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检测临沂市居民日常消费鸭血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对临沂市2021年销售的鸭血制品进行抽样检测.提取鸭血样品的DNA,进行PCR检测,分析样品中鸭、鸡、猪、鹅、牛、火鸡、鸵鸟、狐狸、狗、兔子、貂、水貂、驴源性成分.53批市售鸭血样品中1批检测出鹅源性成分,1批检测出牛源性成分,结果表明抽检的鸭血样品中存在鹅血和牛血掺假的现...  相似文献   

2.
鲜奶掺假事件时有发生,综述鲜奶中常见掺假物质及其检测方法,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着重介绍一种叫做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方法,以期为有关管理部门和生产厂家进行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和原料收购时的质量把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内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进行风险监测,从而为监管部门的后续监督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广东省市场上出售的牛、羊肉及其制品进行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并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确认掺假类别。结果共检验50份样品,其中牛肉25份,羊肉8份,混合肉类17份。检出10份掺假肉食品,总掺假率为20.0%。掺假样品均为牛肉制品,羊肉制品为未发现掺假情况。结论用猪肉和鸡肉进行肉类的掺假是目前主要的掺假手段。混合肉类制品在标签明示肉类成分方面比较混乱,部分样品检出标签未标示的肉类成分。进一步开展肉制品的掺假检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主要组成部分,其掺假现象刺激了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体外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基于免疫的特定蛋白检测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植物源成分鉴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实例与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生活品,为人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农药残留是植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诱因,引起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农药残留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就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和阐述,旨在为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东省市售三文鱼水产品掺假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大西洋鲑鱼和虹鳟鱼的方法,对广东省内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寿司店和网络平台等场所的三文鱼掺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批次样品中,有6批次未检出大西洋鲑鱼,未检出率为6.12%。通过PCR测序结果鉴定,这6批次未检出大西洋鲑鱼的样品中,4批次为虹鳟鱼,1批次为王鲑,1批次为银鲑。结论三文鱼水产品掺假情况较少,但掺假风险仍然存在,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抗生素对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需建立针对植物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筛查及确证检测方法。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抗生素农药的登记情况及其限量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在植物中的累积情况,重点对目前植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生物勘测、食品安全检测、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监测等研究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核酸扩增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核酸扩增技术中的凝胶电泳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液滴PCR、环介导等温扩增、交叉引物扩增、滚环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等技术的原理及在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讨论了各类核酸扩增技术的关键优势和局限性,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挑战和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植物、水果、蔬菜中,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作用,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因此加强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快速有效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常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在荧光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剂来判定其对大豆DNA荧光PCR反应的干扰浓度,测定其DNA紫外吸收峰值,并比较了试剂盒、试剂盒+氯仿、《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方法》(BJS201707)三种方法。当安赛蜜的浓度大于105.00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00.00μg/μL,抗坏血酸浓度大于108.30μg/μL,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大于132.00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μg/μL,谷氨酸钠大于150.00μg/μL,氯化钾的浓度大于37.85μg/μL时,使得大豆DNA荧光PCR反应出现假阴性。安赛蜜浓度大于75.00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33.38μg/μL时,抗坏血酸浓度大于65.00μg/μL,D-异抗坏血酸浓度大于79.13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μg/μL,检测不到DNA紫外吸收峰。298.75μg/μL浓度的肌苷酸二钠、100.00μg/μL、200.00μg/μL的谷氨酸钠与对照组DNA紫外吸收峰差异显著,其他添加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三种方法中(BT...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食品尤以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甄别与安全性评估,已有多种检测手段得到广泛应用。PCR衍生技术因为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技术优势,为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PCR衍生技术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巢式PCR技术以及多重PCR-DHPLC技术。本文就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检测的PCR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市售食醋勾兑醋酸的现状,为今后质量监督执法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杭州地区流通领域的食醋进行了抽样检测分析,采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本次对杭州地区流通领域的61个食醋样品进行了勾兑合成醋酸检测分析,其中酿造食醋51个样品,配制食醋10个样品,根据GB1903—200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标准酿造醋酸比率(天然度)%≥95%判定,酿造食醋合格率为96.08%,配制食醋合格率为70.00%,配制食醋的掺假现象比酿造食醋严重。结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食醋勾兑合成醋酸的风险监测力度,确保食醋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红外光谱 (MIR)以其在 40 0 0 - 40 0cm-1处的指纹吸收特性广泛应用于机电、医药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发展 ,MIR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已展开。本文仅就其在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残留是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有必要对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进行监测。但植物源性食品成分复杂,进行有机磷农药检测前必须通过前处理进行提取和纯化。因此选择高效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了有机磷农药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包括传统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EChERS法,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分子印迹技术、酶抑制法、纳米材料富集法,并展望了对植物源性有机磷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植物性食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麸皮、米糠、麦麸、胡萝卜渣、葡萄皮渣、苹果渣等一些植物性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予以综述,探讨了在食品工业、医疗、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食品欺诈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领域中的重要方面, 其中食品掺假作为食品欺诈的一种类型, 因其掺假物的种类性质、方式等不同往往可能带来或者引入食品安全问题。针对全球性食品掺假行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解决肉制品、牛奶、食用植物油、蜂蜜4类食品掺假问题, 总结了该4类食品的主要掺假行为, 其中肉制品掺假分为地理来源改变、肉种类替代、添加剂非法使用、过敏原引入、病死畜禽肉; 乳制品掺假主要有奶源产地改变、不同动物奶、添加富氮化合物、添加剂违规; 植物油掺假主要有油种类混合、掺入不可食用油、植物油产地改变、添加工业染料; 蜂蜜常见的掺假方式有蜂蜜产地、植物源、添加糖浆。对液相色谱-质谱鉴别食品真伪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也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真实性技术鉴别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单及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掺假鉴别领域。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中的低场核磁、定量核磁以及杂核核磁等技术能够对掺假不同成分的牛乳(掺水、食盐、尿素、豆浆及复原乳等)、掺假低价值油(大豆油、玉米油等)的橄榄油、掺假的高价值米、蜂蜜、红酒等进行检测,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和相似分类法等可以实现对这些食品掺假成分的有效鉴别。本文就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国内外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并为其它领域的掺假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鲜乳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原料,是决定乳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在乳制品方面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法分子通过在生鲜乳中掺入虚假物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人们健康以及整个乳制品行业造成不良影响。指纹图谱技术是对通过一定的分析工具产生的图像进行判别的一种检测技术,可以对生鲜乳的掺假进行更灵敏、准确和快速的检测。本文通过对生鲜乳的安全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电泳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电子感官技术法4种指纹图谱技术在牛乳掺假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了4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提高生鲜乳的品质与安全以及保证消费者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