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198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对感应分压器的检定技术进行的一次比对工作情况。本文介绍比对标准检定方法和检定装置,同时列举了有关国际比对资料,以便客观地评定我国感应分压器的现状和水平,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对的结果是:在1kHz下比差偏离小于1.4×10~(-3),角差偏离小于1×10~(-7)。在10kHz下比差偏离小于3×10~(-7);角差偏离小于5×10~(-7)。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用计算电容法绝对测量电容、电阻、电戚的方法,同时介绍了绝对测量中所需的计算电容基准、电容基准过渡电桥、电容电阻直角电桥、计算的交直流转换电阻、电成电桥等的相应设备。所完成的0.5pF计算电容基准的标准误差为±3.5×10~(-7),绝对测量电阻(1Ω)的标准误差为±4.8×10~(-7),绝对测量电容(100pF)的标准误差为±3.6×10~(-7),绝对测量电戚(0.1H)的标准误差为±5×10~(-6)。  相似文献   

3.
一、作为一般标准测量用电容测量仪器 CO—11型精密电容电桥。(常州电子仪器厂;德州电子仪器厂)电容测量范围:1×10~(-5)PF~1μF测量精度:1×10~(-4)~2×10~(-4)损耗测量范围:1×10~(-6)~1。测量精度: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交流电桥,以标称比率为1:10的感应分压器(IVD)为基本原理,在ω=10~4rad/s下以6×10~(-8)的相对不确定值比较10pF到1000pF的电容和1kΩ到100kΩ的电阻。除电阻、电容这二个量外,还能以9×10~(-8)的不确定值决定电容损耗系数中的差异,和以2×10~(-11)s的不确定值决定电阻时间常数中的差异。尤其在电容和电阻测量中,这种不确定值得以大大地减少,因为它主要取决于IVD的误差。这种电桥的研制成功,使西德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由SI单位法拉导出SI单位欧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台用铁氧体环芯制成的七盘感应分压器。在1kHz下比差为2×10~(-7),在10kHz下为2×10~(-6)。其指标可与坡莫合金的七盘感应分压器媲美。尤其是在高音频下使用它会优于后者。文中介绍该分压器的结构原理,检定结果以及四年来的稳定性的情况。这种结构的分压器可以在音频下作为标准比率器件,由于它的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准确度高,是很值得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高压标准电容器是高压西林电桥的重要的标准部件,其技术性能标志着绝缘介电测试的水平,其中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是介质损耗因数(工频下简称损耗或介损)tgδ。目前国产标准电容器tgδ<10~(-4),比国外先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电介质的物理特性,分析了压缩气体电容器所充气体密度对电容量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称之为电容器的气体密度系数。通过试验,实测了BF350—50T电容器的气体密度系数值。最后给出了当BF350—50T电容器所充气体的漏气率小于1×10~(-2)/年时,一次试验过程中,因漏气电容量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小于1×10~(-7)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开口比较仪在直流大电流现场校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开口硅钢片铁芯磁调制型直流电流比较仪的方案选择与理论依据、工作原理、现场测量校验方法和仪器的特点。经与国家临时比率标准比对,赴工业现场运行,又经抽查与复测,鉴定认为:比较仪电流比率精度为5×10~(-5),由标准电阻取信号准确度为3×10~(-4)(现场校验)和5×10~(-4)(现场测量),开口重复性误差不大于1×10~(-5),实测线性度出于2×10~(-5)。这种开口比较仪既可作为工业直流大电流现场校验用的标准仪器,也适用于直流大电流的准确计量。  相似文献   

9.
萃取FAAS法测定二氧化锰中痕量铜、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勤  孟良荣  王尔贤 《电池工业》2003,8(4):189-192
研究了在盐酸—碘化钾体系中,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富集微量铜和铅的碘络合物,与大量的锰分离,有机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和铅。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范围:Cu,0.01×10~(-4)%~10×10~(-4) %;Pb,0.1×10~(-4)%~50×10~(-4)%。  相似文献   

10.
几乎是完全自动操作的the Hewlett- Packard 4262A数字电感—电容—电阻测量计,即3 1/2数字仪,可测量电容、电感和电阻,其范围分别为:从0.01pF到2000gμF;从0.01μH到2000H和从1mΩ到20kΩ。D和Q值损耗的测定可从0.001到20和从0.05到1000。并且,两个相继测得的结果可进行核对比较。操作者必须选择电感、电容和电阻档、损耗参数和测试频率(120Hz,1kHz或10kHz),然后留给仪  相似文献   

11.
当气隙δ=0时 ,衔铁与静铁心重合 0 .5 mm,气隙磁导计算如下 :中间磁极λ11=μOS1δ1=4 π× 10 -7×(1.3+0 .1+0 .7+0 .1)× 2× 0 .0 5× 10 -40 .1× 10 -2=2 .75× 10 -8Hλ2 1=μO× 0 .5 2 l2 × 2=4 π× 10 -7× 0 .5 2× (1.4 +0 .8)× 2× 10 -2× 2 =5 .72× 10 -8Hλ31=μO2 lπln(1+mδ)×= 4π× 10 -7× 2 (1.4 +0 .1+0 .8)× 2π ln(1+0 .20 .1)× 2= 3.85× 2× 10 -8=7.7× 10 -8Hλδ1=λ11+λ2 1+λ31=(2 .75 +5 .72 +7.7)× 10 -8=16.7× 10 -8H两边磁极 :λ12 =μOS2δ2=4π× 10 -7× 1.3× 0 .0 5× 10 -40 .15…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本机组由二级罗茨泵和一级滑伐泵叠装组成。主要是为电力电容器真浸车间更新改造9M~3容器真空系统设计的。不另建泵房,直接安装在原H—8型滑伐泵的基础上。经运载试验,工作真空度从原来的7×10~(-2)(torr)提高到7×10~(-3)(torr);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压缩气体电容器电容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电容器的温度响应概念。对BF350—50T电容器进行了温度响应的试验,通过试验和本文所阐明的规律计算了对于BF350—50T电容器在一次四小时试验过程中环境气温均匀地变化2℃的严重情况下,其电容量变化也还是小于4×10~(-6)。若试验过程缩短为二小时,则电容量变化带来的误差小于1×10~(-6)。  相似文献   

14.
1、概述用于确定高压绝缘损耗因数tanδ的自动测试台需要相位角测量仪[1],其在试验电压频率为50Hz时,能够测量δ为10~(-3)度到10°度的损耗角,精度为±5·10~(-5)度。而且装置应该向自动记录器提供一个与损耗因数成比例的直流电压。损耗角的测量一直用测量电桥(西林电桥、补偿电桥)进行,它具有高度简化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对脉冲贮能电容器的寿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用于卫星控制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上所用的贮能电容器要求寿命为2×10~7次。而工业上常用的脉冲贮能电容器,出厂时保证寿命为1×10~4次。为了解决电容器的长寿命问题,首先必  相似文献   

16.
低温电流比较仪特有的直流性能使无误差的交流比较仪的研制提供了可能性。特殊的同轴电缆绕组可用主付绕组两次独立的自校方法对任意比例的比较仪电容误差进行补偿。其误差在10kHz下保持在1×10~(-8)。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比例偏差值达到(0.2~1)×10-6、测量不确定度达到(1~5)×10-7的直流大电流比例标准自校系统。介绍了用自平衡比较仪通过自校、加法、比较和乘法等校准线路实现直流大电流量值的绝对溯源。  相似文献   

18.
设计制作了10 kV油浸纸套管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电势分布仿真,得出电势沿径向路径线性分布的结论。同时,套管模型实际工频电容测量值30.197 pF与理论计算值30.172 pF接近,套管模型基本满足实际需求。测试了不同受潮程度下套管的主绝缘与绝缘油的频域介电响应特性后发现:受潮缺陷会使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和电容在整个频域(10~(-3)~10~3Hz)内明显增加;受潮后的绝缘油介质损耗在整个频域内明显增加,而电容则在10~(-3)~10~(-1)Hz频段内明显增加,10~(-1)~10~3Hz内基本保持不变。最后选取特征频率点(10~(-3)、10~(-2)、10~(-1)Hz)下的电容值与工频电容值的比值为特征量有效地实现了对套管受潮状态的评估,为频域介电响应技术应用于油纸电容式套管的状态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行永磁材料温度稳定性的研究,我们采用差值补偿法,采用标准样品补偿,建成一台永磁材料温度稳定性测试装置。其灵敏度为1×10~(-5),测量温度系数为1×10~(-4)/度的永磁材料,引入的误差为2%到4%。测量稳定性好的 AlNiCo8类永磁材料,经稳定化处理后的温度系数为0.7×10~(-4)度。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电容器的损耗因数(损耗角正切)是衡量电容器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介电材料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去,假设三电极空气电容器的损耗因数为零,以此为依据测定介电材料的损耗因数,但是,近三十年来,随着介电材料的发展,如聚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