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岩石物理手段分析大港油田ZY地区孔二段的低阻油层成因,认为岩性较细导致的高束缚水是该区形成低阻的主要原因.据此利用可动水分析方法复查该区低阻油层.首先利用核磁资料确定束缚水孔隙度,继而利用测井计算所得的粒度中值信息和孔隙度信息建立本区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处理了研究区15口井,发现了部分漏失的油层,取得了较好的复查成果.  相似文献   

2.
储层岩石性质偏细,泥质含量高,亲水,从而导致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文13北块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油质轻、油气比高、油水流动性强及地层水高矿化度是该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构造平缓、油气藏高度低、油水分异程度差是控制低阻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的重要地质因索.  相似文献   

3.
4.
低阻油层,即油层的电阻增大率小于2,近年来,低阻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高含量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地层水矿化度、泥浆侵入和砂泥岩间互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分析了各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方法在不同类型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外河油田和小洼油田具有典型意义低电阻油层,要从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的岩性特征入手来研究,其成因多种多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清低电阻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甚为重要,对今后该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依据室内核磁共振、毛管压力等多项实验分析资料 ,结合冀中地质实际、测井、试油资料 ,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校验方法和复杂地质条件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技术。经过近两年在华北油田的实际应用 ,利用此技术可方便地定量评价由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 ,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丘陵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结合丘陵油田的生产实际,认为形成丘陵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了松滋油田红花套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可能产生低阻油层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松滋油田红花套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束缚水含量较高引起和高矿化度地层水、岩石亲水性、岩性细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普遍存在低阻油层,导致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容易被遗漏.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X线衍射、重矿物分析、地层水矿化度和试油分析等资料,考虑岩石粒度、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油层厚度、导电矿物及油藏类型,讨论造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Sokor1组低阻油层形成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岩性细、孔隙结构差和黏土含量高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油层厚度薄.该研究成果为尼日尔Agadem区块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阻油气层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阻油气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原油性质因素.一般认为地质因素造成的低阻是真正意义上的低阻油气层,而人为因素造成的低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低阻油气层.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的主要地质因素,此类低阻油气层所占比例较大,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塔河南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塔河南油田中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相对束缚水含量较高;粘土类型和附加导电性;油藏圈闭幅度低,油气充满程度低等。这为测井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油与油田水物理性质、原油与烃源岩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及萜烷与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长6、长4+5等油层组原油性质较为复杂,其成熟度、母源氧化-还原环境及母质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烃源岩评价也显示长9、长8、长7、长6、长4+5段的暗色泥岩有机质质量和类型有所差别,但均具备生排烃能力。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明:成藏过程存在多套油源混源供油的成藏效应,其中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8段烃源岩;长6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6段烃源岩;长4+5油层组原油存在长7、长6及长4+5段多源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柴窑油区储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窑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绿色长石细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砂岩.本区储层为特低渗储层,储层砂岩中的孔隙主要分为:原生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隙和填隙物内微孔隙;次生孔隙,以溶蚀型次生孔隙为主,此外有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和微裂隙.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次为长石、沸石和岩屑溶孔.该区储层孔喉分选性好,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现象丰富,并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具备形成致密油的4个有利条件:原油性质好,可流动性强,致密油形成条件优越;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与致密储层紧邻,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基础;大面积广泛分布的致密储层为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地层超压与油源断层有机匹配,为致密油向下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最后指出,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具有大面积(准)连续分布特征,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存在局部“甜点”富集区,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局部“甜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岩石矿物、储层物性、油层敏感性和水驱油效果分析,在储层地质研究基础上,评价青平川油田 长2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藏含油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粘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较高。 储层物性差,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岩性油藏。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水驱油效果较好,油田最 终驱油效率可达49.4%。先导性注水试验表明,注水开发可以使青平川油田产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 高,在注水后的第4到第7个月达到产量高峰期,第8个月后进入稳产期。油田注水开发产量递减规律分析表 明初始递减律为0.0191(1/月)。根据青平川长2油藏实际情况,认为注水开发能达到提高采油速度和油田最 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芙蓉矿区层滑构造对瓦斯形成富集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珙长背斜西端芙蓉矿区层滑构造系统的井下及室内调绘测试,查明了层滑所造成的煤层流变,煤粒破碎,并认为这是制约瓦斯形成与富集的主控因素,在高瓦斯矿区内层滑研究不仅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更是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富县探区中生界延长组近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能获得大的突破,对物源方向认识有一定分歧。通过对该探区延长组砂岩研究认为:长8、长6砂岩类型单一,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含量约20%-65%。其稀土元素总体中等一较高(88.94-225.1)×10^-6,轻稀土富集,基本不显示Eu和ce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谱型。研究区不同分区重矿物组合具有差异性,其影响因素为不同的沉积分支体系分布。将延长组与周缘结晶基底进行对比,结合周缘古陆与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北东物源为主要物源区方向,而吕梁山火成岩与延长组不具亲缘关系,秦岭造山带秦岭群和宽坪群不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物源区,北部阴山古陆乌拉山群麻粒岩一孔兹岩系为延长组主要母岩。  相似文献   

19.
红车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阶带油气分布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有稠油、正常油和轻质油,还有干气藏.稠油主要分布在断阶带上盘,正常油和轻质油分布在断阶带的下盘及断阶带之间.油气产层多,从石炭系到白垩系均发现油气.采用原油轻烃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判断该区油气源,指出油气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源岩,并指出各期油气的分布及次生改造特征.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