为0.015时,隔震控制效果最佳;采用橡胶-滑移隔震不仅可以减少贮液结构的动力响应,同时对液体晃动特性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橡胶-滑移隔震层参数,可使其对贮液结构的隔震作用优于橡胶隔震。  相似文献   

9.
组合隔震系统滑动支座的滑移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组合滑移隔震系统房屋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组合滑移隔震系统由橡胶支座和滑移磨擦支座组成,其中橡胶支座提供系统的弹性复位力,滑移磨擦支座通过滑移隔离地震,滑移磨擦支座的相对起滑力即滑移系灵敏是影响隔震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别调整滑移磨擦支座上的竖向力以改变其起滑力,研究磨擦支座的滑移系数,对小、中、大 三种不同滑动系数时模型结构的地震的反应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滑动系数小时隔震效果好,而滑动系数大时差。另外,三种不同滑动系数中等时竖向拉力最大,滑动系数小时竖向拉力最小。  相似文献   

10.
多层滑移隔震结构可通过广义双自由度模型(单自由度或双自由度模型)进行简化计算分析。本文首先由振型分解 理论,探讨了滑移隔震结构双自由度简化模型分析参数质量比的取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 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幅值、结构层数、上部结构固有周期、滑移摩擦系数和模型分析参数质量比影响因素下,广义双自由度 模型对多层滑移隔震结构最大滑移位移的计算精度和适应性。研究表明,上述各因素对模型的分析精度都有影响,其中上 部结构基本周期和模型分析参数质量比为两个较敏感因素。本文由此建议了一个优化分析参数双自由度模型,该模型可 分析上部结构固有周期小于1s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其误差可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滑移隔震的研究及发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建筑结构滑移隔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概况,给出了常见的滑移隔震体系的构造形式,并对滑移隔震体系的理论计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滑移隔震技术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有一定的应用.在砖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使用隔震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加固恢复费用.以建筑物滑移隔震技术为基础,介绍了砌体结构使用滑移隔震技术加固的施工方法,为砌体结构滑移隔震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新建  吴红升 《特种结构》2012,29(1):29-30,50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要求,提出了滑移隔震结构中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剪力影响系数的概念,并推导了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线性Hertz-damp碰撞模型,推导了滑移隔震结构(P-F和R-FBI)考虑相邻建筑物碰撞的动力方程,研究了碰撞对隔震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并进行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防震缝宽度、摩擦系数以及碰撞刚度对结构的碰撞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弹性滑移支座的基本构造、工作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弹性滑移支座和天然橡胶支座混合隔震和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算例的对比分析,说明只要合理布置结构、设计好隔震层的恢复力特性,高层建筑采用隔震技术也可能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最后介绍了弹性滑移支座在日本两个典型高层隔震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江南大酒店平移工程基础隔震设计与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江南大酒店整体平移后采用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的设计。隔震支座为聚四氟乙烯滑移支座。工程设计有效地把结构的整体平移与隔震结合在一起。计算分析表明 ,采用基础隔震后 ,大大提高了结构在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摩擦滑移型隔震支座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和经济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构隔震.这种支座屈服力取决于滑动摩擦力,与摩擦系数和支座竖向压力有关.地震动是多维的,本文考虑双向地震动,分析了采用摩擦滑移型支座隔震的质量块、基础隔震结构和顶层隔震结构,在不同摩擦系数和地震烈度情况下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在大摩擦系数、高烈度情况下,竖向地震作用对基础隔震和设备隔震有一定影响,建议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在小摩擦系数时则可忽略.并且,适当的屈服后刚度可以减小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础滑移隔震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层大开间砖房足尺模型基底滑移隔震与抗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较基础固定的抗震结构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的结论,为隔震房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