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洪泽湖与骆马湖水资源综合分析,发现两湖水系存在丰枯不同步的情况,且两湖连通河道满足水资源联调需求。本文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与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原理,研究建立了洪泽湖与骆马湖水资源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并采用逆时序倒推法制定了两湖水资源调度控制线,为两湖水系水资源耦合模型计算提供依据。根据两湖长序列来水资料和用户2020规划水平年需水预测,进行两湖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计算。研究成果为两湖水系水资源调度预案编制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优化了两湖水资源配置,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有助于缓解两湖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洪泽湖、骆马湖分别是江苏省淮河流域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中重要的具有调蓄作用的湖泊。基于洪泽湖、骆马湖1959~2013年逐日入湖径流资料,采用双Y轴坐标作图法、经验频率法定性定量分析两湖入湖径流的联合概率分布,提出并利用"距平脉冲曲线"分析两湖径流丰枯水年变化规律及组合特征。通过分析两湖径流丰枯组合特性,以期为开展江淮沂多水源联合调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成果分析了洪泽湖、骆马湖来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丰枯组合特征,为不同水源时空差异分析与互补调控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的三种两湖来水预测模型,分析了江水北调与南水北调受水区需水现状,以河段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了需水预测模型。以系统总缺水量和引江抽水量最小等作为目标,研制江淮沂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开发了"江-河-湖-梯级闸站"调度系统软件,提出了江淮沂多水源联合调度规则。提出了水情急转强度的概念,建立了水情急转  相似文献   

4.
含跨区域调水的多水源水库群系统调度决策中需协调保障供水效益与降低供水成本的多目标矛盾,在综合考虑本地水资源与外调水资源供水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引调水成本的相对高低提出供水成本递增的多情景分层优化模型,以降低系统总缺水率为优化目标、限定外调水量为约束条件,分情景求解多水源联合供水方案并分析目标间矛盾关系。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江苏段及洪泽湖、骆马湖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系统调度为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两湖的本地水资源能满足平水及以上年型的用户用水需求;(2)当洪泽湖遭遇偏平及以上量级来水,且相对骆马湖来水丰沛时,启用洪泽湖向骆马湖调水可降低公共用户及骆马湖周边用户缺水量;(3)在现行协议供水量条件下,引调江水可解决洪泽湖、骆马湖枯水年型组合下的缺水问题;(4)多年平均条件下,引调0.6倍协议引江水量是均衡考虑降低系统缺水及引江水成本的折中方案。模型可为跨区域调水系统中多种水资源工程水量联合调度决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洪泽湖1959~2013年、骆马湖1965~2013年逐日水位资料,通过定义水情急转强度及临界水位变率,分析淮河和沂沭泗水系水情急转现象(分旱涝急转和涝旱急转两种类型),并结合多年调度实践,开展两湖水情急转规律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淮河流域防汛防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两湖”死鱼事故的发生洪泽湖、骆马湖是淮河下游的两大调节湖泊,又是淮北平原的重要水源之一,对淮河流域下游区的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洪泽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泊,素有“日出斗金”之称。但是,近几年来“两湖”较大范围的死鱼事件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的建成,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初步形成,长江上游水库群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生态环境保护、"两湖"等方面对水库群调度的需求,建立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体系,提出了充分发挥水库群综合效益的联合调度运行原则、方式和方案,可为流域层面科学统一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HEC-HMS模型在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EC-HMS水文模型系统,利用HEC—GeoHMS模块,由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及东平湖上游数字流域,并对每个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模型考虑了流域内水利工程及河道取水的影响。结果表明:HEC-HMS模型应用方便,对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计算结果和观测入湖流量有较好的拟合,能为东线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区间来水模拟预报。  相似文献   

9.
《治淮》2008,(10)
淮河流域现有较大湖泊: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邵伯湖、白马湖、成子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最大的三个湖泊是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其中,洪泽湖面积2068.9平方公里,在我国淡水湖泊中排行第4  相似文献   

10.
王飞 《江苏水利》1998,(4):24-24
宿迁市位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淮沭河纵贯南北,新沂河横亘东西,西北是骆马湖,东南有洪泽湖,怀洪新河、奎濉河、徐洪河穿境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宿迁是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同时,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受地理环境和调蓄能力限制,可利用的水较少,高亢地区看见水而用不上水,因此水资源也较为紧缺,人均、亩均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资源供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高含沙水质,给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通过水库模拟调配,研究黄河三门峡以下流域在不同状况下水资源的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三门峡和小浪底两水库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三门峡以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但在来水较枯的年份,水资源供给仍然紧张;②小浪底水库采用多年泥沙调节的运用方式既保证了下游输沙生态用水、减少了泥沙的淤积,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③由黄河下游向外流域调水,可引用的水量既少又不稳定,因此在枯水期过多地引水只能加重黄河下游自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 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 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水量最少、泵站能耗最小和湖泊不平衡量最小的泵站-湖泊联合调度方案。分析 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行的不同典型运行工况,以自流引江工况为例讨论考虑湖泊调蓄的旬水量调度方案的优势。 结果表明,考虑湖泊调蓄的调度方案能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泵站总输水能耗,可为引江济淮工程运行调度 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湖泊在自身形态、功能和水循环特性上与天然湖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湖泊主要靠人工引水来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现有天然湖泊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城市湖泊。根据满足城市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水要求,以防洪控制、水质控制和景观水位控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确定城市湖泊需要引水量和引水水质的计算模型。经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生态环境需水实证分析,取得了实用性成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4.
水温变化特性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供水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来水和外流域调水为主,调水时段多为每年冬季,水源供给时间相对集中。衡水湖水体水温与其他湖泊有所不同,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多高于一般性湖泊。通过实测资料对衡水湖内水温及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对比,阐明了水温变化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为制定衡水湖生态系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断流及水资源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黄河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黄河断流的状况、原因及其影响.认为黄河断流的成因主要是水资源供需失衡和对水量的调控能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以丰补枯作用.造成黄河径流变化的原因:一是近期水量偏少,使黄河处于枯水期;二是人类用水的需求及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从可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角度出发,提出加强黄河水量实时调控,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坚持“开源节流,节流为主”的综合治理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6.
Zhang  Libing  Kang  Chuanyu  Wu  Chengguo  Yu  Haiguan  Jin  Juliang  Zhou  Yuliang  Zhou  T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22,36(12):4677-4696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As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ject, reservoir regu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surance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相似文献   

17.
黄会勇  张娜  万蕙  李波  曾思栋 《人民长江》2018,49(18):15-19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其引水规模的确定涉及到长江三峡水库水源区、汉江流域以及中线工程受水区等,具有分析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边界条件复杂等特点。在预测中线工程受水区2030年水平年需水量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江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以及中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通过长系列水资源联合调节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引江补汉工程的引水规模,并对各个方案的引水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Vuoksi watershed in eastern Finland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ies to adapt lake regulation to the projected changes. A conceptual watershed model and several climate scenario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ree lakes in the Vuoksi watershed for 2010–2039, 2040–2069 and 2070–2099. The adaptation possibiliti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lternative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Lake Pielinen the impacts of these water level changes on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ndicators were assessed with two different outflow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limate change will alter snow accumulation and melt and therefore cause large seasonal changes in runoff and water levels. Runoff and water levels will decrease during late spring and summer and increase during late autumn and winter. In some lakes current calendar-based regulation practices and limit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ast hydrology, may not be appropriate in the future. Modifying the regulation practices and limits is a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way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根据跨越式发展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性,并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该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和配置机制;在水资源系统概化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水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推荐配置方案和配置格局,分析了重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水资源保障及调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