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某在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下游右岸分布一古滑坡,威胁泄水消力塘及下游泄洪河段。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滑体局部充水,滑带土完全饱和工况下,滑坡体处于临界状态,存在滑坡失稳可能,须对滑坡体降雨入渗特性做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对滑坡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对降雨工况条件下滑坡体的渗流场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至滑坡完全饱和的工况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缅甸道耶坎引水洞进口左侧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和现场详细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通过对滑坡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物质组成特征、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通过离散元数值分析法对滑坡体进行仿真模拟,对滑坡体内的应力、应变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冯永  侯元恒 《人民黄河》2012,34(7):146-148
以FLAC3D数值模拟计算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某工程滑坡实例,从动力角度对地震作用下滑坡体稳定性和动力响应,以及设置抗滑桩后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滑坡(无抗滑桩)产生的最大总位移、最大水平位移均位于滑坡体的中后部;滑坡(无抗滑桩)水平位移在地震作用结束后,仍呈发散趋势,滑坡体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后续变形将继续发展;设置抗滑桩后,滑坡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总位移相比设桩前滑坡体位移量明显减小,设桩后滑坡体内剪应变集中区域明显减小;在抗滑桩加固后,滑坡体的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呈现收敛趋势,滑坡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库水作用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稳定性影响,采用含软弱夹层的滑坡模型进行库水升降作用试验,测量了库水升降过程中滑坡体内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滑坡体内若干部位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时,库水浸泡滑坡阻滑段导致阻滑力降低,滑坡稳定性随之降低,引起滑坡产生位移变形;库水上升过程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分为稳定、缓慢变形及整体滑移阶段3个阶段,3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及变形特征,也反映了滑坡体稳定性随库水上升而下降的过程;滑坡体中软弱夹层为滑坡体内的薄弱部位,是决定滑坡稳定性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5.
涔天河库区雾江大型滑坡体治理及涌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江滑坡总体积约为1327万m~3,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岸上游590m处,为典型古老大型滑坡体,长期处于缓慢蠕滑变形状态。涔天河水库扩建时通过分析滑坡的滑移模式与现状稳定状态,并进行反演与仿真,系统地分析了工程蓄水及运行时滑坡体的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滑坡失稳涌浪及淤塞影响等敏感性分析,最终系统地提出了滑坡体治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为背景,针对乐昌峡库区水位的因防洪及发电因素而产生上下波动,对库岸鹅公带滑坡稳定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计算了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体安全系数受库水位下降速度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滑坡体不同渗透系数的实际瞬态渗流场,对滑坡体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库区降水速度和渗透系数与鹅公带滑坡安全系数之间的相关规律,对乐昌峡库区鹅公带滑坡稳定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滑坡体水岩作用机制与变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岩作用对滑坡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水岩作用的材料力学效应、水力学效应、化学效应及地震效应4个方面对某滑坡体的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中前3种作用机制对滑坡体的变形演化与复活关系最为密切。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变形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认为,滑坡发育的基本条件有软硬相间的有利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条件等;滑坡发育的诱发因素有降雨、水库蓄水及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恩子坪2#滑坡体位于白鹤滩水电站下游约8.6 km处,属于典型的基岩—顺层滑坡。为了研究该滑坡体的变形破环特征,通过物理模拟试验从成因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勘察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述了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的位移、应力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物理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是分析滑坡成因机制的有效途径;滑坡体的位移量由基岩到滑体逐渐增大,洪水位工况下最大位移量为185 cm,其变形主要发生于滑体;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滑坡体的水下堆积物处。自然状态下,滑坡体基本稳定,安全系数为1.065 6;洪水位工况下,滑坡体安全系数降低至0.76,此时,滑坡体趋向于不稳定,滑体前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下滑。通过对典型滑坡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可为类似破坏机制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信文 《人民长江》2011,42(3):27-29
为了弄清水布垭库区马干塘滑坡的成因并分析其稳定性,采用野外现场调研、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等研究方法,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以及结合现阶段变形情况,对滑坡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的形成经历了清江河流向下切割、崩塌堆积和清江继续下切、崩塌再次堆积两个阶段;目前,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局部存在次级滑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李毅  周围  顾峰  伍小林 《水电站设计》2012,28(4):106-108
结合木里县盖地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及地震条件等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滑坡体总体特征及滑坡变形特征,对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荃  胡建华 《人民黄河》1999,21(2):25-2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经过十年超前期规划研究,提出通表河歇马-直门达,雅砻江宜牛-仁青里,大渡河灯塔一斜尔为引水河段,黄洒贾曲口以上为受水河段,通过大量方案比较,以通天河歇马,治家,同加,联叶,雅砻江县温波,长须,大渡河斜你 坝址较好,并以此选手要 线路方案为基本方案作进一步比较,提出通天河同一雅-黄自流,雅砻江长-恰自流,大渡河斜-贾抽不为代表性方案,通过规划工作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疆则克台堰塞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则克台堰塞湖是加郎普特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形成的,严重威胁着下游则克台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分析堰塞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从渗透稳定性、抗冲刷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堰塞体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整体失稳和管涌潜蚀失稳的可能性很小。在地震工况时,下游坝坡发生局部塌滑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影响坝体整体稳定,坝体可能的失稳方式为漫顶冲刷破坏。  相似文献   

13.
石振明  熊曦  彭铭  林铭郎 《水利学报》2015,46(10):1162-1171
堰塞坝是由滑坡体土石材料快速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充分固结,坝体结构松垮、组成物质松散,材料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很可能存在由大颗粒组成的高渗透区域,在堰塞湖蓄水的高水头作用下可诱发渗流破坏(如管涌),进而导致坝体失稳。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红石河堰塞坝为例,通过分析高渗透区域对红石河堰塞坝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考虑高渗透区域存在的堰塞坝渗流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渗流失稳定义为管涌和边坡失稳的循环发展过程,并针对土体材料和水力学参数设置管涌和边坡失稳临界条件用于判断渗流失稳发展情况。通过对红石河堰塞坝的分析发现,高渗透区域的存在对堰塞坝的渗流稳定是不利的。高渗透区域越长、渗透性越高、其位置越靠近坝体下游坡脚,堰塞坝的渗流稳定性越差。由于红石河堰塞坝坝宽坡缓,高渗透性区域的存在可引发局部管涌,但不会发生管涌及边坡失稳破坏;当坝顶宽度较小、下游边坡比较大时,坝体发生管涌和失稳连续破坏,最终导致漫顶溃坝。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清江水布垭水电站为高面板堆石坝,位于大坝下游的古树包滑坡体,于2001年1月发生了整体滑坡。由于安全预报及时,滑坡体上居住的300多人得以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滑坡造成大坝施工交通公路被迫一度中断。经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对滑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工程加固和生态环境防护措施。通过深部位移监测反映,滑坡体目前压缩变形较大,未发现新的滑动面。滑坡体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青岩岭滑坡距离涪江铁笼堡水电站下坝址8 km,目前还存在变形迹象,水库蓄水后存在大规模失稳的可能。因此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其塌岸范围预测十分重要。根据青岩岭滑坡的特征,综合运用刚体极限平衡和有限元两种方法,对滑坡在5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图解法预测坡体塌岸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金坪子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河段河谷地貌演化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面搜集地质测绘与勘探、系统测年、岩土试验 等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金坪子滑坡的地质背景、滑坡分区及特征,分析研究 了金坪子滑坡的形成机制及金沙江金坪子河段河谷地貌演化过程,明确了滑坡主体位于金沙 江古河槽中且处于稳定状态的结论,为乌东德梯级开发的确立和坝址比选奠定了基础,也为 乌东德梯级河段乃至金沙江流域河谷发育史的研究积累了重要技术资料,其成果与经验可为金沙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类似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汊河道的分流比理论,综合斜条分法和水阻力影响等经典滑速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分汊河道的涌浪远场传播计算方法。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磨古倾倒滑坡体为例,考虑磨古倾倒滑坡体至两河口水电站坝前河道分汊的实际工况,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两河口库区磨古倾倒滑坡体涌浪产生和传播特征,得到了二期蓄水位2785 m 工况下2 种典型滑坡滑动模式涌浪的初始浪高、坝前浪高及大坝爬高。结果表明:滑坡沿折断带滑动时滑坡涌浪至大坝浪高为9. 32 m;沿强弱倾倒分界面滑动时滑坡涌浪至大坝浪高为14. 73 m。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害,利用遥感对堰塞湖的动态范围进行监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基于堰塞湖在光学遥感图像和雷达图像上的分布特征,为满足全天候实时监测的要求,本文建立了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微波数据进行堰塞湖监测的技术流程,阐述了从原始数据获取到堰塞湖面积范围确定的步骤。最后分别以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为例,对“5. 12"汉川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动态范围信息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出适用于堰塞湖溃决模拟仿真的方法,在系统梳理FREAD溃坝洪水分析体系DWOPER、DAMBRK、BREACH和FLDWAV模型的基础上,对各模型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基于各模型的功能特点,联合使用BREACH溃坝计算模型及FLDWAV洪水演进模型反演了尼泊尔逊克西(Sunkoshi)堰塞坝的溃决过程。结果表明:逊克西堰塞坝溃决过程历时68 min达到溃决洪峰流量1 794 m3/s,考虑到支流入流的情况,溃决洪峰历时154 min演进至下游37.9 km处的库帕瓦加特(Pachuwarghat)水文站,计算流量结果与该水文站实测数据较为一致,从而验证了联合使用BREACH和FLDWAV模型进行堰塞湖溃决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类似堰塞湖溃决的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旭龙水电站库区岸坡陡峻,不良地质体发育,为确保水电站正常运行,准确评价不良地质体稳定性和滑坡堵江及涌浪风险至关重要。经工程地质测绘确定库区分布18处不良地质体,均为第四系堆积体,蓄水前稳定,不存在堵江风险。蓄水后有8处堆积体可能存在变形破坏,其中7处堆积体可能发生塌岸,规模小,不会堵江;16#堆积体可能发生滑坡,规模较大,可能堵江和产生涌浪。利用GeoStudio软件对16#堆积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分析模拟法和潘家铮法对滑坡堵江风险进行了预测,并利用滑坡涌浪经验公式分析了涌浪对滑坡区、水库上下游岸坡和大坝的影响。结果表明,16#堆积体失稳不会造成堵江,滑坡涌浪不会影响大坝安全。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金沙江上游相关工程的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