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胡19区块整个生产系统腐蚀因素的调查,摸清了腐蚀的原因所在,并具体分析了各因素对腐蚀破坏造成的影响。同时依据各腐蚀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腐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原油田6个采油厂地面生产系统腐蚀监测网络的建立、监测及分析,掌握了油田生产系统各环节的腐蚀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腐蚀的防护提供了依据,为防腐措施的效果评价莫定了基础,达到了腐蚀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原油田水质分析和腐蚀监测结果,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的众多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灰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可知:影响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的主要因素为HCO3^-浓度、pH值、SRB、TGB和∑Fe含量,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腐蚀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中原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质与腐蚀性比较可知:提高采油污水的pH值,控制SRB及TGB含量,降低∑Fe浓度,对于降低腐蚀速率意义重大。灰关联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中原油田含硫区块腐蚀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明一西区块存在着油井管、杆、泵腐蚀严重,躺井数多,集输管线腐蚀穿孔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全面的腐蚀性因素分析及腐蚀评价工作,找出了造成油井、集输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并对其采取缓蚀剂防腐、管线电化学防腐、井下防腐短节阴极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以上综合治理,管网穿孔数降低20%以上,腐蚀速率下降78%。  相似文献   

5.
中原油田油系统腐蚀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中原油田生产系统的防腐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油系统的腐蚀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油系统腐蚀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解决油系统腐蚀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措施,对老油田的防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的腐蚀特点均以内腐蚀为主 ,腐蚀穿孔多发生在管线底部。以四厂南二线为例 ,对产出气、产出水的组成及腐蚀性进行了分析化验 ,结果表明 :输送的液体含水率高且为层流 ,造成管线底部直接与水相接触。由于产出水pH值较低、矿化度高 ,并且含有大量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和HCO-3,CO2 ,导致管线底部垢下腐蚀。提出了以管线内防腐蚀和投加杀菌缓蚀剂为主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应用》2016,(10):70-73
胡尖山油田新46区块油井偏磨井数逐年增加,管杆偏磨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消除和减轻管杆磨损已成为油井井筒管理的重点。本文针对油井偏磨问题,分析了油井偏磨的机理及原因,提出了适合本区情况的防治偏磨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整套腐蚀监测技术,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腐蚀调查及腐蚀监测的研究,明确了产出水是中原油田腐蚀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水质处理工作,使注入水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从源头控制了腐蚀因素的形成;使中原油田的腐蚀控制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原油田油气水系统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中原油田生产系统的腐蚀现状及采取的加药防腐技术和取得的效果与评价。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注水井投加环空保护液、离子调整法处理油田污水、油井及集路干线端点投加缓蚀剂技术等,文章最后提出了油田防腐工作。必须贯彻“系统抓,抓系统”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原油田濮 7区块漏失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濮 7区块漏涌并存,且油气层分散,水层发育,注水井多,出水现象严重,盐层分布散且段长,固井难度很大。针对区块特点,强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完钻通井过程中调整钻井液性能,尽可能做到低黏低切低失水,以保证充分压稳油气层,并用钻进时的 1.2倍排量充分洗井,为水泥浆的胶结和提高顶替效率创造条件;合理选择平衡液达到防漏的目的;使用扶正器提高套管居中度;应用裸眼封隔器有效解决层间水窜问题;优化水泥浆设计,运用塞流顶替、采取分段加回压等项措施。在濮 7-侧 9等 8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固井优良率 10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地质状况复杂,产出液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产出液Cl-含量为3~11×104mg/L、矿化度为(7~22)×104 mg/L、HCO3-为50 ~ 400 mg/L、井底温度高迭130~150℃、pH值低(5.5左右)的特点,腐蚀性较强.通过对采油一厂10口油井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并含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μg/g)后,腐蚀速率由0.0913 mm/a降为0.0223 mm/a,总铁值由36.1 mg/L降为26.6 mg/L;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14井次,防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原油田7个采油厂地面生产系统腐蚀监测网络的建立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油田生产系统各环节、各部位的腐蚀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防腐蚀措施的制定和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斜井水力压裂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多裂缝,裂缝扭曲,易发生砂堵),开发了斜井压裂工艺技术。所用工作液和材料有:含有机氟表面活性剂的预前置液;HPG/有机硼OB 99低伤害冻胶压裂液;高强度陶粒支撑剂;支撑裂缝处理剂。采用FracproPT软件进行压裂设计,建立的整套高效能低伤害压裂工艺特点如下:先用高粘(87mPa·s)压裂液在低排量下施工,形成主裂缝后改用中粘(60mPa·s)压裂液并逐渐加大排量;使用预前置液支撑剂段塞;降低前置液量;提高砂比;欠顶替;裂缝强制闭合;分段破胶;地层预处理和后处理。压裂施工方式多样,随储层和井况而定。采用该工艺技术在中原油田进行10井次压裂,施工井井斜41°~53°,施工成功率为90%,原先仅为65%。10口斜井压裂后油(气)产量均增加。表3参6。  相似文献   

14.
油田有机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油田的主要腐蚀类型,对目前油田使用的有机缓蚀剂进行了归类比较,提出了有机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油井腐蚀监测技术与防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油井腐蚀严重,据估算,每年因腐蚀报废的管、杆、泵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00多万元;因腐蚀导致的油井停产、作业等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为解决油井腐蚀难题,对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油井腐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油井腐蚀监测技术和监测结论进行了介绍,对造成油井腐蚀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油井防腐蚀对策。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油田设备腐蚀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塔里木油田采油设备内外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指出土壤盐含量高、形成盐浓差电池是造成采油管外腐蚀的主要原因 ;管内腐蚀则由于地下水的矿化度、Cl-含量高以及硫酸盐还原菌而引起。采取涂层、电化学保护和加入缓蚀剂、杀菌剂等措施可使情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南油田集输系统腐蚀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南油气田管线因腐蚀严重造成频繁穿孔,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对该油气集输系统的腐蚀调查、研究以及对输送介质、管材的剖析,找出了地层产出水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固体缓蚀剂GTH油井防腐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防止胜利孤岛油田含H2S和CO2酸性气体、采出水矿化度高的油井井下腐蚀,研制了以炔氧甲基胺及其季胺盐为主缓蚀剂,酰胺咪唑啉为复配缓蚀剂,加入多种辅助组分和加工助剂,用挤压成型方法制成的固体缓蚀剂GTH(φ55mm、L250mm的棒状物)。65℃时加量15和20mg/L的主缓蚀剂对N80钢试片在油田采出水中的缓蚀率为85%和90%,加入复配缓蚀剂使缓蚀率提高1%~2%。考察了含不同量缓蚀成分的GTH在65℃(及90℃)自来水中0~30天的动、静态溶出率,确定用于孤岛油田的GTH中缓蚀成分的含量为40%,在室内测得在油田采出水中的溶出速率为2.3~2.5mg/d.cm2,按日产液量每10m3下入2m长棒状缓蚀剂,可在一定时间内使油井采出水中缓蚀成分浓度维持在13mg/L。根据7口油井的检测数据,下入GTH后采出水的腐蚀速率平均由0.138mm/a降至0.023mm/a,缓蚀率为83%。简介了将GTH下入井内的工艺。在孤岛油田将该防腐蚀方法用于35口油井,32口井的检泵周期由4个月延长至8个月以上。图5表5参3。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管道腐蚀数据库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胜利油田管道腐蚀与防护的现状和需要 ,建立了胜利油田管道腐蚀数据库。采用方便灵活的MicrosoftAccess 2 0 0 0建立数据库 ,使用先进的ASP技术访问数据库 ,建立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同时 ,利用VB初步实现了管道寿命预测功能 ,可以对管道的腐蚀状况进行科学的、及时的预测 ,为油田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