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利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大扁杏杏仁中提取杏仁油。确定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粒径40 目,萃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杏仁油得率为49.8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粒径。 相似文献
2.
杏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以萃取所得杏仁油为囊芯,探讨利用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包埋温度、包埋时间、杏仁油与干酵母配比(芯壁材比)对微胶囊化杏仁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0℃和35 MPa萃取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08 g/g杏仁;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杏仁油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和亚油酸;在包埋温度75℃、包埋时间7 h和芯壁材比为1:1(w/w)的条件下,杏仁油包埋率达到45.76%,微胶囊化处理后杏仁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工艺制成的杏仁油微胶囊产品的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这种新型的微胶囊化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包埋率高和不引入有机溶剂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对杏仁油进行萃取。通过七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单指标直观分析发现浸泡时间短的出油率较高;粉度越小,出油率越高;以1∶1搀和二氧化硅粉与杏仁的出油率较1.5∶1的为高;20MPa压力的出油率较8MPa的略高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最佳工艺路线。尔后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六因素无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仅有浸泡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浸泡的时间越短出油率越高,其余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粒度、二氧化硅与杏仁比例、压力、杏仁种类、流速。这与直观分析极差所示结果一致。最后液相色谱法测定显示萃取出的杏仁油中95.41%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对新疆轮台小白杏杏仁油的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CF-CO2泫对小白杏油脂进行萃取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30℃,CO2流量为15~24L/h,萃取时间为3.0h,出油率可达57.4%;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小白杏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1.57%,其中主要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0.89%和49.87%.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芹菜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不同的粒度,压力,温度以及流量等工艺参数,对芹菜籽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本运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姜黄油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6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5kg/h,萃取时间3h。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提高杏仁油的提取率,确保得到高品质的油脂以及低残油且保留高天然生物活性的蛋白饼粕,本实验探索了一种利用液力榨油机浸榨结合压榨的方法。在静力压榨梯度为8-16-24-32-48-64 MPa下对杏仁压榨30min,后在95%乙醇溶液中以不同固液比例对杏仁粕浸润20min,并在静压梯度为8-16-24-32-48MPa下对粕二次压榨20min。结果表明:初次压榨杏仁油的提取率为74.15%,杏仁粕中残油率23.99%。在乙醇浸润二次压榨阶段,最佳固液比为3.5:1(m/m),油脂提取率可达62.53%,此时粕中残油率降为10.57%。结论表明:采用将液力压榨和乙醇浸润压榨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杏仁油的总提取率可达90.32%。 相似文献
14.
以苦杏仁为原料,本试验选用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杏仁油,并进行了脱色处理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苦杏仁中脂肪含量49.58%;单因素试验证明:正己烷提取杏仁油的最佳参数为: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5 h,料液比为1:10时,提取率达92.0%;脱色剂(活性白土)的最佳参数为:用量10%,处理条件:温度70℃,脱色时间55 min。稳定性试验表明:0.01%PG作为抗氧化剂增强杏仁油稳定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