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食用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糯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糯玉米淀粉醋酸酯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粘度性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料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制得了各种醋酸酯淀粉。研究了各种原淀粉及醋酸酯淀粉在碘显色反应、酯化反应效率、产品透光率、粘度、糊化特性等方面的差异.为醋酸酯淀粉的生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以机械活化0.5h的木薯淀粉和木薯原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酯化试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以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pH各因素对其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pH对木薯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均有影响。机械活化能显著提高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通过试验得到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0min,醋酸酐用量为0.15mL,pH为8.5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醋酸酯淀粉的取代度为0.075、反应效率为87.45%。并用红外光谱对醋酸酯淀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荞麦淀粉为原料制备荞麦淀粉醋酸酯 ,探讨了荞麦淀粉乳浓度、醋酸酐用量、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液 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荞麦淀粉酯化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合成荞麦淀粉醋酸酯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荞麦淀粉为原料制备荞麦淀粉醋酸酯,探讨了荞麦淀粉乳浓度、醋酸酐用量、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荞麦淀粉酯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荞麦淀粉醋酸酯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反应试剂,NaCl为反应介质,采用超高压辅助制备醋酸酯淀粉,利用光学显微、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分析技术对醋酸酯淀粉结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颗粒态醋酸酯淀粉结晶类型与原淀粉相同,当处理压力为600 MPa时淀粉糊化,颗粒结构被破坏,A型结晶向V型结晶转换,但糊化并不利于醋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适量NaCl的添加有利于超高压处理时淀粉颗粒态的维持,因而有效提高了醋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当NaCl溶液浓度为1.0%、乙酸酐添加量为2.0%、压力为400MPa时,所制备的醋酸酯淀粉取代度达到最大值(0.090),且表现出较高的峰值黏度(400.00cP)。  相似文献   

7.
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反应温度、反应pH值、醋酸酐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淀粉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淀粉醋酸酯的黏度性质、冻融稳定性、透明度等主要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pH为8.5、醋酸酐用量6%、反应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8.
氧化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氧化醋酸酯淀粉的制备方法与表面施胶性能,重点探讨了醋酸乙烯酯的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氧化醋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利用IR和SEM对氧化醋酸酯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水为反应介质,在醋酸乙烯酯用量8%、pH值9~1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时,可得到取代度为0.104的氧化醋酸酯淀粉。表面施胶实验发现,取代度为0.051~0.104的氧化醋酸酯淀粉表现出比氧化淀粉更好的表面施胶性能,同时还可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善荣  陈正宏  郑广新 《食品科学》2004,25(11):109-111
本文对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醋酸酯、马铃薯淀粉及马铃薯淀粉醋酸酯的糊化特性以及它们添加到面粉中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感官评定及质构分析表明:添加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醋酸酯、马铃薯淀粉及马铃薯淀粉醋酸酯均可提高方便面的光泽度、透明度、弹性、滑爽性和耐嚼性。淀粉醋酸酯比其原淀粉效果好,而马铃薯淀粉醋酸酯比木薯淀粉醋酸酯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取代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水溶液中乙酐,醋酸乙烯酯与预氧化淀粉反应生成低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比较醋酸乙烯酯的取代度与酯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认为醋酸乙烯酯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醋酸酯淀粉。  相似文献   

11.
郭丽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3,34(8):76-8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和三聚磷酸钠(STPP)以质量比99:1的比例混合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马铃薯淀粉。以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因素,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16%、反应时间4.5h、反应pH11.5、反应温度55℃;在最优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交联剂用量制备一系列不同结合磷含量的交联淀粉并研究它们的体外消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交联马铃薯淀粉结合磷含量的增加,其所含的抗性淀粉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制备工艺,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Fe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并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淀粉氧化反应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60℃、FeSO4在淀粉中质量分数0.025%、H2O2与淀粉摩尔比0.285、反应体系含水量24.000%,在此条件下制得马铃薯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0.530%。  相似文献   

13.
食用交联甘薯淀粉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变性,制备食品用交联甘薯淀粉。以交联淀粉峰值粘度和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以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pH、温度、时间和硫酸钠用量为因素研究交联反应最优工艺;并研究系列食用交联甘薯淀粉粘度、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形态学和结构性质,为其在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木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文宏  袁怀波  王宇 《食品科学》2006,27(10):265-26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探讨α-淀粉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微孔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表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羟丙基马铃薯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唐洪波  马冰洁 《食品科学》2005,26(4):167-170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低取代度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可提高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有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羟丙基淀粉取代度。  相似文献   

16.
小麦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淀粉与环氧丙烷之间的醚化反应制得羟丙基淀粉。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醚化剂、碱、膨胀抑制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四个因素对分子取代度(M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环氧丙烷、1.5%氢氧化钠、15%硫酸钠、反应时间为16h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淀粉MS最高可达0.055。对羟丙基淀粉的透光率、凝沉性、抗盐性、抗酸性等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硫酸钠为抑制膨胀剂,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糯玉米淀粉乳浓度、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及硫酸钠用量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环氧丙烷用量、延长反应时间,可使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增加。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及粘度进行研究表明,随着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增加,其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增加,但粘度却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pH3.0,温度30℃,反应时间2h,淀粉乳浓度8%,得到的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为87.36%。偏光显微镜图片显示,样品醛基含量越高,偏光十字越少;通过红外图谱的表征,发现在波长为1729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反应产物中有醛基存在;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双醛淀粉的起糊温度比原淀粉高,峰值粘度随氧化度的升高而降低;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强峰吸收随着醛基含量的升高而消失,说明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以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醚化剂制备小麦阳离子淀粉;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响应值设计5因素(GTA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加水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水平响应面实验,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GTA加入量12mL,NaOH加入量为0.29g,加水量5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23h;另外还分析双因素间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