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塔里木盆地是长期演化发展的复合前陆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构造宁静期、中新世构造重要发展和上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形成期。构造变形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持续挤压推移为背景,以褶皱-冲断发育及快速构造沉降为特征,新生代构造运动加速烃源岩热演化,形成大量断相关褶皱,改变了油气运聚条件,形成大量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西南拗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是长期发展演化的复合前陆拗陷。它在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构造宁静期、中新世构造主要发展期、上新世构造宁静期和第四纪构造定型期。构造变形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及幕式推挤为背景,以发育冲断-褶皱和快速沉降为特征。自后陆向前陆,构造变形由强到弱。不同构造单元构造的变形也有其特点。盆地沉降是构造负载与沉积负载共同作用的结果。喜山构造运动不仅加速了烃源岩热演化,而且还产生了大量与断层相关的褶皱,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塔北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作基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16-20,60
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是一对共轭的、正负相依的构造地貌单元,它们自北而南分为6个构造单元: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的发育演化共同控制了塔北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变形特征和构造样式。塔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分布主要受含油气系统和区域盖层控制,克拉苏构造带、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秋立塔格构造带和塔北轮台断隆带等4个构造带是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带;已发现克拉2特大型气田等多个油气田,预计仍能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4.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5个构造单元。前晚白垩世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型沉积被破坏,而东、西两侧和南缘沉积遭受抬升剥蚀程度较小,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板块内部在裂谷期仅发生微弱的沉降,晚碰撞期烃源岩未成熟。油气主要富集在沿着印度板块边缘分布的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前-弧后盆地和夭折裂谷系中,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典型的油气运聚模式依次为复合砂体运聚模式、构造褶皱-冲断运聚模式、断-坳垂向运聚模式和断裂-岩性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部碰撞构造与盆地改造变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在渐新世和中、上新世发生碰撞及持续的榨挤作用,所产生的远程效应,使南祁连造山带的逆冲岩席向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推覆。在柴达木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发生了二个世代的改造变形。从赛什腾—尕丘前渊断陷带的叠瓦状冲断层与断弯褶皱构造组合,到昆特依斜坡坳陷带的犁式逆掩断层与断展褶皱组合,直至鄂博梁—伊北一带的滑脱断层与滑脱褶皱构造组合,呈现了递进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的楚雄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古特提斯的金沙江—墨江洋在中三叠世碰撞关闭后,在哀牢山—红河碰撞造山带东北侧形成的中生代前陆盆地。盆地曾先后经历了2期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第Ⅰ期发生于晚白垩世—始新世,是以哀牢山—红河碰撞造山带的隆升,并由南向北,向楚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作用为主,形成变形强度逐渐衰减的递进逆冲—褶皱变形带,以及伴随在推覆体旁侧的左行平移走滑断裂作用的改造;第Ⅱ期为渐新世末—中新世时期,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的楔入与持续榨挤,楚雄盆地由近E-W的轴向被推挤为NW走向,并同时发生了右行平移和简单剪切为主的断裂作用改造,以及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持续的逆冲—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7.
南里海盆地是三叠纪以来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以及多个小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有多个小板块拼贴到欧亚古陆边缘,使古特提斯洋关闭。到侏罗-白垩纪,在庞蒂得斯(Pontides)、外高加索和伊朗板块以南的这一新的陆缘上发生了北倾的俯冲作用。这个俯冲带的海沟拉张(trench-pulling)效应引起了裂谷作用,产生了大高加索-原型南里海的弧后盆地,其宽度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初达到了最大值。在始新世,小高加索、萨南达季(Sanandaj)-锡尔詹(Sirjan)和莫克兰(Makran)等板块被缝合到外高加索-塔莱什(Talesh)-南里海-卢特(Lut)板块体系之上。俯冲带则跳跃至西徐亚(Scythian)-图兰(Turan)板块边缘。南里海在渐新世-新近纪经历了重新组合。南里海微陆块(SCM)的向北移动导致了SCM和厄尔布尔士(Alborz)板块之间的裂谷作用。南里海盆地的西南部发生了重新开启,而其西北部的规模则逐渐缩小。在渐新世-早中新世,在南里海盆地沉积了迈科普(Maikop)组烃源岩。印度和卢特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中亚地区的变形,并产生了北西-南东向的扭断层体系。侏罗-白垩纪弧后体系消亡洋壳的残余部分以及第三纪的消亡洋壳,都被锁定在邻近的大陆板块和造山带之间。在上新世-第四纪堆积的厚层磨拉石型沉积物不但提供了储集岩,还为烃源岩的埋藏和成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盆地原型及其形成与演化探讨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的演变历程是与柴达木地块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的。三叠纪及其以前,柴达木地块主体呈现稳定的隆升状态,仅其南、北缘发育的裂谷带时张时合,沉积了一套海相裂谷型建造。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结束了柴达木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海相沉积史,使柴达木地区进入陆内盆地发育新时期。从柴达木盆地南、北缘推覆构造带形成的板块构造机理来看,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各发育一个规模不等、但性质相似且具统一成因机制的陆相前陆盆地,且它们呈现背驮式渐次向前发展的模式。另外,由于阿尔金深断裂带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强烈右型走滑作用,在柴达木地块西缘形成了一系列拉分盆地,使柴达木地块侏罗纪盆地原型具有前陆盆地与拉分盆地叠合的属性。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古、始新世,由于主干逆冲断裂带背驮式地向盆内发展,沉降 沉积中心逐渐向盆内迁移;早第三纪渐新世以后,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引起的强烈挤压和盆内挠曲,前陆盆地及拉分盆地的特点已不明显,原来的前陆盆地和拉分盆地区成为了强烈构造变形带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局部沉积区。   相似文献   

9.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位于塔西南坳陷东部的玛扎塔格、玉北1及和田南构造带进行了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玛扎塔格断裂带主要发育深浅2套断裂系统,深部断裂系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浅层为冲断构造;玉北1构造带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古生界,发育复合叠加型断层传播褶皱;位于西昆仑山前的和田南断裂带为逆冲前缘带,由多个滑脱层共同作用形成构造楔。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是影响该地区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时期。该地区油气成藏受断裂控制影响明显,喜马拉雅期该地区的地层发生大规模掀斜改造,使得麦盖提斜坡枢纽部位与巴楚隆起南缘构造带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留山、马市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山、马市坪盆地是秦岭-大别构造带北秦岭褶皱带上两个中生代沉积盆地。前者为晚三叠世坳陷型湖盆,后者是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断陷型湖盆。由于燕山中晚期运动自北而南的逆冲推覆作用的改造,使二者均具压扭型盆地面貌。它们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中生代作陆-陆碰撞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06,自引:14,他引:106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速: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育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台阶状逆断层相关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在不同构造带发不同时代的生长地层,批示了各构造带不的构造变形年代。斯的克背斜带变形时期最早,始于中新世带的亚肯变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十分发育,油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已发现10多个油气田,前景广阔。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前陆、晚期前陆及陆内统一盆地等3个阶段;按其动力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单前陆、双前陆及走滑前陆等盆地;它的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盆地构造样式为压性逆冲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逆掩带、断褶带、坳陷带及斜坡带;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褶和斜坡带中。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张功咸 《石油学报》1999,20(1):13-18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形成的复合叠加前陆盆地。原型盆地的成盆期包括:晚石炭—二叠纪碰撞造山期的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早、中侏罗世与北天山、西准噶尔山、阿尔泰山、博格达山复活有关的前陆盆地,这两个阶段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与北天山均衡活动有关的晚侏罗世—白垩纪—早第三纪前陆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与北天山强烈复活有关的前陆盆地。每个坳陷由褶皱—冲断带、陡坡带、沉降中心、缓坡带和前隆组成。三个隆起为叠加的前隆。部分前隆因后期改造已不明显。克拉玛依坳陷是最有利的生油气坳陷,北天山山前侏罗纪前陆坳陷次之,潜力巨大。克拉美丽山前石炭—二叠纪坳陷、博格达山前二叠纪坳陷后期改造强烈,对油气破坏较大。北天山山前三叠纪坳陷也有一定的生烃条件。乌伦古坳陷后期沉降较小,成熟度较低,难于形成中型以上规模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领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塔里木中新生代库车一拜城、喀什一叶城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与特提斯洋关闭、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所产生的远程效应相联系的,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基底向周缘的西昆仑、天山造山带陆内俯冲形成地壳叠加楔;造山带逆冲岩席向盆地的大规模推覆;盆地基底挠曲沉降形成挤榨前渊。通过大量的组构分析和三维有限应变测量,计算了造山带向盆地的推覆距离、前陆盆地的递进变形方式和压缩量以及所形成的圈闭类型和油气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构造样式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前陆盆地相关褶皱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喀拉扎—古牧地复杂构造进行了构造建模与构造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喀拉扎—古牧地地区受北天山、博格达、艾卡三组不对称走滑断裂系统的影响,形成了以剪切压扭作用为主的构造。喀拉扎背斜属浅层反向冲断双重构造,古牧地背斜为基底卷入型双重构造;山前推举带西部的齐古一昌吉背斜带与东部的古牧地—阜康背斜带是通过喀拉扎反冲断裂调整与转换而形成的;博格达走滑断裂不对称性,形成了不对称的昌吉向斜,成为一典型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喀拉扎与古牧地背斜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为近期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其次是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挤压作用:西南缘受控于帕米尔推覆体的推覆作用及东侧的扭动走滑作用的影响;南缘受西昆仑山的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北部和西北部,主要受柯坪弧形推覆构造隆起带的推覆作用的影响;东北部的巴楚断隆,受两个方向对冲的作用力,造成了特殊的扭动走滑体系。  相似文献   

18.
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前陆盆地可分为5类,即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破裂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走滑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具有一些相似的成因特征,如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沉降曲线呈陡、缓、陡3段;沉积物遭受挤压变形.根据变形强度的差异.可分出3到5个变形带等。形成于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充填特点和盆地结构,也具有不同的油气远景。周缘前陆盆地是由于陆-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具有双层结构,早期发有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厚度较大的生油岩系;后期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向上变粗的序列,发育有较厚的储集岩系。这类前陆盆地具有极好的油气远景。孤后前陆盆地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可具双层结构或仅有单后结构,早期发育火山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大,发育有较厚的生油岩,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这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破裂前陆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类盆地中沉积岩层厚度不大,油气远景欠佳。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于板内,远离碰撞造山带,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盆地充填具双层或单层结构,以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主,早期复理石不发育。这类前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走滑前陆盆地发育于大型陆内走滑系的两侧,伴有拉分盆地,盆地充填具单层结构,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沉积中心明显呈雁行排列。这类盆地油气远景有限。前陆盆地的结构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自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发育山前冲断带、前陆坳陷、前缘斜坡和前缘隆起等构造单元,相应地具有各自的油气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塔西南坳陷是一个经长期发展形成的复合型前陆坳陷。二叠纪后的各次运动,特别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天山、昆仑山先后隆升,并发生向盆地的冲断作用,从而使前陆坳陷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和与断层相关的褶皱,与隆升、褶皱、冲断有关的多种类型圈闭,在油气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古生界圈闭发育程度较差,中、新生界以发育挤压背斜、断背斜、断层、岩性圈闭为主。无论是古生界油气藏,还是中、新生界油气藏,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有断层直接或间接地将油源层和储层联系起来,以提供油气藏形成所需的油气来源,否则再好的圈闭也难以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库车前陆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整体属于低热流冷盆,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为40~50mW/m^2,低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山前带的热流值相对较高,如依奇克里克、大宛齐、克拉等构造分区的热流值均在45mW/m^2以上,是冷盆中的高热流带,也是天然气高产出带;中央坳陷部位的热流值较低(小于45mW/m^2);前缘隆起部位热流值较高,如塔北的提尔根;南部的热流值东高西低,如牙啥等地区的热流值均高于45mW/m^2,而西部的羊塔克、英买地区的热流值低于40mW/m^2。。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盆一山耦合过程,盆地边缘岩石圈挠曲和快速沉降,决定了盆地现今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图1表4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