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就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依据GB/T 5773-2016,从传感器入手对量热器法测量结果进行了制冷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以此评估实验台性能。本文改进了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中的关键部件量热器,改进后的量热器漏热量最大仅为制冷量的0.29%。从不确定度分析结果可知,同时提高功率计、吸气压力传感器和吸气温度铂电阻精度,制冷量不确定度降低了51.42%。  相似文献   

2.
《流体机械》2016,(6):85-88
详细介绍了单元式空调机标准GB/T 17758-2010空气焓差法测量制冷量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同时对额定制冷量为10k W单元式空调机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提出了减小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的途径,用以提高实验室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因在压缩机性能测试过程中直接测量得到的各项参数及其不确定度均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找到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合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依据GB/T 5773-2016对某涡旋式压缩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基于GUM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压缩机的制冷量测试结果为108.26 kW,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58 k W,扩展不确定度的相对值为1.07%;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是温度仪器的精度,精度提高1倍,可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降低21.15%。  相似文献   

4.
制冷压缩机制冷量的测定及其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介绍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制冷剂流量计法测定制冷量的不确定度,以及各参数对制冷量测量值的影响,可供选择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方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制冷量量值统一对促进空调器行业节能减排有基础性作用,采用水焓值法的制冷量源能够应用于制冷量的量值传递,提供数值可测、可控的制冷量量值。首先,提出了水焓值法制冷量源的装置原理,减少了输出制冷量测量参数;然后,设计并研制了制冷量源实验装置,并在平衡环境型量热计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量热计测得值与冷量源输出制冷量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0.7%;最后,详细给出制冷量源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制冷量源重复性为11.4 W,源输出由1 660.8增大至5 810.4 W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12.3增大至18.2 W,对应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由1.5%(k=2)减小至0.6%(k=2)。采用水焓值法的制冷量源第1次从计量学角度实现了制冷量量值的溯源,输出量值可溯源至温度、压力、流量和功率单位,可作为校准制冷量测量装置的标准源使用。  相似文献   

6.
《流体机械》2016,(7):77-83
针对目前已经报批的《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重点阐述了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计算方法、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跨临界CO2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方法以及性能测量不确定度计算等关键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7.
《流体机械》2017,(4):68-75
给出了焓值法测量空调制冷量较完整的计算模型,并系统地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计算,全面考虑了不确定度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引入了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将结果应用于提高中间制冷量测量精确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源热泵机组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关性能测试标准和JJF1059—1999规范,对整体水源热泵样机制冷量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空气侧和水侧计算数学模型,对A类和B类不确定度进行了分别评定,结果表明,机组该次测量的不确定相对值为2%。讨论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喷嘴直径、压差、大气压力、水温、流量等参数对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提出了对温度测量回路进行一体化标定的建议,为提高试验系统的测试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房间型量热计法测量空调器制冷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介绍了针对一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讨论了影响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该不确定度的评定和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制冷系统油循环率对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对车用涡旋式压缩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又利用仿真软件对涡旋压缩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并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搭建了压缩机性能实验台及OCR (油循环率)测量装置,并在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测试台上进行实验,得到了流入压缩腔内的润滑油循环率与压缩机排气温度、制冷量和轴功率的关系曲线。通过模拟分析结果以及实验结果的验证,得出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为符合;压缩腔内油循环率为4.5%时压缩机工作性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阀板改造可靠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理工大学实验室所具备的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台(ZLRB—B)为研究对象,针对全封闭活塞压缩机进行多次开壳、阀板改造的实验研究,通过性能参数与机壳表面振动信号的测试分析之后,得出改变阀板厚度可有效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并能够找出最优阀板厚度,为活塞压缩机的节能和压缩机阀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7):53-56
为了测试在相同工况下,CO2跨临界循环非绝热毛细管各区段的换热能力;并测试毛细管进口压力10MPa,进口温度39℃,蒸发温度7℃,制冷量1k W时,5种内径毛细管所需的长度,以及毛细管换热量随毛细管管径的变化情况,搭建了CO2跨临界循环试验台,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绝热毛细管在超临界区域换热能力最强,亚临界两相区换热能力最弱,毛细管换热量随毛细管内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Refrigerant compressor performance t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ressor, enabling an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se products. Due to the nonexistence of a refrigerating capacity standard, it is common to use previously conditioned compressors for the inter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mporal drift of compressor performance test panel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se specific compressors as standard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refrigerating capacity standard which consists of a mass flow meter and a variable-capacity compressor, whose speed is set based on the mass flow rate measured by the meter.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tests carried out on a bench specifically developed for this purpose, it was possible to validate the concept of a capacity standard.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分散稳定的4种纳米冷冻机油。并将其应用于转子压缩机中,对转子压缩机分别进行了性能试验测试和加速寿命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纳米冷冻机油的压缩机运行正常,不同的纳米冷冻机油对其性能影响不同。其中,制冷量均有提高,最大可提高0.79%;输入功率均有降低,最多可降低2.35%;性能系数平均提高2.06%,最多提高了2.97%。压缩机加速寿命试验后运转正常。认为采用纳米冷冻机油后,压缩机可以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卷烟包装材料中苯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卷烟包装材料中苯的残留不确定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将不确定度合成,得到该分析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样品测定过程中总的重复性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拟合标准工作曲线所引入的不确定度,配制标液过程中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所占权重最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回收率与100%差异不显著,当苯残留含量为0.010 mg•m-2时,该分析方法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 mg•m-2(k=2)。  相似文献   

16.
活塞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动力和核心,它完成制冷剂气体从低压向高压不断输送的过程,从而实现制冷循环。压缩机停止运转,制冷即告停止。因此,掌握压缩机的故障分析和处理非常重要。就制冷压缩机在使用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找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