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体机械》2017,(10):68-71
介绍了辐射供冷的原理及其常用的3种送风方式的优缺点,综述了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置换通风与顶板或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解决结露问题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采用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房间内的热舒适性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这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均能有效减轻结露现象,其中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防止结露效果最显著。置换通风的特性决定了置换通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在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热舒适环境方面优于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
隋学敏  张旭  韩光辉 《流体机械》2013,(3):68-73,45
对辐射供冷系统空调末端与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辐射供冷空调室内热环境参数特点。基于热舒适理论,分析了辐射供冷环境低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根据辐射供冷空调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选择适合辐射供冷空调的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通过分析提出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应综合考虑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两个指标,可将操作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的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地区某热敏电阻检测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对分别采用辐射供冷与均匀送风两种方案下检测室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将辐射供冷用于该检测室空调系统,在良好的设计条件下不仅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工艺环境,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干燥,蒸发冷却技术能以较高的COP值提供辐射供冷和新风系统需要的高温冷水和冷风,形成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介绍了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在此基础上,采用Airpak软件模拟了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以及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室内热环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地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室内垂直温度梯度大于顶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两系统室内温度场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并且0.1m和1.1m高对应的室内垂直温度差值均小于3℃,符合ISO7730规定的舒适性标准.CFD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采用该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复合系统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5.
《流体机械》2021,49(9)
通过建立人体散湿模型,对冷辐射板结合诱导式新风口系统进行CFD瞬态模拟,分析室内人员变化,变新风量运行时新风贴附射流长度与贴附层内空气露点温度变化特性,探讨冷辐射空调中新风量动态调节规律,在满足卫生要求和不结露的同时,实现系统的运行节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人数条件下,通过监测CO_2浓度可使新风量在80%~100%范围内间歇调节;当室内人数减少时,可降低新风量,当新风量降低至室内除湿所需新风量时,应根据贴附层露点温度上升的速率适当调节新风量大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中湿度地区设计搭建了再循环冷却塔实验台,并与辐射末端相结合,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再循环冷却塔进行了性能测试。依照过渡季节和夏季工况,对再循环冷却塔供冷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对不同冷源的供冷方案进行能耗分析,挖掘了再循环冷却塔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潜力。经计算得出,在不同条件下该系统方案相比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方案可节能40%~60%。同时以期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该供冷模式及设计思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辐射吊顶在制冷量和消除湿负荷方面的不足,辐射吊顶加独立新风系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贴附射流、置换通风加辐射吊顶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新风的不同送风方式对辐射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贴附射流送风方式主要通过增大对流换热量提升辐射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置换通风,其总制冷量有所提高,其中对流换热量提高34.29%,但辐射换热量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辐射供冷常与置换通风系统结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系统用于办公环境时,冷辐射板的布置方式会对室内热环境产生影响。本文采用CFD方法,通过Airpak对冷辐射板分别置于办公室内顶棚、地板、侧墙上部和侧墙下部四种情况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冷辐射板不同布置方式对应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4种布置方式中,垂直墙壁上侧布置的供冷效果最佳,其湍流浑浊区范围最小、热力分层高度最高,同时得到了最低的活动区域温度。  相似文献   

9.
金梧凤  赵宁  毕晨  王志强 《流体机械》2021,49(2):90-96,104
针对辐射空调在运行时出现结露现象的问题,为提升辐射空调系统的供冷能力,延后防结露控制启动时间,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辐射板表面结露区域进行分析,并在板表面最易结露区域进行结露过程试验,确定结露发生时刻的状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过冷度与结露延迟时间随影响因子变化的动态变化特性及二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露区域的范围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创建了射流式自吸喷灌泵全流场,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泵在回流阀关阀、回流阀开启2种情况下的内部流场,预测了泵的扬程、效率.并对泵在回流阀关阀、开启2种情况下分别进行试验,结合数值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回流阀对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阀对泵的扬程、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干式结构地板辐射供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邱林  王文海  郑树伟 《流体机械》2005,33(10):68-71
探讨了地板供冷的传热机理和热力计算,实验测试了一种于式结构的地板供冷系统在不同供冷工况下实施地板供冷时房间地板表面、各墙壁面、顶棚及室内空气的温度分布,获得了此种结构地板供冷能力随诸相关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10):59-64
为改善应用辐射板供暖系统的办公室内热环境,以哈尔滨某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利用Airpak软件对办公室应用九种辐射板加新风系统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办公室室内温度、预测平均评价(PMV)以及空气龄等指标的分布,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体系,对冬季工况下各方案的气流组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墙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两种方案时的室内气流组织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3.
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系统冬季室内环境舒适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同时处理送入末端毛细管天棚辐射系统的供水(经板式换热器换成低温热水)与送入室内的新风,实现了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该系统在冬季供暖工况下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在冬季可以得到较为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同时也发现了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对某舰艇电动机轴头通风机及其冷却系统进行一体化建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成功地对通风机和电动机内部风冷系统整体进行流场计算,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风机处于电动机冷却系统中,通风流路结构复杂,定子形状特殊,效率较普通通风机低;通风机其主要损失区域位于轮毂前方、叶尖间隙处、及通风机后部复杂的气流通道内。电动机内部通风冷却系统/通风机一体化数值模拟为电动机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燃烧室新型迷宫复合冷却结构,以F luent商业软件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冷却结构外侧壁面上冷却孔开孔角度分别为-60°、-30°、+30°、+60°时内外壁温的分布情况,获得了其壁温及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开孔角度为+30°时冷却效率最高。计算结果对于迷宫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和冷却性能试验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IGBT用水冷板式散热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力电子设备功率密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散热设计成为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关键瓶颈。文中以冷板式强迫液体冷却系统的数值模拟为例,介绍了冷板式强迫冷却系统的优势以及该系统数值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具体IGBT模块进行的散热仿真模拟验证表明,水冷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模块化强、散热效率高、能耗低、噪声低、占地空间小等众多优势,可以很好地控制高功率模块中IGBT芯片的温度,有利于IGBT模块等器件长期安全可靠稳定地工作,可降低模块的故障率,提高整机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