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国平 《青海石油》2003,21(4):15-18
利用虚震源法及地震勘探原理求取了水平界面及倾斜界面非纵时距曲线方程及相应的动校正公式,并探讨了垂直偏移距离的增加对动校正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指导我们在野外地震施工中,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垂直偏移,并可适当增加垂直偏移的距离.保证覆盖次数,避免因过多使用加密炮点而造成地震剖面的“缺口”现象。  相似文献   

2.
速度随炮检距变化(VVO)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地震勘探所面对的地表和地下情况越来越复杂,而勘探目标却要求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更详细和更精确的信息,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在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处理中,必须考虑到速度随炮检距的变化,对双曲线型时距曲线加以改进,开成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时距曲线。本文在旅行时计算公式中引入炮检距的四次项,并采用速度梯度概念来描述速度随炮检距的变化,阐明了其系数的物理含义,提高了复杂介质速度信息的精度,增加了速度分析结果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拖缆地震数据采集中,当震源激发后,检波器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拖缆一直在运动,检波器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地震反射旅行时误差,影响后续地震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时移地震资料匹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校正检波器移动引起的旅行时误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炮检距、船速和叠加速度计算检波器移动造成的旅行时误差,得到的校正时差是时变的,与炮检距和船速成正比,与叠加速度的平方成反比。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检波器移动时差校正可以改善动校正后CMP道集的拉平程度,提高速度谱的聚焦度,同时为后续地震数据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遵循反射地震数据叠前偏移可分步描述的思想,即动校正+叠加+叠后偏移,根据叠前观测波场、零炮检距波场和叠前时间偏移波场之间的坐标位置关系,通过波场变换实现了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和叠前时间偏移。计算实现简单,只是空间方向的Fourier正反变换与时间方向的积分,并且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与叠前时间偏移计算量基本相当,计算没有任何关于小炮检距近似或小反射倾角近似假设。最后讨论了这种方法在研究保幅成像、地震道插值等方面的应用可能以及处理实际地震数据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是后续处理、解释的基础和保障,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炮点位置偏移是重要一项。在地震数据现场采集过程中,由于地形及人员疏忽等原因,易导致炮点实际施工位置偏离当初设计,对后续动校正、同相叠加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连续产生废炮等现场施工事故。通过深入探讨最小炮检距道性质,提出一种实时检测炮点位置偏移及校正方法,通过对比由理论初至确定的与由实际初至、道集能量确定的最小炮检距道的一致性,快速检测、判定炮点位置是否偏移,并根据计算的偏移量,自动进行校正。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快速监控炮点偏移,完全满足现今高效地震采集条件下现场实时监控采集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大炮检距地震资料动校正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DIX双曲线公式拉平同相轴,但应用DIX双曲线公式有两个前提:①各向同性层状介质;②中、近炮检距检波排列。当我们对高速层下地质目标进行勘探时,常采用较长的检波器排列,以获得高速层下有效反射波,这时对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应用DIX公式进行校正就会带来大的误差,必须采用多项式高阶拟合的方法。本文通过水平层状介质模型正演,对大炮检距地震资料进行动校正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对大炮检距地震资料动校正时并不是用的阶数愈高,动校正的精度就愈好,并且平移双曲线法也不是时时最优。在暂不考虑介质各向异性的影响下,多项式高次项系数是大炮检距动校正的关键影响因素,它决定实际处理大炮检距地震资料时应采用的动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软件包“STATPR”可通过专用电子计算机解释共深点资料,其目的是研究上部剖面。无论是利用爆炸震源还是非爆炸震源所得到的野外共深点的普通地震图初始记录,都可作为原始资料。软件包的主要功能: ①以自动方式或交互方式,利用共炮点记录的地震图或给定时间窗口的等炮检距测线进行同相轴追踪;②在屏幕上校正初始和随后到达的追踪同相轴,并从中选择出剖面上部不同类型的相应波(直达波,折  相似文献   

8.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常规的反射数据处理都假定介质为各向同性。现已发现,各向异性会影响处理和解释的效果,如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偏移等。因此,对于许多处理和解释,了解反射波时距曲线极为重要。本文研究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走时曲线计算,给出了精确的时距曲线方程,推导了相应的走时近似公式,它可用于小炮检距的走时计算。在大炮检距情况下,对于准P波,可用一解析校正计算;对于准SV波,则可用多项式拟合法来处理。数值计算所得的走时曲  相似文献   

9.
提高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在地震偏移成像广义空间分辨率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辨力理论实现反动校正拉伸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水平叠加和实现最佳分辨率地震成像。文章以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分辨率随炮检距增大而降低为理论依据,说明动校正拉伸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广义分辨率公式导出了非零炮检距各地震道相对于零炮检距地震道的拉伸因子。利用这个拉伸因子可将动校正后的拉伸波形校正为等价的零炮检距地震道的子波,与常规的水平叠加相比,拉伸校正后CMP道集的叠加剖面分辨率明显提高。文章从偏移成像分辨率理论出发提出了根据反射波的地质参数选取偏移孔径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试算证明了实现高分辨率最佳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型的炮检距均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制作了具有不同地层参数的理论模型,研究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研究文中所提出的炮检距均衡方法,目的是要校正剩余振幅误差,即在做完与炮检距有关的处理后依然存在的振幅误差。炮检距均衡是通过确定实际背景地震反射的AVO响应与相应理论模型的AVO响应之间的关系,求取校正系数,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校正,校正后可以突出真正的AVO响应。  相似文献   

11.
乾安城区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探区是一个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但在一些城区还存在许多地震空白区,采用三维线束状特殊观测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工作。本文阐述了过乾安城区的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及其效果。由于城区内炮点缺失,必然造成小炮检距缺失,浅层资料不完整,采用正常观测系统难以达到采集目标。通过在城区加密接收线.可以有效弥补由于城区炮点缺失造成的小炮检距缺失,保证浅层资料的完整.同时可以有效增加覆盖次数,压制城区内的环境噪声;由于城区内小药量激发造成的深层反射能量较弱,因此采用在城外加密炮点,可以有效增加深层反射能量。该方法有利于城内、城外地震资料的衔接,有利于资料处理,便于野外施工,采用这种特殊观测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地震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常发现野外观测系统不准,其后果极为严重。为了避免重复施工,改善处理效果,笔者在IBM3081系统上编制了利用初至波对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检验和校正的程序。文中介绍了两种校正方法:其一是只作炮检距校正。根据工区的小折射、井口时间、反射记录等资料提供一条或几条比较准确的初至时距曲线,作为标准曲线,然后将从实际共炮点道集中拾取的初至曲线与标准初至时距曲线相比较,确定出实际初至曲线所对应的炮检距,并对各个地震道的空间属性进行修改。对某三维工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良好。其二是先用迭代方法加误差约束条件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然后计算炮检距,再进行校正。这种校正处理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实验表明,对于观测系统误差较大的数据,不宜作坐标计算,只作炮检距校正尚可完成部分校正。处理中要根据数据的性质选取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地形和低速带、降速带起伏变化,以及野外采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初至波静校正方法计算静校正量,对炮点以外的检波点无法获取有效延迟时间及近地表模型,这就意味着不能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产生边界效应。提出了在无炮点覆盖的检波点区域内,按照一定间隔的炮点距(需要参考表层厚度)增加激发点,弥补初至波静校正对边界延迟时间计算中的缺陷,提高复杂近地表结构模型的准确性,消除边界效应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所产生的中、长波静校正量不准的现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精细勘探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分偏移距动校正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鑫  陈新荣 《石油物探》2003,42(2):212-214
动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动校正方法一般都忽略了偏移距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致使动校正结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也影响了静校正的结果 ,使动、静校正后的地震道集内还存在着动、静态时移 ,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偏移成像。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偏移距对速度响应的差异 ,计算并消除这种差异所造成的CMP道集内的剩余时差 ,使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茅金根 ,梁秀文 ,杨午阳 ,冯有奎 .等偏移距自动初至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6 9~ 4 72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首先在等偏移距道集内对相邻道的初至波采用高精度相关构建一个关于炮、检时差的超大矩阵方程 ,然后采用优化统计迭代算法求解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 ,并用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精确的炮、检静校正量 ,最后用误差校正函数消除炮、检静校正误差。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方法自动、省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三维折射波静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表复杂的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静交正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即分别在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交互计算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地震勘探工作多是在山地、山前带、沙漠、沟壑纵深区等低降速带变化大的复杂地区进行,静校正问题成为制约勘探成效的瓶颈问题。在研究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吐哈盆地的实际应用效果时发现,基于初至波表层模型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该方法主要通过拾取地震初至波的到达时,依据初至信息或其他约束信息,建立初始模型、正演与实际初至时间相匹配的静校正模型,提高了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时间推移(TL)地震勘探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随时间推移(TL)地震勘探已经在油田开发领域见到了一些成功的实 ,关于TL地震勘探的可行性论证也有不少文章讨论过,但是对于陆上薄互层(储层厚度小于10m),大地吸收较强,信噪比较低和严重空变激发,接收因素影响条件下的TL地震可行性论证和数据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实际地震数据问题(如50Hz工业干扰,地层吸收,激光能量和频率空变,近地表鸣震干扰和接收器影响等问题)分析入手,发现这些问题难以用常规处理和互均衡处理方法来解决,为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特殊的处理方法和流程,较好地消除了这些干扰影响,并在不采用互均衡处理条件下获得TL地震储层的差异信息。  相似文献   

19.
模型约束的三维初至折射静校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西部复杂山地三维勘探中遇到的静校正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模型约束的三维初至折射静校正技术。该方法充分利用表层调查资料等先验信息,结合生产炮的折射波初至,求取纵向与横向上更精确的近地表各层的速度与厚度,建立全区合理的表层模型,最终求取高质量的静校正量。本文分析了山地三维静校正遇到的技术难点,总结了以往解决这类难题的经验,指出了在进行复杂山地三维静校正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与对策。这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古牧地、霍尔果斯、火焰山西、迪那等多块山地三维的静校正难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横向、纵向偏移距比较大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折射波等噪音的线性形态会随着横向偏移距的加大而向着双曲线形态变化。当炮点位于某检波点线附近,横向偏移距较小的情况下,该检波线接收到的线性噪音在地震记录上呈线性状态分布;当炮点远离排列,横向偏移距比较大时,该排列单炮上的线性噪音则呈双曲线形态,并且随着横向偏移距的加大双曲现象就越明显。常规FK滤波等压制线性噪音的方法,对于这种由于横向偏移距增大而引起的非线性噪音其压制能力较差。笔者采用线性时差校正的方法,首先将横向偏移距对线性噪音旅行时的影响消除掉,恢复其线性形态,再应用线性噪音压制技术将其压制掉,最后进行反线性时差校正,以达到高精度噪音压制的目的。目前这种方法在宽方位角采集的数据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