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以埕岛油田CB251C—CB251D海底注水管线为例分析了埕岛油田海底管线泄漏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建国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28(1):37-39
埕岛油田海底管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断裂。通过对海管断裂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环境载荷(如风、浪、地震等)的作用,海上作业引起的外力破坏以及疲劳断裂是引起海管失效的主要原因。实现海管自动化检测、增设清管装置、加强悬空治理以及提高管材质量可有效防止断管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4.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建成了年生产原油150*10^4t的主体骨干工程。走出了一条适合于埕岛油田特点的新路。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相结合的油气集输方式。介绍了该集输方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埕岛油田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埕岛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以北的浅海海域 ,是具有 7套含油层系、十余种油藏类型、4种流体性质的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针对 3套目的层系石油地质特征和海上勘探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采用不同三维地震储集层描述技术 :采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描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 ;采用地层基准面原理和基准面旋回对比技术预测东营组和沙一段的水下扇体储集层分布 ;采用合成声波测井等技术完成全区太古界、下古生界的储集层横向描述和预测。 1984年至 1999年 ,按选带、控层、逐层深入的思路进行勘探 ,探井部署中采用多参数、神经网络等储集层描述和油气检测技术 ,缩短了勘探开发进程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口井平均探明储量 560× 10 4 t。图 3参 2 (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海洋环境条件对构筑物设计时的影响,对埕岛油田海洋环境条件,特别是海冰、风、波浪等选取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埕岛油田是胜利油这年来投入开发的最大的浅海油田。本文主要从油气集输工艺处理、供电、伴生产利用、海工结构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东部陆地油田油气储量中"稠、断、低、小"油田储量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油田可采储量与采出资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寻找隐蔽、复杂岩性油气藏成为大多数油区的主要勘探方向,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依靠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需要地质家们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思维,要善于从不太明显的地质现象中发现"蛛丝马迹"深入解剖,仔细研究,力争取得勘探上的突破.在这一点上埕岛油田埕北803井馆上段油层的存在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的天然气在经过四个方案的充分论证之后,认为天然气发电方案经济可行,决定采用天然气发电这一能源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海底管道维修技术设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已研究出了多种适用于海底管道维修的方式方法,维修的方式有水下维修和水上维修两种,水下维修是由潜水员在水下作业舱中完成;水上维修是将受损作管道提升到作业船上修复,海底管道维修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取决于管道管径,水深,海底埋设深度,破坏的程度和类型,破坏的位置,采取的维修措施是应急性的还是永久性的,要求的维修时间以及现有设备和费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介绍了7200系列轴系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调校过程及如何检查、分析和处理故障等方面的开发及应用。重点说明了系统维护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秦耀忠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9,(4)
绥中36-1油田试验区位于高寒海区,开发生产的是稠油,用机械采油形式进行油气生产,生产操作难度大,特别是油田间的输油管道在操作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在该油田投产6年的实际操作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底管道的日常操作、维护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从不同功能和不同管道结构,介绍日常操作和计划停输及应急状态下的操作管理。对海底管道的检测维护进行分析,尤其是建立检测数据库对管理海底管道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检测和维修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前,国内的管道混凝土配重涂敷的生产装备基本依赖于国外进口,技术被垄断、成本高.通过分析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中涂敷系统的相关生产工艺,根据海洋配重管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可调式涂敷小车.通过支撑轮轮距调节和高度调节满足不同系列管径、管长海洋混凝土配重管的安装生产要求,通过调节支撑轮和车轮的旋转速度满足不同管道所需混凝土涂覆量的工艺要求,实现了一条生产线无需更换设备就可生产多系列海洋配重管,弥补了目前国内外的涂敷小车系统只能对固定管径、管长海洋管道进行混凝土涂敷的不足,且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进行的有限元法强度分析,找到了平台发生局部损坏的原因,由分析结果发现,在极端工况条件下,对该平台悬臂梁的改造导致弯矩剧增,使局部应力超过许用应力而造成损坏。通过补强设计,可以使其完全满足有关安全作业的要求,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