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钻孔扩底灌注桩是在普通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桩型,通过在桩底形成一个扩大头,来增大桩端的有效承载面积,从而提高桩端承载力。概况而言,钻孔扩底灌注桩工法是把按等直径钻孔方法形成的桩孔钻进到预定的深度后,换上扩孔钻头,撑开钻头的扩孔刀刃使之旋转切削地层以形成扩大的孔底,待成孔后放人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扩底桩以获得较...  相似文献   

2.
沈保汉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6):138-138,140-142,144
<正>向扩孔桩方向发展扩孔成型工艺有钻扩、爆扩、夯扩、振扩、锤扩、压扩、冲扩、注扩、挤扩和挖扩等十大类型。钻孔扩底桩北京地区普通直径钻孔扩底灌注桩(桩身直径0.3~0.4 m,扩底直径0.8~1.2 m)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桩身直径的直孔桩相比,  相似文献   

3.
沈保汉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10):158+160+162+164-165,168
正循环钻孔扩底桩 本工法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循环钻孔扩底灌注桩和广东某城地下通道及停车场工程正循环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为例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4.
桩基础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七) 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保汉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11):138-140,142,144
<正>挤扩灌注桩按挤扩设备的挤扩原理可分为两大类。属于第一类挤扩灌注桩的有挤扩多分支承力盘桩(简称挤扩支盘桩或支盘桩)、可变式扩底支盘桩、挤扩分支桩、力宝挤扩桩、单缸单向挤压三支桩和变径灌注桩;第二类挤扩灌注桩为DX挤扩灌注桩。第一类挤扩灌注桩的挤扩盘(支)空腔是采用单向液压缸单向往下挤压的挤扩装置完成的;DX挤扩灌注桩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次成功地应用普通直径钻扩桩。此后,印度、前苏联、英国等也将普通直径钻扩桩成功地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用麻花钻钻孔工艺在机械加工中无处不在,为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经过长期探索,各种形式的钻孔和钻头使用层出不穷。按钻头头部角度除标准麻花钻以外,有平钻、三尖钻、群钻等;按材料分类除普通高速钢以外,有硬质合金钻头、含钴钻头、表面镀层等;按钻头形状和结构分类,有标准麻花钻、台阶钻、扩孔钻及钻铰或钻攻组合刀具等。而在人们的理念中钻孔总是作为一种粗加工工序和加工精度要求较低的工序,比如铰孔前的钻孔和螺纹过孔。  相似文献   

7.
沉管(扩底)灌注桩分类沉管(扩底)灌注桩属于挤土灌注桩,其分类如图1所示。普通沉管夯扩桩、全夯式沉管夯扩桩及载体桩的基本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施工机械与设备、施工程序、施工特点、施工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分别在本讲座第十三讲、第十六讲和第八讲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8.
静压(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适用范围静压(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适用范围大体上与夯扩桩或锤击振动沉管扩底桩相同。施工机械与设备静压沉管机在我国尚无标准设备,均是利用一般振动沉拔桩机加以改装而成。静压沉管扩底灌注桩是借助于桩架自重和配重通过卷扬机和滑轮组加压于桩管顶部,将桩管徐徐压入土中。桩架行走方式可以是滚管式,但多数为轨道式,以减少移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9.
“可变径扩孔钻”(中国专利号:ZL96229360.1)是针对原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小、施工工艺难掌握等不足而设计的,适用于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的钻孔施工。该钻具利用原液流作动力,经叶轮、齿轮箱等传递至扩孔头,由传感器拾取信号控制扩孔头作变径动作。使用该钻具不须改变原钻机上任何设备。当钻孔施工至预设深度后扩孔头自动开始工作以改变孔径,在每一间距内扩孔一次,待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扩孔动作自行结束,并能显示该孔扩孔次数。使用该钻具可钻出规格划一、有很多等距凸齿的桩孔,最终可灌注出与土体紧密结合的有很多凸齿的桩体,从而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10.
机夹式多阶梯钻扩复合刀具是一种特殊的孔加工刀具,能同时完成传统工艺中的几个分离工序的加工,如一次完成钻孔、扩孔、端面及倒角、成型孔的锪孔等。这就能节省刀具换刀时间、减少刀具管理费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新型单牙轮-PDC钻扩联合钻头,先依靠单牙轮破岩钻孔,释放地应力,产生岩石损伤,再助推PDC钻头刮切破岩。运用有限元法,建立钻扩联合钻头、双级PDC和常规PDC钻头破岩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岩石本构关系进行D-P准则描述以及确定岩石破碎的判据,分析钻扩联合钻头钻进硬地层的破岩机理,开展了3种钻头动态破岩过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钻扩联合钻头在钻进过程中井底井壁的岩石应力得到明显释放,大大提高了岩层可钻性;在硬地层中钻扩联合钻头钻进速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拉应力破岩;钻扩联合钻头在硬地层钻进过程中的扭转振动大大降低,破岩效率更高,钻头寿命更长;由于单牙轮领眼破碎岩石的作用,钻扩联合钻头对井底岩石的冲击破碎能力更强,在硬地层中钻进更快。研究结果为新型单牙轮-PDC钻扩联合钻头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成孔作业 钻孔桩成孔的方法一般有:旋挖钻机成孔、正/反循环迴转钻机成孔、套管钻机成孔、冲击钻机成孔等.在溶岩地区钻孔施工前,建议先钻直径15cm以上地质孔,避免在钻孔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漏浆现象.在粘土层中施工时,应提高泥浆面标高、加大成孔孔径等措施防止出现缩孔现象. 正循环钻孔工艺为:泥浆从钻杆泵入,从钻头底部流出,混杂钻渣从孔底向孔口流出,泥浆进入沉渣池,钻渣沉淀或分离,泥浆再循环,钻孔深度一般在30m以内,成孔效率较低,由于采用的泥浆比重较大,应加强清孔作业. 反循环钻孔工艺为:泥浆从桩的孔口进入,在气举或泥浆泵作用下,混杂钻渣的泥浆从钻杆流出进入沉渣池,钻渣沉淀或分离,泥浆再循环,钻孔深度可达135m. 正循环钻孔设备主要有钻机、泥浆泵、泥浆池、沉渣池或分离器.反循环钻孔设备主要有钻机、空气压缩机、风包、泥浆池、沉渣池或分离器.根据地质条件、钻孔直径、钻孔深度选择合适的钻机型号、压风机风量和风压、出风口的位置.图14为正/反循环钻孔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钻孔灌注桩因其单桩承载能力高,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对其周围土体影响小等优点,在大型桥梁和高速公路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托梧田街道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一期工程,在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并对在施工准备阶段、钻孔成孔阶段、钢护筒及钢筋笼制作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4.
钻头是在实体零件上子钻孔或对已有的孔进行扩钻的刀具,而铰刀是对已钻、扩过的孔进行最后精加工的铰削刀具,因其齿数多、芯部直径大、刚性好和加工余量小,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及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若要在实体零件上获得较高精度的孔径,必须进行两次加工,先钻孔或扩孔然后铰孔。倘若一次加丁完成就必须设计出钻、铰一体的刀具,使其一次完成钻、铰切削并能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相似文献   

15.
全夯式沉管扩底灌注桩是由江西中恒建设集团特种软基公司在普通沉管夯扩灌注桩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夯击式扩底灌注桩。  相似文献   

16.
<正>工程实践表明,当地基上部为软弱土层或较软弱土层,而在不深处(一般20m以内)有一层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桩端持力层的地质条件下,如果采用扩底桩,就能有效地发挥扩底支承效能,可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和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扩底桩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基础中。扩底的成型工艺有钻扩、爆扩、振扩、锤扩、压扩、冲扩、夯扩、挖扩及挤扩等十大类型(本讲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世纪60年代,沉管灌注桩广泛应用于我国软土地区。沉管灌注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随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沉管灌注桩的缺点是:由于桩管直径的限制,影响单桩承载力;振动较大、噪声较高;承载力偏差较大;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当,将会造成缩颈、隔层、断  相似文献   

18.
沈保汉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6):134+136+138+140+142+144-134,136,138,140,142,144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Cast-in-situ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le),简称筒桩(CTP桩),是谢庆道教授在长期从事深基础工程研究中,以及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优点发明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专利产品可转位硬质合金钻-扩两用钻的结构。通过与国外三个刀具公司的可转位硬质合金钻头的对比切削试验,证实了该钻-扩两用钻具有切削平稳、钻孔质量高、分屑可靠、排屑顺畅等优点。刀体既可用于钻一般孔,也可用于钻精孔,还可用于扩精孔。  相似文献   

20.
随钻扩眼工具的研究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固井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基于随钻扩眼技术优势的分析,本文介绍了双心扩眼钻头和偏心式、同心式随钻扩眼工具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情况,同时也对近年来国外新型井下扩眼工具的一些先进技术进行了分析.文章提出应加强现有工具的适应性和匹配性研究,发掘各类工具的优势.优化执行机构、扩眼总成和水力机构,重视底部钻具组合力学特性的分析是今后发展和完善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