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以变电所投切电容式无功补偿控制器为研究对象,从无功补偿原理出发,建立了数字式电容自动投切控制方法,并设计了控制器的软硬件,经实际运行表明控制器快速、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数字式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变电所投切电容式无功补偿控制器为研究对象,从无功补偿原理出发,建立了数字式电容自动投切控制方法,并设计了控制器的软硬件,经实际运行表明控制器快速,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厂某6kV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带一组无功补偿装置,每组有400、800及800kvar三组电容器,由无功补偿控制器自动控制投切。自动控制器投运后,电容器投切特别频繁——3min投切一次,对系统及设备寿命影响很大。 具体情况是控制器功率因数值设定为0.95,C/K值设定为0.5。进线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是1600:1。投人前两组电容器(400和800kvar)时,功率因数达不到设定值,投入第三组(800kvar)时,cos(?)  相似文献   

4.
根据晶闸管投切并联电容器(TSC)的无功补偿原理,介绍了以16位工业级单片机80C196KC为核心的智能无功优化控制器。该控制器硬件由单片80C196KC、存储器与I/O接口、电量测量、温度检测、执行机构、键盘/液晶显示器、通信等模块组成。控制器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使用KC196汇编语言编程,包括显示、模数转换、看门狗、键盘扫描、参数计算、投切电容、通信等模块。该智能无功优化控制器采用电压一无功综合补偿自适应控制方式.在满足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功率因数最优为目标函数,根据低压配电网的电压和无功功率变化,具备自动调整相关控制系统参数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能力。实现电客先投先切的功能。并且可避免投切振荡和过补偿。该控制器装置挂网运行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控制精度低,功能单一,电容器投切过程易产生较大的涌流,引起系统过电压。为此,设计了新型的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配合零投切复合开关完成低压配电无功补偿相应功能。控制器硬件上采用dsPIC33F系列处理器和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MCP3909构成,软件上采用准同步采样算法对电网参数进行采集和计算。经试验测试,该设计能够精确控制,分级补偿,过零投切,对系统无功功率进行有效补偿,显著提高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进行无功补偿和保证电压合格率之间的矛盾,对基于模糊控制的变电站电容器组投切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九区图的基础上设计了“五区图”的电容器组投切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容器组模糊投切控制器的设计,通过ETAP和MATLAB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模糊投切控制器可获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3—8 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切装置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无功由于负荷的变化而经常波动,因此作为补偿的电容器也需要根据电压和无功的波动,或投入系统或自电网中切除。这些频繁的投切操作,以前都是由人工手动操作的,不但投切不能及时而且工作量大;近年来陆续研究并生产出各类的自动控制器,根据装置地点的具体要求选用一定的控制方式,达到无功补偿装置自动投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软开关投切技术的高压连续无功补偿装置,并设计出适用于该方案的基于DSP EPLD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详细给出了控制器硬件设计方案以及软件设计流程。将DSP和EPLD应用于无功补偿控制器,使得控制器硬件结构紧凑,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低压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实用电路包括:当前仍在大量使用的无功补偿解决方案,控制器可控制8~12路电容器的投切,采用交流接触器投切电容器;当前逐渐推广应用的智能化无功补偿解决方案,控制路数可达24路甚至48路,使用复合开关或智能同步开关投切电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新型智能式无功补偿控制器,详细给出了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和系统结构。该控制器采用DSP和单片机双CPU方案,控制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其结构紧凑,控制方法灵活,能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选择最佳方式进行动态无功补偿,不会产生无功侧送和投切振荡,通用性强,智能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评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案,评估补偿方案的效益,协助电网运行管理人员选择经济适用的无功补偿方案,采用Acces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评估系统。该系统具有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多种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和无功补偿优化配置计算方法,以及对不同补偿方案进行成本和效益的评估计算。系统还提供了直观的图形接口由电网运行人员输入新规划建设的低压配电网台区信息,并计算出该台区的无功分散补偿优化配置方案。应用该系统于广州市南沙区实际低压配电网台区,表明了系统使用方便,能够可靠获得台区的实用无功分散补偿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低压配网功率因数低的情况,提出在完善农网建设与改造中,采用杆上无功补偿装置,用以减少低压线路无功电流传输,减少线路电压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阐述了根据负荷及功率因数来确定补偿容量及各补偿点所在线路的位置,最大限度降低配网线路的无功电流,达到良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前扶 《电测与仪表》2018,55(11):41-44,57
针对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问题,建立了以最小网损为目标函数的无功补偿优化模型,运用改进内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在配变低压侧根部一点配置补偿装置无法解决的低压配电网网损等现象,提出了在配变低压侧三相线路上多点分布配置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方式,先以所有负荷节点做为待补偿点用改进内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理想配置方案后,考虑到补偿的经济性及检修方便等因素,选定几个最终补偿点进行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对实际的低压配电网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无功补偿技术对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和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着重论述了低压电网和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结合应用实例说明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已成为节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供(配)电系统的节电技术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的方法.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分析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和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着重论述了低压电网和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  相似文献   

16.
牛辰昊 《华东电力》2012,(4):592-594
当前我国低压电网中功率因数较低且线损率较大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好无功补偿问题对提高电能质量降低损耗十分重要,而补偿容量的确定是无功补偿工作的关键。本文综合分析了确定无功补偿容量的几种方法,探讨了功率因数的变化与降低线损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影响分析,可供线损管理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供配电网合理的无功补偿,能够有效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降低有功线损,减少电能的损耗。以提高南南铝业供配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为目的,提出了切合公司实际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即在各分厂的10kV变压器低压侧加装无功补偿设备,实行自动补偿,并在公司挤压厂进行了试点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志洁  季美红 《江苏电器》2009,(6):29-31,51
介绍了低压并联电容器补偿方式、补偿容量的确定及元器件的配置,解决了工程实施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实际需求情况,考虑负载的性质,确定补偿方案;从理论和工程应用的角度,确定补偿容量:并对制作无功补偿装置的主要元器件的性能进行分析,为选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为减少能量损耗,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需要采用无功功率补偿。介绍江苏金坛地区在中频炉、电弧炉客户中,电焊企业、商业、居民用户试用SVC可控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构成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能质量,节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技术降损平台虽然在理论线损计算、无功优化和潮流调度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供电方的无功补偿能力缺乏有效感知,对用电方的无功补偿意愿缺乏精准引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考虑供用电双方无功补偿潜力的省级技术降损互动管控平台建设方案,并提出了“低压无功补偿设备运行状态诊断”和“专变用户无功潜力挖掘”两个技术降损高级功能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前者可有效提高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充分挖掘低压配电网的网损管理潜力。后者通过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互动机制形成了协同治理、互利共赢的无功降损体系。目前,所提平台已在某省电网投入实际应用。前者功能的验证准确率达到了93.33%;后者功能共梳理出707户目标用户,并在平台机制的引导下逐步开展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