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降低坝基扬压力和减少坝基渗漏量,向家坝工程在坝基设置了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等渗控措施。基于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了典型坝段渗流计算模型,采用FLAC3D软件渗流分析模块对坝基渗流场进行了计算,研究了坝基扬压力和排水孔涌水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坝基渗控措施排水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满足大坝安全稳定的要求。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工程渗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有断层带存在的坝基,其防渗帷幕和密集排水孔幕的效果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伊江上游某重力坝基础,利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精细求解技术,建立了伊江上游某坝基渗流场计算模型,分析了断层带范围内防渗帷幕失效和坝基排水孔不同间距条件下的渗控效果。成果表明:断层带范围内防渗帷幕失效,坝基渗流量增大,但扬压力折减系数仍满足设计要求;排水孔幕间距扩大1倍,渗控效果并无明显变化。成果可为类似坝基渗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拱坝运行期,基于拱坝-地基模型,模拟大断层破碎带、主要裂隙结构面等地质构造和排水孔幕等渗控措施,进行三维渗流分析,重点分析坝基帷幕灌浆及抗力体排水洞对坝基渗流的影响,并针对坝肩不同帷幕长度、下游抗力体排水洞布置型式以及坝基帷幕灌浆深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研究,据此确定科学合理的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底山水库右坝肩局部存在中等透水的节理发育带,右坝肩及下游存在渗流破坏风险。为了合理评价水库渗控措施的效果,通过建立水底山库区整体三维渗流模型,开展了天然状态与运行期稳定渗流模拟,优化了岩土层渗透系数,分析了库区渗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防渗帷幕阻水和排水孔幕降压的联合作用下,坝基下游侧扬压力显著降低,同时,帷幕灌浆降低了右坝肩局部地下水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节理发育带渗漏,水库总体渗流量较小,表明工程防排水体系布置合理,对右岸节理发育带渗漏形成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5.
西藏江雄水库坝区防渗设计的渗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贡嘎县江雄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坝基及坝肩岩土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对该坝河床段坝基采用了上墙(防渗墙)下幕(帷幕灌浆)组合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对左右坝肩采用了帷幕灌浆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利用三维渗流理论模型对该坝区防渗处理设计条件下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进行了计算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渗流控制是深冲积层上修建高面板堆石坝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某高面板堆石坝工程为对象,考虑坝体结构、渗控体系、深冲积层以及基岩分布等要素,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然后采用改进节点虚流量法,进行正常运行期的坝区三维渗流特性仿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面板、趾板、防渗墙及灌浆帷幕形成的空间封闭防渗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坝区渗漏,保证坝体及坝基的渗透稳定,但尽管如此,深冲积层的坝基和地质条件复杂的两岸坝肩的渗流控制难度较大,对防渗墙和灌浆帷幕的要求较高,在大坝渗控设计和施工时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新丰江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型的构建,对软岩坝基渗流控制效果进行数值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现有防渗、排水设计可将坝体与坝基岩层内水头值显著减小,有效地降低坝基扬压力,相比于无渗控措施工况,可减小一半的扬压力;依靠排水设施实现坝基扬压力降低,防渗帷幕在坝基扬压力降低方面贡献很小。在已有的渗流控制措施下,当帷幕的渗流系数达到5.5 Lu时,坝体和坝基内等水头线的分布及坝基的扬力值没有显著的改变,而坝基的总渗流量和坝基的排水孔排水量的改变仅为7.1%。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表明,现有防渗、排水系统可降低坝基扬压力,减小坝基渗漏量,帷幕可降低坡坝段坝基扬压力;在帷幕渗透系数为5.5 Lu时,各坝段坝基扬压力变化不明显,坝基渗流量增加9.1%。  相似文献   

8.
三峡大坝基础渗流控制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大坝左#9~右#21坝段基础渗流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排水孔幕的孔距、建基面的高程以及封闭和不封闭防渗排水的型式对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接近实际的设计排水孔距, 用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防渗排水系统的渗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渗透剖面图显示坝基岩体的渗透性很小,但帷幕结合排水孔的防渗排水措施仍是必要的,此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渗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坝基渗流是威胁观音岩水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观音岩水电站坝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多重渗控措施,建立较为精细的坝区三维整体计算模型,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三维非稳态水气两相流渗流模型,对正常蓄水位下的坝基三维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重点分析了典型剖面的渗流特性和渗控措施的渗控效果。分析表明,坝基渗流场中的水头、水力梯度、扬压力、渗流量等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坝基渗流安全稳定构成较大威胁;防渗帷幕和排水系统的渗控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坝基渗流场的分布,渗控布置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和重力坝枢纽布置情况,设计研究提出重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控措施。大坝上游面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坝基由上下游灌浆帷幕、纵横向排水孔幕、渗漏集水井及抽排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抽排渗控系统,经渗流计算和实际监测检测分析表明,大坝渗控系统防渗效果良好,保障大坝蓄水后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渗流场。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通过多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特性以及其中帷幕及排水幕的渗流控制效果,同时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天然水位较高,渗流控制措施对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排水孔的排水减压作用明显,防渗帷幕能够有效降低扬压力以及水力坡降的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另外,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冶勒水电站坝基防渗处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学明 《水力发电》2004,30(11):46-49
冶勒水电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建造于高地震烈度区、深厚不均匀覆盖层上。坝基防渗左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接基岩灌浆帷幕,河床部位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嵌人覆盖层相对隔水层内一定深度,连接渐变为右岸防渗墙接深帷幕灌浆,右坝肩基础最大防渗深度约200m,采用两层合计140m深混凝土防渗墙接60m深帷幕灌浆联合防渗。该坝基防渗处理的设计与施工难度国内外罕见,目前工程进展基本顺利。  相似文献   

13.
详细叙述了防渗墙+防渗帷幕完整防渗体系,并选择9个典型大坝断面,考虑4个边界水头,对各种工况条件下大坝的渗流安全性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防渗墙+防渗帷幕方案,可有效控制大坝渗漏(单宽渗流量小于14m3/d),防止坝基渗透变形,并能有效降低下游坝坡浸润线,坝体和坝基的抗渗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大坝设计规范及水泥灌浆规范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岩石坝基防渗帷幕设计标准、防渗效率、帷幕厚度、质量评估等问题,认为帷幕防渗标准或灌后压水检查的合格标准适当放宽存在可行性,提出了帷幕厚度的理论意义大于工程实践意义的观点,并对帷幕灌浆质量评价准则与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根据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建立了坝址区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正常蓄水、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3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稳定渗流场,获得了坝体和坝基的位势分布、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及渗透流量等。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渗流场符合一般规律,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帷幕等组成的防渗系统可消减水头84%以上,其作用明显;混凝土面板及坝基防渗帷幕的渗透坡降较大,垫层、砂砾料区等的渗透坡降很小,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均小于材料的容许渗透坡降,大坝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徐年丰  周和清 《人民长江》1997,28(10):18-20
根据三峡大坝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试验分析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大坝基础处理设计,包括选定利用微风化岩体,部分利用弱风化下部岩体的基岩利用原则,提出封闭抽排的基本渗控方案及湿磨细水泥灌浆,高压化学灌浆,预应力锚索加固,开挖回填,排水降压等基础加固处理措施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克孜尔水库F2断层与副坝右坝肩轴线呈70°夹角穿越坝基,影响宽度约90m。由于该断层带基岩主要以泥岩、沙岩为主,遇水易软化,饱和抗压强度低,且基岩易溶盐含量较高,水库蓄水后地下渗水形成的环境水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强侵蚀作用,导致原基础帷幕防渗体防渗效果下降。为防止渗水沿F2断层带继续向下游扩散,影响方山南岸坡稳定,经方案比选后确定进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本文从防渗墙设计、试验段及其他槽段施工、混凝土底板预钻措施、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坝基防渗中灌浆帷幕与排水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不同渗透特性的坝基中,灌浆帷幕和排水的作用与效益。提出:对于不同渗透系数的坝基所设置的帷幕深度,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帷幕与坝基渗透系数的相对值,是确定记渗效果的主要参数,而且在弱透水是层中帷幕的作用较小的;坝基排水的作用是缩短渗径、增大渗透坡降,而使扬压力迅速消散于排水中;虽然坝基的强弱透水性不同,但其排水降压效果上同的,中介所要求排走的流量不同,强透水基础要求排走的流量多、而弱透  相似文献   

19.
构皮滩水电站防渗帷幕线上存在复杂的岩溶系统。针对该种岩溶坝址,设计采用了渗压计、测压管和量水堰等组合形式的渗流监测系统,对坝基渗流进行全方位监测。水库蓄水期,坝基渗透压力与库水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但最大渗透压力增加值仅为库水位上升值的20%左右;水库蓄水完成后,坝基渗透压力与库水位的变化无明显关联。监测成果表明,工程防渗帷幕及岩溶封堵后整体防渗效果明显。监测系统为评价工程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