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液氮作为冷却液对调质态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试验,之后对试验钢进行空冷和深冷处理,研究了淬硬层的组织、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并将其组织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的淬硬层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相比,液氮冷却磨削淬火后,淬硬层中的马氏体更加细小;深冷处理后,淬硬层中的的马氏体和碳化物增多;随着磨削深度增加,液氮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淬硬层的厚度、峰值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精密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是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残余应力成为研究人员不懈的研究方向。以深冷处理去应力为基础,去应力退火作为对照,以常用铝合金2A12、7A04以及沉淀硬化不锈钢05Cr15Ni5Cu4Nb为研究材料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制备试验样件,应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测定残余应力值,得到如下结果:相比未处理状态,深冷处理的效果优于去应力退火效果;比较每种材料的多个试样可以发现,去应力退火对材料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均衡,而深冷处理对每种材料样件的效果基本保持一致。试验后对去应力退火难以奏效的7A04材料的薄壁零件进行了深冷处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应力状态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其绝对值最高达到89%,有效解决了该零件的精度超差问题。  相似文献   

3.
《机械传动》2016,(11):103-105
销轴的磨损性能,是影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链条耐磨性能的关键因素;销轴冷处理后,可基本消除残留奥氏体存在,且组织中碳化物明显细化,进一步增加了销轴的表面硬度,对提高零件耐磨性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冷处理温度、时间和次数对消除GCr15钢残留奥氏体的作用及其对硬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指出:冷处理对硬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降低冷处理温度,对于消除残留奥氏体和提高尺寸稳定性的效果很明显。冷处理时间的作用不如温度的作用大;在选定的冷处理温度下,以一次较长时间的冷处理对消除残留奥氏体和提高尺寸稳定性较好。附图12幅,表12个,参考文献8篇。  相似文献   

5.
对Q235钢分别进行了2道次和10道次模压形变处理,再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模压形变处理后该钢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低于500℃退火时,模压2道次和10道次试样的组织均处于回复阶段,晶粒与退火前的相似,仍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在500~680℃退火后,试样发生了再结晶且晶粒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680℃退火后,模压10道次试样的组织比模压2道次试样的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模压2道次和10道次试样的硬度均下降,且模压10道次试样在250~600℃退火后其硬度的下降速率更快,而在680℃退火后的硬度又稍高于模压2道次试样的。  相似文献   

6.
高碳合金钢的深冷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GCr15轴承钢和W9Mo3Cr4V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GCr15钢冷处理后在-120℃等温下可获得最高硬度,深冷处理时得到的马氏体以短而粗的片状马氏体为主。W9Mo3Cr4V钢铣刀在正常热处理后的深冷处理可使其硬度提高1HRC,使用寿命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7.
18Cr2Ni4WA钢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渗碳后冷处理和改变淬火加热温度两种方法,研完了18Cr2Ni4WA钢渗层中的残余奥氏体(γ_R)对硬度、静弯强度、冲击韧性、耐磨性以及尺寸变化的影响。试验证明:18Cr2Ni4WA渗碳空冷后,渗层存在大量的γ_R(68~75%);γ_R对室温停留的陈化稳定不敏感;冷处理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恒温马氏体转变;渗层中γ_R量愈多,静弯强度和冲击韧性愈高;当表层中γ_R量稍低于42%时,其耐磨性最佳。渗碳后高温回火再800℃加热淬火后,性能比直接冷处理的显著改善。此外,本文尝试了通过测量薄壁圆筒穿透渗碳试样的轴向伸长率,来予测实际渗碳零件表层的残余轴向压应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2种不同成分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锻后砂冷、退火及回火等状态下组织及力学性能并进行分析,发现退火组织由粒状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组成,降低粒状贝氏体量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伸率。残余奥氏体含量较低,对提高韧性作用不大。回火后残余奥氏体几乎全部分解,软相减少,屈服强度提高。Ni的增加降低了马氏体硬度,提高了贝氏体和退火后回火组织硬度。残余奥氏体对硬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某零件曾用55CrMo,直径为350mm的棒料代料生产,但因硬度高(经检测为240~260HB),无法下料,要求进行退火处理,降低硬度,以便下料。而一般资料中未给出55CrMo的退火参数。我们参照42CrMo的退火规范降低10℃进行退火,退火后的硬度仍然偏高,为230~250HB,下料仍有困难。后来考虑到55CrMo钢与模具钢55CrMnMo的成分相近,可否借用55CrMnMo的退火工艺规范对55CrMo钢进行退火处理,其退火工艺曲线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异共析原理对SKS51钢进行快速球化退火处理(包括奥氏体化和等温球化两个阶段),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750,780℃)、奥氏体化保温时间(10,20 min)和等温球化温度(650,680,700℃)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升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均会导致钢中片状碳化物增多,球化效果变差,硬度增高;经750℃×10 min奥氏体化后,随等温球化温度升高,SKS51钢中的球状碳化物含量增加,尺寸增大,硬度降低;经750℃×10 min+700℃×2 h快速球化退火后,SKS51钢中的球状碳化物最多,硬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炭素工具钢     
一化学成份 切削工具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超过被加工物质的很高硬度。制造切削工具的钢,在热处理以後,硬度必须在60~65HRC的范围。钢的退火硬度和淬火马丁体的硬度决定於其中的含炭量,钢中含炭量和硬度及显微组织的关系示於图1。 随着含炭量的增加,曲线分开,钢在完全淬火冷到室温以下时,残馀奥斯体转变为马丁体,这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平常工具在淬火情况下,总归是虚线,随着含炭量的增加(工具钢至少应大於0.6% C),马丁体的硬度和耐磨性都增高,假定在钢的组织内存在着细而均匀分布的、较硬的包留物时,耐磨性显著地增高。因此,为了保证获得在…  相似文献   

12.
CP800等超高强钢材料已经在汽车扭力梁横梁上广泛使用,然而超高强钢在成形后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同时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的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不同退火工艺对CP800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退火工艺对扭力梁零件表面残余应力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退火温度650℃,保温30 min下预变形CP800材料获得了最高的强韧性能,同时该退火工艺可以将零件表面残余应力降低至100 MPa以下,从而显著提高了零件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淬火后的Cr12MoV钢采用不同时间深冷处理,经回火处理后,对其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 050℃淬火+550℃回火后,Cr12MoV钢的冲击功可达4.5J,淬火后的深冷处理时间〉4h后细化晶相的效果明显,超过12h的深冷处理可将Cr12MoV钢的硬度提升至65.5HRC,耐连续磨损性能提高2倍,可以有效改进三角的使用工况并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李欣  姜莉莉 《哈尔滨轴承》2010,31(2):33-34,37
针对GCr18Mo钢锻后球化退火,出现退火欠热组织、硬度偏高的问题,通过改进退火工艺,使退火产品质量提高,避免出现欠热组织和硬度偏高,并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超声频微锻造机构对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进行了微锻造处理。利用OM、SEM观察了微锻造对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组织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与洛氏硬度计研究了微锻造后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显微硬度,硬化深度方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高频微锻造处理后,45钢激光淬火形成的明显而规则马氏体组织被锻碎,表面晶粒明显细化。表面显微硬度提高了11.4%,激光淬火强化区深度方向的显微硬度影响深度为0.2 mm,其中0.1 mm处硬度提高了10.0%,0.2 mm处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6.
对表面预置铬粉的铸态半高速钢进行超声冲击处理,再进行450℃×2h退火处理,研究了处理前后其表层的显微组织与高温(400℃)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铸态试验钢的组织由索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经超声冲击+退火处理后,索氏体中的渗碳体片断裂、球化,表层组织细化。经超声冲击+退火处理后,试验钢的表面硬度提高,表层硬度呈梯度分布,强化层厚度达2.5mm;高温耐磨性能提高,磨损率由铸态的0.997 mg·min-1下降到0.640 mg·min-1,摩擦因数由铸态的0.547下降到0.509,磨粒磨损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7.
宋海潮 《工具技术》2011,45(7):41-43
借助能谱(XRD)、硬度测量仪等对热处理后渗铝45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渗铝层硬度大于基体硬度,退火后渗层硬度下降;渗铝后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增大,950℃退火后抗拉强度略高于850℃退火试样,而弹性模量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快速小平台循环退火对高速钢硬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循环退火在温度为850—700℃的两盐浴中进行,每一盐浴保温时间为10分钟或30分钟。研究表明:快速循环退火的时间不应超过1~7小时,根据预先热处理温度和钢的化学成份不同而在该范围内变化。直径30毫米以下的整体毛坯及焊接毛坯建议采用885~875℃温度区间的无平台循环退火;较大尺寸的毛坯建议采用小平台循环退火。圆柱形毛坯循环退火时间可按公式:τ退火=aD+C计算,式中:a—系数分/毫米;D—毛坯直径毫米;C—完成相变所必须的补充时间。研究表明:循环退火后碳化物相的组织、分布及化学成份与等温退火后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一定成分(1.2%C,1.55%Si,0.6%Mn,0.04%S,0.03%P)的石墨钢在铸态及不同规范热处理后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指出,铸态的耐磨性最低;正火和780℃退火后870℃加热再150℃等温淬火的最耐磨.超过了经淬火及200℃回火的常用犁铧钢65Mn。150℃及200℃等温淬火后,具有最高的硬度(HRC62~63);而综合机械性能以300℃等温淬火为最好。根据金相组织和硬度值,论述了基体组织及硬度对钢的耐磨性的影响。证实了组织中有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存在时,虽然降低了硬度,却提高了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St37-2G结构用冷轧钢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试验钢板经不同压下率冷轧并经670℃×5h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少量渗碳体和微量珠光体组成,仍保留着渗碳体沿轧向呈纤维状分布的特征;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试验钢板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冷轧压下率60%时达到最大值;随退火升温速率的增大,试验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塑性应变比明显下降,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变化不大;最优的冷轧和退火工艺为冷轧压下率40%~50%,退火温度670℃,升温速率20℃·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