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箱涵穿越我国南北铁路主干线的京九铁路,是我国纵贯南北交通大动脉,为了施工安全和顺利,通过制定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专项安全防护及应急抢修预案,并严格组织实施,使得箱涵工程顺利安全完工。该工程2013年7月完工并通过验收,2014年6月已正式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2.
黄运玉  宋波  刘扬 《海河水利》2009,(5):95-96,98
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分流井至西河泵站输水工程输水箱涵需穿越在建的天平路立交桥的设计方案,并对钢板桩在工程中的应用做了设计,同时结合工程条件简述设计思路及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下穿朔黄铁路暗渠施工,包括穿越铁路顶进框架桥防护结构和内部输水结构两部分,其中框架桥箱涵顶进采用一次顶推法作业,顶涵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是整个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施工期间线路运行安全,通过对箱涵顶进主要节点过程偏转扭矩变化分析及顶进过程箱体状态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公路穿越段箱涵是工程的施工难点之一,通过对其进行内力计算分析,确定公路穿越箱涵的截面尺寸及配制钢筋,以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全长155.352km,全段采用地埋式有压混凝土输水箱涵供水。长距离箱涵输水减少了占地和水质污染,但由于箱涵施工战线长、工程量大,给施工进度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南水北调天津干线TJ4-2标段分多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大量地采用了简易模板台车进行箱涵混凝土浇筑,加快了模板材料周转速度,提高了箱涵混凝土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保质按期完工。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输水箱涵设计荷载只有土压力,本文通过公路穿越输水箱涵的解析,提出了一种超设计荷载时的安全高效解决办法,希望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建新  孙燕  张松涛 《海河水利》2013,(6):54-56,67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与京石客运专线铁路桥存在交叉工程.为了保证箱涵基坑开挖过程不会对桥墩的稳定造成影响,在此区间箱涵施工前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对桥墩进行防护.简单论述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主要建筑物为主要建筑物为3孔4.4 m×4.4 m的箱涵,采用简易钢模台车进行箱涵施工。本标简易台车的使用为薄壁箱涵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长距离输水调水工程施工中,输水建筑物不可避免的要与现有的公路、铁路等交叉穿行。南北水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津保(天津至保定)高速公路穿越工程采用钢管帷幕支护下的箱涵顶进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时降低材料损耗,减少人员投入,有效控制路面沉降,保证施工期高速公路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结合门式布料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箱涵混凝土施工中应用,对门式布料机在箱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优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渠系蓄量补偿运行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水北调中线渠系采用闸前常水位的运行方式,即渠道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的水位控制点位于下游渠道的节制闸闸前。采用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有利于按照最大过水流量进行渠道设计,使得渠道的超高最小,从而施工成本最少。在分析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的响应与恢复特性、蓄量补偿时间的基础上,提出了闸前常水位运行控制方式,并设计了蓄量补偿的前馈控制策略和水位流量串级的水位反馈控制器。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部分渠道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工况下进行运行控制仿真,并把计算结果与流量主动补偿和常规下游常水位运行控制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本文闸前常水位运行控制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关中、陕北缺水的重要工程,其将穿越秦岭主脊段,主要采用TBM法施工。理清TBM掘进段的施工环境热害扩散规律,用以指导TBM掘进隧道内的现场施工。以引汉济渭隧洞工程为依托,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围岩级别和不同通风条件下TBM掘进段的施工环境热害扩散规律进行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Ⅳ级围岩中施工时,掘进机段环境空气温度小于28℃,满足规范要求。随着围岩级别提高,掘进面附近区域温度和高温区范围逐渐扩大,最高温度达到50℃,最大热害扩散范围达到165m,最小的通风有效降温距离仅为45m;随着风管出风口风速的增大和送风温度的降低,热害扩散范围逐渐减小,但仍难以使掘进面附近环境温度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在掘进面附近区域采用局部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厂房振动问题为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关键,以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为实例,对地下厂房进行共振复核和振动反应分析评价,在总结国内外控制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该工程的振动控制标准建议值。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机墩结构竖向振幅稍大,需要在结构设计中予以关注;厂房整体结构和主要构件的共振复核满足要求,地下厂房发生共振的可能性较小。振动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幅值均满足所拟定控制标准要求,其中立柱结构的振动均方根加速度偏大,但频率计权加速度幅值较小,可满足要求。针对立柱等局部构件振动反应偏大的情况,探讨了局部加固措施对降低振动强度的有效性,为同类型厂房抗振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适水发展问题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适水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及对象与任务。适水发展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广义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根据水资源条件转变用水模式、优化用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拓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新空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适水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发展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水资源极度短缺、用水压力大、生态持续恶化和非常规资源资源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京津冀协同与可持续发展。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京津冀走适水发展道路的战略对策,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多方面战略性转变,重塑京津冀适水型产业体系,构建适水型现代工业,发展适水型现代农业,建设适水型城市,实现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健康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泥改性土填筑施工质量是影响膨胀岩(土)地区渠道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泥改性土换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路拌法、拌合站厂拌法施工工艺现场碾压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方法——集中场拌法。该方法克服了路拌法和拌合站厂拌法的缺点,已成功运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中,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拱坝混凝土浇筑仓层厚度是影响拱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凝土浇筑仓层厚度高度的突破面临温控防裂、三大高差控制和体型控制等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可以为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进度和经济效益。针对锦屏一级特高拱坝混凝土施工采用4.5m仓层厚度时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工程应用效果显著,可为其它高拱坝筑坝时面临的类似问题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并联泵站群日提水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构建包含各时段泵站运行数、站内水泵开机数、水泵叶片安放角及机组转速4个决策变量的并联泵站群变角变速组合日优化运行数学模型,提出基于二级子系统试验选优的大系统二级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法。通过将原模型进行二次分解,获得以单机组日提水耗电费用最小为目标,各时段水泵叶片安放角及机组转速为决策变量的单机组变角变速组合日优化运行数学模型,采用大系统试验选优法求解。进而通过一系列二级子系统不同提水要求下的优化计算,获得单机组日提水量与提水费用的一一对应关系,原模型即可转化为以并联泵站群日提水费用最少为目标、各机组日提水量为决策变量的聚合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该方法可进一步完善组合工况调节方式下并联泵站群优化运行理论,较由站内单工况优化运行下获得的并联泵站群优化运行效益更为显著。以典型并联泵站群为计算实例,优化结果表明:各日均扬程下满负荷、80%负荷、60%负荷优化运行单位费用较定角恒速运行分别平均节约8.41%、23.07%、32.79%。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后,北京市将形成复杂的供水系统。为适应新的供水系统,基于J2EE分层架构,开发了北京市实时水量调度系统。针对中线实际水量调度的情况,阐述了实时水量调度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以及对水动力学模型接口的封装,展示了实时水量调度系统结合GIS平台与Flash的实现方案。该系统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界面友好,集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显示、查询为一体,将为实时水量调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模拟某基坑开挖过程,重点分析了格形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与应力分布。研究发现,格形地连墙与一般地连墙的位移分布特征不同,墙顶位移较小,墙底位移最大;内外纵墙通过隔墙相连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隔墙因此处于受拉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方案设、基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的论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