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营凹陷是由西部和北部的伸展边界断层控制发育的复式半地堑。凹陷北部边缘的陈南断层(带)、西部边缘的平南断层(带)和高青断层等主干边界断层的产状多变。在区域尺度上,主干边界断层总体走向西段为北东向、中段为近东西向、东段为北西西向;在制图尺度上,断层面为呈波状起伏的铲式断层面,发育有侧向和斜向断坡。不同走向的断层在古近纪同时具有正断层位移特征,显示出双向伸展的构造变形格局。对主干边界断层上盘的层序充填特征及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的分析表明,始新世主干边界断层主要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位移,渐新世主要为近南北向伸展位移。这种双向伸展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可以用区域北西—南东向引张作用和北北东向深断裂(如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诱导的近南北向引张作用的双重动力学过程叠加来加以解释。图4参13  相似文献   

2.
青东地区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穿过青东地区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东地区新生代主要发育北西、近东西、北北东、北东(东)走向断裂;北西及多数近东西向断层在新生代继承性活动,在孔店组沉积时期活动最强烈,同时控制了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北西向盆地格局以及孔店组残留厚度最大、沙四段减薄的沉积特征;北东(东)向断层大多形成于古近纪,在沙四段沉积时期强烈活动,并控制了沙三段沉积时期以及之后北东(东)向盆地格局、与沙三段相比沙四段残留厚度有所增大(小于孔店组)、沙二段继续减薄、沙一段—东营组缺失的沉积特征;自下而上残留厚度最大地区逐渐向北迁移,地层展布方向具有由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由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逐渐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饶阳凹陷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阳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新生代箕状断陷,内部发育了一系列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主体。统计各层位四级断层的走向得出,古近纪由早至晚伸展方向由近东西向到北西–南东向再到近南北向顺时针旋转。右行走滑构造也很明显,表现为雁列构造、帚状构造、花状构造、主断裂尾部构造等主断面陡倾,主要形成于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期。马西、河间、留路等主控断层的坡坪式形态和伸展活动,导致了自东向西依次为断裂构造带、主洼槽带、中央潜山带、次洼槽带、斜坡的规律性分布。北部主滑脱面深度大,为基底掀斜翘倾区;中部主滑脱面深度较大,为基底断弯区;南部主滑脱面深度较小,为盖层滑脱断褶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对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坪—牛中地区新生代北西—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进行研究。牛中地区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于渐新世,渐新世至中新世在东坪、牛中地区发育一系列压扭断裂相关褶皱;中新世之后,随着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持续扩展,阿尔金山前带近东西向断裂开始大规模发育,近东西向断裂的活动及牛中北部基岩的大规模隆起承受了牛中地区的大部分压扭分量,导致牛中地区北西—南东向断裂于中新世后活动明显减弱。继承性的侏罗系凹陷中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断裂是东坪、牛中地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油气充注时间与北西—南东向断裂及其相关构造形成时期匹配较好,断裂相关背斜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其中,牛中地区中新世以来受新生代构造影响较小,有利于气藏保存。图8参37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西部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其古近纪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研究不仅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深入分析渤海湾盆地和郯庐断裂带的成因演化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系统解释和编图、同沉积断裂系统与沉积厚度关系分析、断层活动强度统计等方面研究,认为辽河西部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两期变形叠加过程。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始新世,包括初始断陷期(Es4)和强烈断陷期(Es3)两个阶段,形成北东向主干断层及东断西超的半地堑世组合,控制北东向沉积中心的展布;晚期走滑变形发生在渐新世东营期,使先存北东走向基底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位移,并诱导盖层形成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组合,从而形成南部张扭沉降、北部压扭隆升的构造格局。Es1-2期是从伸展变形向走滑变形发展的过渡时期,构造活动微弱。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沙箱实验证明,始新世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弧后拉张作用控制,而渐新世走滑断裂系统则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控制,动因来源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产生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3组基底断裂,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岭凹陷发育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控制北西向次级断层带的形成;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沿嫩江存在一条北北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与北东向的哈拉海等基底断裂共同作用,使次级断层展布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北西、南北向次级断层对形成大面积断层岩性油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北西向基底断裂呈右行走滑性质,主要起到调节北东向断裂带延伸方向的作用;北东向断裂带、近南北向的嫩江断裂带附近是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系统分析。二号断裂主要受新生代两期伸展活动的影响:早始新世,受北西-南东向伸展应力控制,基底断层复活,形成北东向的单一、连续大断层;渐新世中、晚期,伸展应力转为近南北向,基底断层活动减弱,上部盖层内发育分段式、雁列式断层,断层联接部位形成变换斜坡,并控制了B洼流沙港组一段的重力流沉积体发育。西北物源大型三角洲经由各分段断层间的变换斜坡进入B洼,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二次搬运形成富砂湖底扇,钻井证实B洼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体呈北东向平行于二号雁列式断裂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该认识为深洼带流沙港组一段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泊尔江海子断层构造特征,基于区域动力学机制深入认识断层演化规律,分析断层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现今的泊尔江海子断层由5条次级孤立断层相互连接而成。海西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呈分段式逆冲活动,侏罗纪晚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发生大规模的逆冲运动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又在早白垩世—新近纪的多期伸展—挤压旋回中发生构造反转和改造,形成现今断裂构造格局。②太原—山西组沉积期,泊尔江海子断层的传递带与南部沉积体展布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相邻断层间的传递带或不活动断层控制南部大型沉积体的发育及展布。  相似文献   

9.
喜山运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认为喜山运动在松辽盆地可分为3幕;第一、第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北东-南西向;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或近东西向;第三幕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圈闭及其中的油气再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松辽盆地第三系为压陷盆地沉积,表现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区可作为物源区。松辽盆地第三系构造变形椭球体反映在老第三系沉积中晚期(43Ma以来)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在白垩纪末的挤压作用下,中浅层构造不断壮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中浅层断层为多期断裂活动的叠加产物,不同时期的断层具有各自的延伸特征:青山口组沉积期在近东西向伸展应力作用下,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层;姚家组沉积末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只发育近东西向断层;明水组沉积期以后在近南北向左行压扭应力作用下,主要发育北北西、北西向断层。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使松辽盆地开始进入生烃高峰期,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形成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0.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在中非剪切带剪切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裂陷活动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个阶段,主要形成南北和北西-南东走向两组断裂。福拉凹陷构造格局受南北向断裂控制,凹陷内二级构造带的发育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福拉凹陷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富集带,多旋回构造沉降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构造斜坡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南断阶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定量研究高邮凹陷油气主要运移期晚始新世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油凹陷南断阶该时期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沉积早期活动断层数量较多,晚期单条活动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三垛组沉积期活动的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断阶西部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大于东部,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翠梅  刘晓峰 《石油学报》2012,33(4):581-587
边界断层特征对于盆地演化历史与成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边界西南庄断层(XNZF)和柏各庄断层(BGZF)的关系,通过边界断层不同区段上产状、活动差异性分析以及与沉积中心和同沉积断层的空间匹配关系,揭示盆地古应力场演化和边界断层的性质,提出南堡凹陷的成盆机制。地震水平切片、重力异常分布和地震剖面显示了XNZF和BGZF在交汇处连续过渡,不存在主次分级和相互切割,表现为同一条断层(简称为西-柏断层)。但西-柏断层的XNZF区段断层倾角小,走向曲折,断面弯曲;BGZF则相反,倾角大,走向和断面平直。边界断层古落差的计算表明,XNZF古近纪整体活动强烈,BGZF仅始新世末期-渐新世在高柳构造带活动强烈。对比同沉积断层、沉积中心与边界断层三者的空间匹配关系发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时期,受NE向同沉积断层控制,沉积中心呈NE向展布,说明盆地呈NW向伸展;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东营组(Ed)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展布有NE和NW两个方向,盆地NW向断层左旋走滑作用强烈,并伴随NW向伸展;新近系馆陶组(Ng)沉积以来,沉积中心受NEE和NW断层联合控制,表现为持续的走滑伸展作用。相应地南堡凹陷应力场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弱转换伸展期、强转换伸展期和稳定转换伸展期。研究认为XNZF沿BGZF左旋走滑方向上的伸展形成了南堡凹陷,提出了南堡凹陷古近纪新成因模式--转换伸展断层终止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断层所切层位,将高邮凹陷内断层分为3种类型:I型至少切割中、下构造层;II型切割中、上构造层;III型切割下构造层.凹陷不同部位断层组合形式具有明显差异,凹陷边界断层主要以铲式扇为特征,内部以次级地堑、地垒式低幅度凸起和箕状半地堑等为特征.不同时期断层的活动性和构造样式是凹陷构造演化的反映:泰州组-阜一段沉积时期,凹陷向NNW方向坳陷伸展,断层规模和数量较小;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继承前期伸展方向断陷伸展,凹陷南部边界断层开始强烈活动;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期,逐渐转化为NNW-SSE方向双向伸展断陷活动阶段;盐城组沉积以来,进入整体坳陷阶段,大规模断裂活动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是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早期勘探主要围绕古近系泰州组展开,阜宁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皮厚肉薄",资源有限。通过解放思想,转变勘探思路,海安凹陷南部阜宁组相继发现了张家垛、曲塘、向阳—胡集3个含油气区带,"十二五"期间累计提交探明储量达1353×10~4t。通过海安凹陷南部岩性油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海安凹陷南部存在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封存箱"生、储体系,具有高效排烃、高效富集的特征,重新计算海安凹陷曲塘次凹资源量达9000×10~4t;(2)建立了海安凹陷南部滩坝砂沉积模式,曲塘次凹滩坝砂发育,坝砂呈现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集中分布于北部张家垛曲塘地区,南部以滩砂为主;(3)海安凹陷南部生烃期、排烃期与阜三段圈闭形成期时空匹配关系较好,有利于形成阜三段滩坝砂岩性油气藏;(4)平面上油藏围绕生烃洼陷展布,受沉积微相控制;纵向上主要生储盖组合决定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层位。长期活动断层为输导断层,控制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6.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利用构造剖面复原等方法,探讨次级洼陷结构特征与控洼断裂差异演化过程。研究认为,渤东凹陷共发育6个次级洼陷,凹陷结构由北到南表现为单断半地堑区、半地堑—地堑过渡区、不对称双断地堑区的差异变形规律。渤东凹陷发育3类(伸展、走滑、叠合)、3组(NNE向、NE向、NW向)断裂,NNE—NE向伸展断裂为主干控洼断裂,NW向伸展断裂规模小,切割洼陷,走滑断裂早期局部表现为控沉积的伸展性质,晚期强烈走滑改造地层展布格局。受控洼断裂的差异演化控制,古近纪次级洼陷演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沙四段—孔店组沉积期为初始断陷阶段,NE向伸展断裂为主控,NW向断裂切割洼陷,呈“南北分区”特征,沉积中心位于东北部;沙三段沉积期为强烈断陷阶段,NNE向伸展断裂变为主控,NW向断裂减弱;沙一段—沙二段沉积期为热沉降阶段,NNE向伸展断裂仍为主控;东三段沉积期为断陷强化期,NNE向主控断裂剧烈活动,呈“东西分带”特征,沉积中心已经迁移至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东营-惠民凹陷孔店期原型盆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惠民凹陷隶属渤海湾盆地,位于济阳坳陷的南部,古新统和始新统的下部的孔店组中已获工业性油气流。孔店组的含油气远景与控制形成油气藏各要素的孔店期盆地原型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分析构造演化剖面沉积相图,认为孔店期原型盆地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盆地长轴方向整体为近东西向,主要的控制性断层是北东东向的宁南断层、无南断层西段和陈南断层西段,北西向的陈南断层东段、无南断层东段和石村断层有重要影响。北西向构造的影响在东部大于西部,孔店早期大于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由安第斯型向西太平洋型转化导致上地幔隆升作用的加剧和郯庐断层由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的转化是东营—惠民凹陷孔店期盆地发育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9.
烃源岩是凹陷评价的核心,在发育多套烃源岩的断陷盆地中,优质烃源岩发育常受控于构造迁移。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从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1)阳江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为自东向西依次裂陷,构造活动与沉积沉降中心自东向西发生迁移变化;早文昌沉积期东北端先行裂开,在NW—SE向伸展应力作用下主要发育NE—NEE向断裂,沉积沉降中心主要在凹陷东北端的恩平20、21洼,受边界断层控制明显;晚文昌沉积期,构造应力转变为近SN向拉张,阳江凹陷东北端先期活动较强的NE—NEE向断裂活动渐弱,而凹陷中西部近EW向、NWW向断裂活动渐强,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中西部的阳江24洼;恩平沉积期,裂陷作用继续向西拓展至西部的阳江33洼。(2)阳江凹陷的构造迁移与各洼陷距离阳江一统断裂的距离及先存断裂发育与活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构造迁移导致烃源岩的分布、质量和资源丰度整体上也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根据构造迁移及烃源岩发育等新认识,认为阳江凹陷东北部的恩平20、21洼是阳江凹陷勘探潜力最大的2个洼陷,北部的恩平14洼...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源岩系;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挤压盆地。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盆地沉积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叠合其上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对侏罗系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促进了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及其组合特征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