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不同区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长期冲刷、氧化,不利于油气保存。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在详细地分析了南方几个主要油气勘探区块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关系后,提出了封存大气水的概念,论述了封存大气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地球化学的基本特点。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应该可以认为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部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保存区:①古生界裸露区;②中新生代盆地覆盖区;③推覆构造的锋带区。中三叠统一侏罗系、志留系和下寒武统均为有效的区域性盖层。有利保存区必须同时具备纵向上良好的封盖条件和横向封闭性的水文条件。全区以石柱复向斜和赤水地区的保存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中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a)避免被古油气藏牵着鼻子走,把着眼点从盆地边缘的背斜带高大构造以及断凹间隆升断块中寻找大油气田的思路中解放出来;b)油气地质,尤其是保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割性;c)利用水文地质特征准确评价油气保存条件;d)深入研究沉积—埋藏和有机质热演化历史以及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在重视大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已经有条件把研究和勘探的重点放在南北两个前陆盆地带上,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缩小包围圈,尽快找到有利于油气成藏、保存的地区,直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4.
氮气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列举了南方海相地层富氮天然气实例,阐述了富氮天然气分布特点,探讨了氮气来源和形成机理。指出富氮天然气主要来自生物腐烂菌解、干酪根低温热解、天然气运移、无机矿物分解和大气成因等途径。但对南方海相地层而言,富氮气体中的氮主要来自大气,它表征了地下与地表的连通程度。因此,氮气是一项直接反映油气保存条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南方海相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地层古老,经受地质构造变异的次数多,所以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特强,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形成天然气藏的机遇高于油藏。基于油气是可流动性矿产,所以在勘探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时,应重视上覆陆相地层中次生油藏的出现,这在四川盆地西部已经有了实例。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复杂:发育4套区域性烃源岩和5套地区性烃源岩,成藏流体具有5种不同的来源。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其他成藏要素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经历了加里东期等4大成藏期和海西期等5大油气藏改造期。应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其中成藏要素的性质及其对成藏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级别:一级成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具有区域性意义;二级、三级分别为成藏期次和成藏方式。级次越低局限性越强。油气成藏要素层次性分析方法的提出。有利于从整体角度研究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规律、也有利于对比南方不同地区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南方混源多灶多期成藏、多期构造改造与破坏等特点,有必要探索出新的有关油气保存研究的描述方法与研究思路。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保存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该概念初步定义为:某一地质单元内与保存条件相关的地质要素、地质作用与过程、成藏功能的有机统一体系。它具有统一的"源—盖"条件、相同或相似地质结构及流体特征、基本一致的油气藏保存(或破坏)过程。一个油气保存系统是油气的一个勘探单元,范围上可相当于一个盆地的二级或三级构造单元,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结构类型、盖层封盖性、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与流体特征等4个方面以及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概念与研究方法的提出可更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或相似多旋回盆地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印支期以来,强烈的构造运动对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造成了严重影响。实践表明,保存条件走南方油气勘探的重要前提。纵观南方海相地层沉积,构造格局,主要有四种类型的保存区和两种成油气背景。即:具有效区域盖层分布区、中新生代陆盆覆盖区、推(滑)覆构造区、火成岩覆盖区;台缘型成油气背景、台内型成油气背景。近期应以具有效区域盖层,且地表为碎屑岩分布的区块及中新生代盆地覆盖区为重点勘探对象。具备勘探立项的重点地区有:当阳复向斜南部及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中部;南盘江拗陷秧坝地区;凯里-黄平地区;戴家场-新沟地区;南陵-句容-常州盆地区。  相似文献   

10.
《江汉石油科技》2010,(2):68-68
<正>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立项,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的《中扬子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获得江汉石油管理局2009年科技进步壹等奖。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中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生产与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李明诚  李伟 《石油学报》1997,18(2):41-48
从盖层、断层、抬升剥蚀、岩浆活动、生储盖组合的时空跨距和储、盖层岩石物性和源岩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油气藏保存条件定性的研究,并从油气的散失量和聚集量的模拟,对保存条件进行了定量的研究.通过4个油气藏(田)保存条件的研究和对比,提出了保存条件定性评价的七个地质标准和两个定量评价参数,为油气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油气勘探中地表油苗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地表油苗研究成果与油气地质条件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其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并预测油气分布规律,是一项少投入多产出的工作方法。在我国南方广大露头分布区,重视及积极开展这一工作,将为油气勘探部署的制订,勘探靶区的确定,提供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异常高压对油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并对其在油气藏形成和保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高压是油气自烃源岩呈况相涌流形式排出的动力;异常高压板值点位置的不同控制着油气在纵向上的分配量,其越靠近上部,向下排出的油气量越大,反之亦然;异常高压不仅可以对游离相油气进行封闭,而且可以对水溶相油气进行封闭,还可以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浓度封闭;异常高压可以阻止地下水活动、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间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深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已发现了一系列深部油气藏。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深部生值得盖条件的制约。研究认为:继承型迭合盆地古生界地层完整,有利于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改造型迭盆地古生界地层受到严重破坏,油气藏仅限于第三系的坳陷深部。两种盆地中深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截然不同。本文初步探讨了深部油气藏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生界多套海相烃源岩的叠合分布和中—新生界陆相地层的进一步覆盖,导致古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多源、多期性,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克拉通内裂谷盆地。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泥质岩是主要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构造—热事件作用使得除塔里木盆地以外的盆地烃类相态以干气为主,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根据储集层特征,将碳酸盐岩油气藏划分为4类:碳酸盐岩滩油气藏、不整合岩溶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和成岩油气藏。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油气藏和高能环境下发育的滩相油气藏是最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断裂、不整合和古隆起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油气具有跨时代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44  
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地研究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特别注重研究那些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量化和半量化条件和因素,认为中国大气田分布在生气中心及其周缘(生气强度大于20×108 m3/km2),晚期成藏是中国大气田形成的普遍规律(除鄂尔多斯盆地的大气田和徐深气田成藏在白垩纪外,其余大气田均成藏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有效烃源区内古隆起圈闭有利于大气田形成(分为古构造形成与聚气同步型、古构造聚气滞后型、古构造聚气叠置型),大气田多形成于煤系或其上、下圈闭(分为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大面积孔隙型储集体(砂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12%,渗透率多大于3×10-3 μm2;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3%,渗透率多大于1×10-3 μm2)和低气势区有利于形成大气田.综合利用这些条件指导中国大气田评价和勘探,近10 a来取得了好的效果,发现储量在1 000×108 m3以上大气田8个(克拉2、苏里格、大牛地、榆林、乌审旗、子洲、普光和徐深等气田),促使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2005年天然气产量达500×108 m3.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石油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区,而中新生代地层又以陆相沉积为主,从建国初期年产12万t石油发展到现在1.6亿多吨.这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重要的是创出一条我国自己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作者从4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中,亲身体会到的勘探经验,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勘探工作是发展石油工业的首要问题;勘探必须遵循必要的程序;在部署上要十分重视主要断裂及二级带的解剖;要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断学习和掌握勘探新技术;发扬技术民主,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勘探成效和全面总结石油会战经验,正确应用于当前的勘探工作等八个部分,并举出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