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福建大唐宁德电厂一期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为例,分析了桩顶注浆加固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作用原理,介绍了该次注浆加固的技术参数,并阐述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富水风化板岩水理性质差、遇水易崩解的特点,结合大连地铁1号线港湾广场站—中山广场站区间盾构始发端地层加固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在现场布置、加固范围、管线影响、施工工效及成桩效果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指出采用WSS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不仅可方便快捷地达到止水加固目的,而且采用倾斜注浆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地下管线的影响,确保加固范围,并给出倾斜注浆的具体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软土地基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偏位、断裂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桩顶施加水平拉力使桩复位、钢筋混凝土灌芯和桩周压力注浆等纠偏加固方案及具体的施工方法,并对纠偏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纠偏处理后的Ⅲ类和Ⅳ类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桩的状况,指出了桩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了通过灌浆加固桩底使桩承力要求的可行性。阐明了对桩底沉渣区灌浆体低强度(相对桩身强度)要求的概念。并于顶推施工中桩沉降及侧移的计算预测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还分析了顶推施工中桩沉降测值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中施工预应力管桩时普遍存在的桩身移位、倾斜、断桩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对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桩芯加固、推顶复位、静压桩锚杆补桩等技术进行了补强。经再次检测后发现,实施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建筑会导致不均匀沉降、倾斜。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进行基础加固和纠偏。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有注浆加固法、树根桩加固法、静压桩加固法。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法对既有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加固的设计方案及锚杆静压桩施工技术。期望本工程的加固方案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桥台边坡堆载过高容易导致相邻桥墩偏压超载,造成桥墩下部的桩基倾斜偏移,引起墩顶盖梁偏位,从而导致架梁困难。针对山东某高速桥梁工程桩基偏移,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高边坡堆载作用下桩基的偏移机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偏移病害,采用开挖检测和低应变检测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和稳定性。根据桩基倾斜偏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全面总结现有纠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桩侧钻纠偏孔卸压、桩侧顶推扶正、桩周开挖空间内回填混凝土加固的综合纠偏处理技术,同时进行地基注浆加固。经过1年多不连续监测,纠偏后桩基未再发生偏移,纠偏效果良好,可为对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8.
注浆混凝土桩加固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注浆混凝土桩人工复合地基的工作原理,探讨了注浆混凝土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方法、施工材料及技术参数的选择,总结了该技术的优势,以利于注浆混凝土桩人工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某高速公路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位于深层软基路段,因桥墩附近存在堆载现象,桥墩两侧不平衡土压力导致桥墩倾斜,墩顶最大纵向偏移25.5 cm;为得到桥墩在倾斜状态下的实际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桥墩偏位的实测结果,对不平衡土压力进行试算分析;通过采取新增承台桩基的加固方案,并利用桩基反顶压施工技术,使新旧桩基共同受力,验算表明加桩方案可有效提高桥墩纵向抗推刚度、减小纵向偏移,加固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0.
林进强 《山西建筑》2009,35(12):99-100
就复合注浆加固方法在提高单桩承载力机理、施工方案、施工参数和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工程实例表明:用该加固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钻(冲)孔桩的承载力,且加固效果明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景晓燕 《山西建筑》2007,33(6):328-329
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作业面的准备、注浆孔成孔、制浆、注浆、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方法、质量检查等方面阐述了压力注浆的施工方法,并对路基注浆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区超长桩基后注浆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桩基后注浆技术可解决软土地基工程特性差及超长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难度大等难题。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桩基后注浆施工工艺、注浆设备、单向阀及注浆管制作等技术,并重点阐述了施工关键控制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合深厚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可供软土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雄新 《山西建筑》2007,33(30):338-339
结合工程概况,通过对超前探水情况的分析,提出采用超前预注浆的加固方案,并从止浆墙或止浆岩盘的施作、帷幕注浆的加固范围、孔口管的埋设、注浆施工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其施工技术,最后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松软地层高压灌浆封孔浆体研制及应用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软地层进行防渗工程施工时,存在钻孔易塌孔,灌浆难起压易导致垂向挤密抬动,灌浆易漏浆串浆导致耗浆量大,灌浆过程难控制等技术难题。传统的“袖阀管灌浆法”、“预埋花管法”、“孔口封闭灌浆法”等工法在深厚松软地层的施工中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为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研究提出一种“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新工法,介绍其中的“浆体封闭技术”成果。针对施工工艺要求,研制出低强度快凝硬塑状封孔浆体,通过实验得到性能参数;基于浆体封闭力学机理,对封孔效果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封孔浆体材料具备足够的止浆、耗能作用;对灌浆所需的最低注浆压力进行了计算,为选择注浆设备提供依据;另外,对自下而上灌浆施工中,提管所需的拔管力进行了计算,为提高工效、避免灌浆管出现抱死事故,提出边灌边转工艺方法,可使灌浆管顺利提升,即使在深孔情况下也无需使用拔管机。通过在怀化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深厚松软红层进行原型试验,验证研制的封孔浆体的应用效果,分别在浅孔全段注入、深孔(最大达 120 m )孔底以上 20 m 深注入封孔浆体材料,实施“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试验中 8 m 深松软层达到 1.5 MPa 以上的灌浆压力, 120 m 深可达到近 8 MPa 的灌浆压力(均为孔口压力),地层抬动仅为 12 mm ,灌后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表明在高压灌浆情况下,封孔浆体使用效果良好;建议在深孔注浆过程中,灌浆管边灌边转,无需使用拔管机,工艺更便捷、高效。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松软地层实施高压灌浆,采用浆体封闭技术是可行的,研制的封孔浆体性能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注浆法加固破碎岩体,先施工直孔段、造斜段、圆弧段及水平段钻孔,并在孔内下套管,分多次钻水平孔并注浆。现有水平钻孔注浆施工时,止浆塞一般位于孔斜20°以内的造斜段内,止浆塞下部无注浆管,导致每次注浆结束后,止浆塞下部管孔内充满水泥浆体,堵孔管路较长,透孔工程量巨大,耗费大量工时。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止浆塞下部继续加接注浆管,将注浆管延伸到水平注浆处。经过现场应用,成功解决了水平孔注浆需要反复透孔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闫艳军 《山西建筑》2007,33(9):152-154
从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小导管制作、注浆材料及注浆设备、封闭掌子面、注浆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小导管顶注浆的施工技术,并对特殊地段的注浆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呼其恩 《山西建筑》2007,33(3):82-83
通过对两个工程实例的分析,对水灰比、注浆量、注浆压力、最佳注浆时间等关键工序的控制进行了阐述,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后压浆工艺灌注桩的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它将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定向钻穿越工程通常采用压密注浆法处理地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压密注浆施工方法,利用定向钻同时回拖注浆管与套管,在行进过程中实现注浆管在套管表面上的缠绕,最终进行压力灌浆施工。相比传统施工方法,该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杜羽 《山西建筑》2008,34(2):356-35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豆砾石回填材料、回填设备及其回填步骤,为了取得豆砾石回填灌浆的有关参数,在长2 300 m洞段作为灌浆试验段进行了灌浆试验,并分别对两次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最终取得了合适的灌浆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水下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受制于多种因素。任何一个影响因素处理不好,都容易发生质量缺陷,其中混凝土不密实导致的桩基空洞是常见的质量缺陷问题。桩基局部空洞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下水流动冲刷造成的。而遇到这种质量缺陷常用而且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后期补强注浆,但是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面的注浆技术相比隧道初衬和箱梁预应力结构的注浆技术还尚未成熟,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受制于注浆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某桥梁桩基础空洞质量缺陷为研究对象,对补强注浆技术原理和补强施工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水泥浆配合比和注浆设备进行了优化,为同类型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