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的细菌,编号为BN-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蔗糖2%、培养温度35℃,初始pH=8.0,培养时间24h。在最佳条件下。该菌产酶纤溶活力超过1000尿激酶单位/毫升发酵液。  相似文献   

2.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从24种豆制品中分离和筛选出3株有明显纤溶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BN-6菌株活性最高,达到900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最佳条件培养液中豆粕粉2%,玉米粉1%,初始pH=6.5,温度37℃。  相似文献   

3.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lisnatto ,BSN)为实验菌株 ,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发酵条件 (温度、接种量、起始pH、装液量 )和培养基成分 (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 )对纳豆激酶产量的影响 ;在优化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基础上 ,进行了 5L发酵罐放大实验 ,产酶量为 2 2 5 0IU/mL。  相似文献   

4.
利用纳豆菌株I和筛选出的培养基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对影响生产纳豆激酶的pH、装样量、接种量、温度等进行筛选。确定了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发酵条件:pH6.0、装样量50/500mL、接种量1.0%、温度37℃。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诱变、纤维蛋白原平板初筛、复筛得到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研究液体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营养肉汤,最佳培养时间为24h,最佳培养温度30℃。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达640U/ml。该菌株的酶活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258%。  相似文献   

6.
以纳豆杆菌(Bacillu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在黄豆浆为母液培养基的发酵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对纳豆杆菌产酶的影响。在优化发酵条件基础上,接入2%(体积比)的菌种悬液,在通气量200rpm,发酵72h后用纤维平板测酶活力,其酶活力相当于798.2尿激酶IU/ml。  相似文献   

7.
溶栓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纳豆激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目标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所应具有的耐热性、耐盐性、显著的蛋白酶活性及生物素缺陷等生物学特性,设计了定向选育方案,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纤溶活性的8株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 NK-1~NK-8;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纳豆芽孢杆菌。NK-4菌株经过发酵培养,液体培养指数生长期为4~12h,最佳产酶条件是 pH7.0,培养温度34℃,装液量100mL/500mL。  相似文献   

8.
王艳艳  邓启华 《中国酿造》2013,32(12):83-87
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18h~20h为适宜的种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玉米淀粉2%,动物蛋白胨4%,MgSO4·7H2O 0.05%,CaCl2 0.01%,K2HPO4 /KH2PO4 0.3%/0.1%。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初始pH值为6.8,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接种量3.1%,发酵温度36℃。经过优化,发酵48h后的纳豆激酶酶活从12.47kU/mL提高为32.73kU/mL。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五个品牌的纳豆样品及树林土样中分离出27、2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这50株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和酪蛋白 平板筛选后,分别从土壤和纳豆样品中筛选出了10株和3株共计13株分解酪蛋白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 采用这13株菌进行鹰嘴豆 纳豆发酵对比,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纳豆激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S-18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3269.38±52.59) U/g,具有鹰嘴豆纳豆发酵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的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BN-05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旨在提高纳豆激酶的含量。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BN-05为枯草芽孢杆菌属菌株,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大豆破碎度为2,发酵温度为36℃,接种量为5.5%,葡萄糖添加量为2.5%。在优化条件下,BN-05通过固态发酵纳豆激酶活力达到(4 715.26±103.23)IU/g湿黄豆,比之前优化提高137%。  相似文献   

11.
以纳豆菌B-12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条件及纳豆激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纳豆菌B-12产酶的影响,在优化发酵条件下,纳豆菌B-12产酶量相当于尿激酶903IU/mL。纳豆激酶在50℃,热稳定性较好,保温100min残余酶活力保持80%左右;在pH6.0-9.0较稳定,残余酶活力保持在近80%左右;金属离子Fe3+、Al3+对纳豆激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Zn2+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筛选的施氏假单胞(Pseudomonas stutzeri)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通过摇瓶发酵方式对其产卡拉胶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如下:卡拉胶0.3‰,酵母浸粉0.1‰,NaNO30.3‰,乳糖0.04%,吐温-800.2‰;起始pH值6.0,温度32℃,装样量90mL/250mL,接种量13%,摇床转速160r/min。在最佳条件下,发酵液的酶活力为26.5U/mL,比优化前的活力提高了80%。  相似文献   

13.
高产谷胱甘肽面包酵母菌种的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试验筛选出谷胱甘肽含量较高的面包酵母BY-14为试验菌株,对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适的培养条件为: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22 h,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在优化的条件下,谷胱甘肽的含量达到16.04 mg/g,为初始条件下的1.48倍.  相似文献   

14.
对一株经紫外诱变手段筛选得到的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木醋杆菌C544进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研究,确定其产纤维素适宜温度范围为25℃-31℃,30℃时纤维素产量最高;适宜的初始pH值范围为5.5-7.0,在pH6.0时纤维素产量最高。优化出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w/v)、大豆蛋白胨0.9%(w/v)、Na2HPO4·12H2O0.8%(w/v)及柠檬酸0.5%(w/v),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纤维素最大产量可达7.79g/L,是优化前产量的3.52倍。另研究了甘露醇对此菌株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发现当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0%(w/v)甘露醇作为碳源时,发酵终点的pH值为4.50,对纤维素的合成有利,纤维素产量达到9.33g/L,是优化前产量的4.22倍。  相似文献   

15.
根霉产凝乳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根霉经发酵产凝乳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4.5%的米粉麸皮(按2:3的比例)水解液、4.0%的黄豆粉水解液、0.3%的CaCl2、0.5%的KCl。摇瓶培养中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培养时间、温度分别为60h、34℃时,所产凝乳酶活力达161.14SU/mL且凝乳酶活力与蛋白酶活力的比值最大为27.88。  相似文献   

16.
红曲椰果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曲椰果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莫纳可林K的最佳条件为:马铃薯15%、葡萄糖5%、NaNO3 0.2%、MgSO4 0.1%、ZnSO4 0.1%、pH为6.0、于26℃发酵13d,得到莫纳可林K为152,00mg/L,色价为128.38μ/g干红曲椰果的红曲椰果。  相似文献   

17.
从线性和精密度两个方面对纤维蛋白平板法和四肽底物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验证了两种方法测定值之间的直线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平板法和四肽底物法分别在10.77 IU/mL~80.73IU/mL和0.03 U/mL~0.09 U/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且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两者结果具有直线相关性,其关系为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值(IU)=264.87×四肽底物法测定值(U)-19.633,(R2=0.9942).结论:纤维蛋白平板法与四肽底物法均能用于纳豆激酶活性测定,前者测定结果直接,但四肽底物法更灵敏,还可应用于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18.
洋葱汁的酶法制备及其酒精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洋葱汁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酒精发酵特性。对果胶酶处理洋葱汁最适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的适宜条件为:酶用量0.04%;作用时间90min;作用温度35℃;最适pH3.8。并对洋葱汁酒精发酵过程中的酒度、酸度、糖度和还原糖等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