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杜仲籽毛油为原料,经过精炼后以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肪酸含量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探究了5种抗氧化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对杜仲籽精炼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anisole,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维生素E(vitamin E,VE)、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 palmitate,L-AP)的抗氧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TBHQ>CA>L-AP>BHA>VE,CA、TBHQ、VE、BHA、L-AP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5%、0.02%、0.01%、0.02%、0.02%;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氧化速度加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杜仲籽精炼油的氧化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反应,通过构建的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出在25、40、50和60 ℃的温度下,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分别为10.70、8.76、7.74和6.89 d,添加抗氧化剂能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其中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02% TBHQ的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可以延长至41.41、19.71、12.48和8.13 d,说明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黄鱼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利用Schaal烘箱法, 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的油茶籽油放置在(60±0.5) ℃烘箱中加速氧化21 d, 同时做空白对照组, 以及大豆卵磷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 TBHQ)两组阳性对照组, 测定加速氧化期间油脂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与酸价(acid value, AV), 分析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氧化酸败的抑制效果, 结合范特霍夫(van’t Hoff)定律进行货架期预测, 探究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鱼卵磷脂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升高,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与其他两组对照组相比,鱼卵磷脂的抑制效果优于大豆卵磷脂,但劣于TBHQ; 货架期预测结果显示, 鱼卵磷脂可将油茶籽油在20 ℃下的保质期最多延长96 d。结论 大黄鱼鱼卵磷脂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的氧化酸败, 提升油茶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 具有较好的油脂天然抗氧剂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Schaal烘箱法与Rancimat法,以过氧化值(POV)及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研究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对亚麻荠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两种抗氧化剂对加速氧化前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亚麻荠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可有效延长亚麻荠籽油的贮藏时间,其中0.02% TBHQ与0.04%迷迭香提取物配合使用效果最佳,20℃下预期贮藏时间延长至608 d以上。加速氧化后亚麻荠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约59.8%,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增多约101.9%与71.8%,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烘箱法预测的货架期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预测货架期存在较大差异,Schaal烘箱法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具有更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95-100
以葡萄籽毛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葡萄籽毛油依次经过精炼的各个环节后,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变化。并采Rancimat标准法,以诱导期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考察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抗坏血酸棕榈酸钠、dl-a-生育酚、迷迭香提取物等抗氧化剂单独使用及复合抗氧化剂对葡萄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葡萄籽油酸值影响最大的工艺流程为脱酸工艺;对过氧化值影响最大的工艺为脱臭工艺;而诱导期在整个精炼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葡萄籽精炼油中添加抗氧化剂时,TBHQ、BHA、抗坏血酸棕榈酸钠及迷迭香提取物这四种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提高葡萄籽油氧化稳定性。对4种抗氧化剂进行复配,除TBHQ外,复合抗氧化剂比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其中以m(TBHQ)∶m(BHA)=3∶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9,(12):25-29
通过Schaal烘箱实验,以过氧化值(PV)、茴香胺值(ρ-AnV)、全氧化值及脂肪酸组成为指标研究2种天然酚类抗氧化剂咖啡酸和阿魏酸及合成抗氧化剂TBHQ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影响,并建立牡丹籽油氧化动力学模型,以Rancimat法预测其货架期。研究表明:0.02%咖啡酸和0.02%阿魏酸对牡丹籽油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与不添加抗氧化剂相比货架期延长2.65、2.55倍,但较TBHQ仍有提升空间,几种抗氧化剂能力大小为TBHQ咖啡酸阿魏酸。咖啡酸、阿魏酸能够有效延缓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提高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和产品质量,能够作为高效、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油脂工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RP-HPLC法测定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V(甲醇):V(水)=60: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结果:花椒麻味物质回归方程为Y=1.0596X-0.3939,r=0.9998,其麻味物质质量浓度在3.125~75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的RSD均小于1.7%,检出限为6.00 ng,定量限为10.00 ng。陇南9个栽培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依次为:林州大红袍(LZDHP)(121.68±3.33) mg·g-1、汉源青椒(HYQJ)(110.03±2.67) mg·g-1、大红袍(DHP)(96.14±1.58) mg·g-1、茂汶大红袍(MWDHP)(87.53±0.53) mg·g-1、七月椒(QYJ)(51.70±1.78) mg·g-1、梅花椒(MHJ)(49.63±1.19) mg·g-1、狮子头(SZT)(44.92±1.24) mg·g-1、韩城无刺(HCWC)(43.49±1.86) mg·g-1、郭嘉大红袍(GJDHP)(26.38±0.91) mg·g-1。结论:陇南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较高,尤其是林州大红袍、汉源青椒、大红袍和茂汶大红袍;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含量差异百分比在3.34%±1.67%~78.32%±0.15%之间,这种差异与花椒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油脂精炼工艺对苦杏仁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苦杏仁毛油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对比精炼前后苦杏仁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烘箱加速法,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及共轭二烯值的变化趋势分析精炼对苦杏仁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杏仁精炼油在色泽、透明度、滋气味、酸价、过氧化值上优于毛油,碘值变化不大;精炼前后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5%,主要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精炼使苦杏仁油氧化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多糖多肽联产的酶解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时间、酶配比、料液比对水解度、多肽含量、酸性糖含量以及总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试验建立数学模型,以多肽含量、酸性糖含量和总糖含量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联产制备近江牡蛎多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时间2.0 h,添加配比为3:1的alcalase和胰蛋白酶(总质量分数为0.8%),料液比1:3.6 g/mL。此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得到近江牡蛎酶解液中多肽含量(251.70±5.73) mg·50 g-1,酸性糖含量(8.17±0.29) mg·50 g-1,总糖含量(380.66±15.14) mg·50 g-1。并按此工艺酶解近江牡蛎全脏器匀浆,得粗多糖21.29%±0.77%,含85.18%±1.00%总糖,20.02%±0.38%酸性糖以及10.84%±0.12%多肽;粗多肽得率为31.41%±0.47%,含84.03%±0.85%多肽,0.11%±0.01%酸性糖以及5.68%±0.15%总糖。与回归方程预测值相近,说明近江牡蛎多糖多肽联产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沙棘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容易氧化变质。本文将添加天然抗氧化剂与微胶囊制备技术相结合,改善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货架期。首先测定了沙棘籽油的组成成分,然后以沙棘籽油为芯材,添加经过筛选的天然抗氧化剂L-AP,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及麦芽糊精等为壁材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并通过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0.6%±2.10%;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酪蛋白酸钠5%、麦芽糊精5%、抗性糊精30%、甘蔗浓缩汁10%、沙棘籽油30%、异麦芽酮糖5%,并添加3 g/L三聚磷酸钠,包埋率高达91.8%±1.59%;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并制备微胶囊能有效提高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常见7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了10种抗氧化剂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能达到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天然抗氧化剂VC、VE的抗氧化效果较差,且其添加量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影响也较小;GAM(没食子酸)抗氧化效果好,但油溶性能较差;TBHQ在添加量较高时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AP(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TBHQ对精制和粗制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抗氧化效果差别较大;MT(没食子酸甲酯)、PG(没食子酸丙酯)、OG(没食子酸辛酯)、BHA和BHT 5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较好,且在添加量较低时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是较为理想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蒜黄根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并分析提取的蒜黄根TDF理化性质,首先对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蒜黄根TDF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对提取得到的蒜黄根TDF持水性、持油性、膨胀性、吸附葡萄糖和胆固醇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黄根TDF得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pH7.0、酶解温度62 ℃、酶解时间2.3 h。在最优条下蒜黄根TDF得率为72.47%±0.08%,与模型预测值72.59%基本一致。提取后的蒜黄根TDF持水性(8.63 g·g-1)、持油性(6.57 g·g-1)、膨胀性(6.27 mL·g-1)以及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8.00 mg·g-1和10.52 mg·g-1)均显著高于蒜黄根粉(P<0.05)。然而蒜黄根TDF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较蒜黄根粉显著降低(P<0.05)。因此,蒜黄根TDF可作为肉类和粮油类食品的优质添加剂,开发新型健康食品,提高蒜黄种植产业的资源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杜仲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异VC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没食子酸丙酯(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异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2%TBHQ+0.005%PG+0.01%柠檬酸或0.02%TBHQ+0.005%PG+0.01%异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剂,可使杜仲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4~15个月。  相似文献   

13.
以冷榨文冠果油为原料,选择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的文冠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80 ℃高温条件下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R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依次为TBHQ>RE>AP,添加维生素E(VE)抗氧化效果不显著。拟合的动力学方程模型显示,空白和添加VE组的文冠果油氧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添加RE、AP、TBHQ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通过拟合方程计算空白文冠果油的货架期为177 d,添加抗氧化剂VE、RE、AP、TBHQ的货架期分别为178、346、341、425 d。180 ℃条件下处理文冠果油,RE、AP、TBHQ在前期表现出抑制低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的作用,但30 h后抑制作用消失,与空白组对比差别不显著。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被氧化,该研究对文冠果油的贮藏和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 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 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 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植物甾醇[(1962.56±1.02) mg/kg]; 贡柑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IC50值分别为8.25 mg/mL和1.90 mg/mL; 贡柑籽油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烃、酯、醇、酮、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贡柑籽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不同添加量(0.00%、0.005%、0.10%、0.02%、0.04%和0.07%)迷迭香提物(Rosemary Extract,RE)的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极性组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和对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生成情况的影响,并以0.02%的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作为对照,考察迷迭香提物在煎炸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煎炸14 h时,空白油样和添加0.005%、0.10%、0.02%、0.04%和0.07% RE、0.02% TBHQ的酸价从煎炸初始的0.08±0.01、0.09±0.01、0.12±0.01、0.11±0.01、0.11±0.01、0.12±0.01、0.09±0.02 mg/g分别上升至0.75±0.03、0.68±0.04、0.65±0.06、0.64±0.01、0.62±0.01、0.58±0.02、0.64±0.01 mg/g,p-茴香胺值从1.90±0.10分别上升至201.50±1.04、159.73±0.40、165.67±0.51、156.53±0.23、166.57±0.23、157.50±0.40、163.53±0.55,共轭二烯值从5.81±0.03分别上升至32.34±0.01、26.65±0.14、23.06±0.12、23.68±0.63、19.49±0.52、21.06±0.02、22.94±0.11,共轭三烯值从0.87±0.01分别上升至5.30±0.01、4.51±0.07、4.40±0.08、4.99±0.01、4.93±0.03、4.00±0.01、4.30±0.04,煎炸14 h时,空白组煎炸油和TBHQ组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分别为(30.80±0.44)%和(30.63±0.42)%,添加0.07% RE的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最低,为(26.47±0.21)%。与空白组相比,添加RE对于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降低有抑制作用。此外,添加0.07% RE对TFAs的抑制率达到17.39%,高于TBHQ的2.61%。研究表明迷迭香提物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煎炸油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脂溶性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其增效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将茶多酚进行分子化学修饰成脂溶性(LP),具有茶多酚的鉴别特征,且毒副作用低。LTP能明显延长油脂过的诱导期,但从色拉油的POV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M)形成抑制率测定表明,相同重量浓度的LTP的抗氧化能力稍弱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采用正交设计,发现没食子酸、柠檬酸和LTP具有有协同抗氧化作用,50ppm没食子酸+50ppm柠檬酸+100ppmLTP、100ppmLTP、1200  相似文献   

17.
核桃油自氧化及其抗氧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以过氧化值(P0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核桃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核桃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核桃油的氧化过程有高度显著的影响。TBHQ对核桃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TBHQ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氧化效应,且抗坏血酸的协同抗氧化性优于柠檬酸。使用0.015%TBHQ+0.01%柠檬酸或0.015%TBHQ+0.01%抗坏血酸为核桃油的抗氧化剂,可使核桃油在15℃下的贮藏期从2.9个月分别延长至29.8个月和38.9个月。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技术分析了11种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组成。这些植物油中,O-L-L为葵花籽油(22. 27%±1. 87%)、菜籽油(21. 07%±1. 76%)、玉米油(19. 84%±1. 35%)、米糠油(19. 37%±0. 87%)、芝麻油(17. 55%±0. 82%)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 O-O-O在花生油(18. 25%±0. 69%)和橄榄油(39. 37%±0. 10%)中的含量最高;大豆油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是L-L-L(22. 16%±1. 71%),亚麻籽油中是O-Ln-Ln(21. 85%±0. 18%),稻米油中是O-L-P (18. 58%±1. 02%),以及棕榈油中是O-P-P(25. 05%±0. 73%)。O-O-L与S-L-L等ECN值相同的甘油三酯实现了分离,且含量微少的甘油三酯组成也得到了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