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成就回顾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出新业务,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成就回顾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出新业务,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家滨 《移动通信》1996,20(1):16-19
自开放改革以来,广东省移动通信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原因除了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外,与广东能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其策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广东省邮电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和策略作一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索,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11月12日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业务量持续增长;电信从无到能,从少到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邮电通信业.“八五”时期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其通信网发生了质的变化,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能力强。覆盖全国,畅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数字化,程控化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现代化的电信网已初具规模。作为电信网中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10,(4):52-53
主持人申江婴: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美欧波及世界,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及制造业影响较大,对于通信业的影响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这次危机对通信业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通信世界》2004,(14):21-22
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2004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围绕中央的战略思路、要求全行业抓住战略机遇期,努力向电信强国的目标迈进。面对宏大而令人鼓舞的战略目标,一个如何实施好这个发展战略的课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中国通信业由大做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全行业整体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回顾通信业改革发展的轨迹,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通信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高速发展,政府通信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整个通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但是,综观当前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运营商之间的横向资源整合还不够理想,市场上缺乏有效的合作共赢机制,运营商勾了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大多忙于各自的网络建设和用户规模的扩张、互联互通,普遍服务、价格战等问题制约了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技术、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寻求综合的解决办法,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与通信企业共同树立全行业的发展观、从思想上消除破坏通信行业整体性和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为中国通信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鹏 《通信世界》2008,(48):45-45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我国通信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在某个特殊时期应运而生,并能在当时环境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事物,比如小灵通和大灵通就为30年来的中国通信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常去国外出差,在谈及中国通信企业的时候,无论是对方还是我们自己介绍中国通信业的时候,提及率最高的无非有三家企业:华为、中兴和中国移动。的确,他们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的耀眼明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称赞他们。  相似文献   

10.
《通信世界》2002,(14):71-71
中国加入WTO,中国电信重组完成,面对国际电信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国通信业机遇何在?中国通信业的走向是什么?中国通信业应该采用怎样的管制政策?中国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发展的关系?中国通信业有太多人们关心的问题,中国通信业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1.
《通信世界》2006,(48A):34-37
2006年,中国通信业飞速前进,不但国内的设备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些进步的背后,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通信企业的贡献,因为这些可敬的通信企业使中国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2006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的过渡期结束,中国通信业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充满期待的2007年前夕,我们认为,中国通信业必将继续腾飞。借此机会,我们向这些为中国通信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进而支持它们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中国的权威通信媒体,《通信世界》周刊首次隆重推出“2006年中国通信发展贡献奖”,并为12家在中国不断耕耘的通信企业颁发了这项大奖。它们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徐超 《通信世界》2007,(38A):10-10
金秋送爽时节,信息通信业又将迎来盛事。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及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在10月11日正式宣布,业内瞩目的“2007年(第16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即将在10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通信技术》2009,(6):I0006-I0006
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副部长奚国华、办公厅主任刘利华等陪同下参观了“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张德江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发展王啸山在整个“八五”期间,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长途通信基本实现数字化大通道以光缆为主的传输方式。目前正大力建设SDH系统,以替代原有的PDH系统。在交换上实现了一步到位的数字程控交换。总之在长途传输、市话交换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秋送爽时节,信息通信业又将迎来盛事。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及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在10月11日正式宣布,业内瞩目的"2007年(第16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即将在10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申江婴:又是一年一度的通信业盛事——中国国际通信展,今天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郝为民副会长做客我们的访谈栏目,和我们一起分享新中国成立60年来通信业的发展。郝会长,您觉得今年的通信展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据通信》2010,(4):52-53
主持人申江婴: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美欧波及世界,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及制造业影响较大,对于通信业的影响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这次危机对通信业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据通信》2009,(16):26-27
主持人: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美欧波及世界,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及制造业影响较大,对于通信业的影响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这次危机对通信业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通信业进行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电信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到今年9月,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亿户。这是中国通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为下个世纪通信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表明,国家关于通信、信息产业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通信业的改革和重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通信业发展情况 (一)用户数量加速增长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4800万户(超过1995年以前电话用户总和),月均新增533万户。到9月20日,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超过1.35亿户,移动电话超过6500万户(中国移动5070万户,中国联通1430万户)。中国固定电话用户与移动电话用户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位。这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电话用户的规模从1979年的203万户到1992年的千万级,用了13年的时间;1998年达到亿级,用了6年时间;而从1亿户到目前的2亿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取...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江西通信科技》是我省通信业界唯一的一份通信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始终本着“百花齐放、兼容并蓄”的方针,研究和探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为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近年来,通信业历经风雨洗礼: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政企分开……我省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新格局。在信息产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通信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通信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满足了社会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