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串联电容补偿的平行双回线上方向继电器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研究串联电容补偿地线路保护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导出串联电容补偿的陕行双回线上各保护安装处的等值电源阻抗表达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向继电器应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的平行双回线的一个新问题,即在电容器出口一端区内故障时,故障线路对侧方向保护在高阻接地故障时可能判为反向拒动。EMTP仿真试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同杆双回线上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误判问题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是线路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元件。文中用六序分量法分析了同杆双回线上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同杆双回线上发生三相三导线及三相四导线故障、三相五导线跨线故障时,有一回线的零序功率方向会拒动。动模试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华北电力大学@张永浩@禹成七¥秦皇岛电业局@薛文祥功率方向继电器(简称方向元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作用是用来判断故障点的方向,正方向故障开放保护,反方向故障闭锁保护。一般说来,方向元件本身不能单独完成保护功能,要与其它元件如测量元件配合共同作用完成具...  相似文献   

4.
平行双回线自适应接地距离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平行双回线的互感电压对距离保护阻抗测量的影响,为了解决阻抗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自适应接地距离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赵谷泉 《供用电》1999,16(2):32-32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电气化铁道的飞速发展,大量使用整流和换流设备,谐波污染在电力系统中已日趋严重,威胁着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简单分析谐波对继电器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TCSC次同步频率等效阻抗特性的研究,分析了TCSC次同步频率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对抑制次同步谐振(SSR)的不同作用。发现系统中SSR的抑制主要取决于TCSC的次同步频率等效电抗特性,而TCSC的次同步频率等效电阻对SSR的抑制本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SSR,不可能彻底消除SSR。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力系统中谐波分量的增加及谐波造成的危害,人们越来越重视谐波对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研究谐波的来源、性质、大小及消除办法,另一方面研究设备的谐波特性。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来自系统中非线性负荷的增加,如电气化铁道和工厂的大容  相似文献   

8.
波阻抗方向继电器的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波阻抗方向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其实现方案,设计了基于高速同步数据采集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硬件构成方案,设计了软件框图和程序流程,方案设计中考虑了该继电器和其他继电器的配合,最后介绍了该继电器在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故障后电气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行波的平行双回线保护方案,利用线路两侧方向行波之间的关系判别区内、区外故障和故障线路,该方案可以保护线路全长,不受母线出线数目的影响,在双回线单回运行时,可以正确动作.与传统基于工频量的保护相比,动作速度快,不受CT饱和影响,且不受负荷电流影响.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故障后电气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行波的平行双回线保护方案,利用线路两侧方向行波之间的关系判别区内、区外故障和故障线路,该方案可以保护线路全长,不受母线出线数目的影响,在双回线单回运行时,可以正确动作。与传统基于工频量的保护相比,动作速度快,不受CT饱和影响,且不受负荷电流影响。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同杆并架双回线保护选相元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该文对几种常用的故障选相元件在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下的动作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选相新方法。研究表明相电流差突变量、稳态电流序分量等选相元件在发生某些跨线及转换性故障时会误选相。在对跨线及转换性故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单回线单侧电压电流量的综合选相元件,这种选相元件是在比较故障相电压的基础上判别故障相电流的相位条件来实现的。试验表明这种选相元件与相电流差突变量、稳态序分量选相元件配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下特别是跨线及转换性故障下的正确选相问题,保护利用分相式通道在判别两侧选相结果后可实现选相跳闸。  相似文献   

12.
TCSC谐波对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TCSC的结构,运行模式及谐波特性,着重研究了TCSC对保护安装处电压的影响,对线路电流序分量相位的影响,以及TCSC谐波对距离保护的影响,认为稳态条件下,距离保护性能不受TCSC的影响;故障条件下,也基本不会降低距离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同杆双回线故障分析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基于六序分量法及多口网络理论,从故障的一般形式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的通用故障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同时求出六序故障端口电流,进而求出各节点注入电流,利用节点阻抗矩阵即可求出网络内各节点电压及各支路电流.文中还给出了该算法的理论推导及结果,并将其仿真结果与EMTP进行了比较.大量仿真计算表明:该算法不仅适用于简单故障的分析计算,亦适用于多重复杂故障及经任意故障阻抗、任意故障类型的故障分析和计算,且不需要考虑复合序网的连接及故障特殊相问题;当线路阻抗参数标幺值在0.1~10范围内变化时,用有限值400~500代替无穷大,可获得足够的精确度.该算法简单、实用、有散,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耦合双回线路任意点故障的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计及耦合的双回输电线路波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回线的扩展Bergeron模型,以此为出发点针对线路故障的电磁暂态仿真问题,对EMTP的耦合线路故障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使系统无需重新进行初始值及稳态计算而应用历史值即可完成新增短路节点的计算,该算法在分析双回线路任意点故障的电磁暂态以及线路保护仿真校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CSC动态基频阻抗对故障分量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分析了TCSC 对故障分量保护包括负(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及工频 故障分量方向保护的影响,认为:与常规串联补偿线路上的保护相比,在TCSC线路上故障分 量保护的性能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回线环流的时域法故障定位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双端电流量实现双回线故障定位的时域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双回线环流网与两侧系统无关且两端电压为零的特点,只用线路两端的电流量,就可计算出环流网的沿线电压分布,并根据从两端计算得到的电压分布差值在故障点处最小的原理实现测距。由于避免了使用电压量,故该测距原理不受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不能传变高频电压暂态信号的限制,该算法能够利用故障全过程的任何一段数据实现测距,且该算法所需数据窗短,只要略大于被测线路传输时问的2倍即可。该算法采用分布参数线模,克服了忽略线路电容带来的误差,适用于高压长距离输电线。仿真结果表明:测距误差将小于0.15km,且测距精度不受故障类型和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付军  林军 《电网技术》2002,26(10):14-17,24
电力系统高压同杆双回输电线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故障识别与测距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杆双回线因存在回路间耦合等因素,使得用单一的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识别与测距的结果并不理想。作者比较分析了BP网络与Kohonen网络在同杆双回线测距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故障识别与测距任务分配到多个网络的方法即将同杆双回线的每种故障模式各与一个BP人工神经网络对应,在线路上取一些固定点作为标志点,训练成功的BP网络输出的模糊值代表了标志点上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用模糊值构成插值曲线,根据曲线的相对位置确定故障模式,并由曲线的最小值求得故障距离。大量仿真表明该法可以准确可靠地确定故障模式并能测得较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布参数的同杆双回线单线故障准确测距原理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针对同杆双回线线间联系紧密,不能忽略线间分布电容对测距结果的影响,该文在同杆双回线分布参数模型下,利用相序交换后双回线反向网络图中不存在系统参数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工频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解决了系统阻抗及过渡电阻对测距的影响,克服了目前同杆双回线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该算法理论分析简单,迭代求解测距方程不存在伪根问题,A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9.
T接线路纵联保护中方向元件配合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T接线路中纵联方向保护的各方向元件如何配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方向元件的相互配合由于T接线路相对复杂的网络结构而更显困难,在某些情况下纵联方向保护可能不能满足系统对保护的要求,因此,应仔细研究它们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死区及误动的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