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红曲霉酯化能力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国内白酒界对红曲霉是否具备酯化能力存在分岐,为了提高白酒质量,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利用微生物和酶工程技术,对我厂红曲霉的酯化能力作了一系列探讨试验。我们的试验是从本厂大曲中分离、纯化红曲霉的微生物菌种开始,并按制曲工艺制成曲种,加入到酸醇溶液中...  相似文献   

2.
红曲霉酯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对几株红曲霉进行实际催化己酸乙酯合成能力检测的结果。研究表明,供试菌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红曲霉为研究材料,用玉米芯固定红曲霉,对载体玉米芯的质量、固定培养时间、固定培养温度、接种量、补充氮源、固定初始pH值和半固体培养基的量几个因素进行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出固定化红曲霉培养的最佳条件:载体玉米芯的质量为18 g,固定培养时间4天,固定培养温度30℃,接种量为18 mL孢子悬浮液、以硝酸铵作为氮源,初始pH值为4.0、半固体培养基的量27 mL,总酯含量可达到33.44 mg/dL.  相似文献   

4.
从大曲中筛选到酯化红曲霉9株,其中MH27菌株的酯化能力较高.对MH27菌株产酯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几乎不产生酯化酶;在固体培养基中均有酯化酶产生,大米培养基中酯化酶产量最高.在34℃、发酵7d的条件下,其酯化力可达90U.  相似文献   

5.
郭宝禹  郝林  张英  郭昌云  张亚丽 《酿酒》2011,38(2):29-32
以红曲霉为研究材料,用玉米芯固定红曲霉,对载体玉米芯的质量、固定培养时间、固定培养温度、接种量、补充氮源、固定初始pH和半固体培养基的量几个因素进行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出固定化红曲霉培养的最佳条件:载体玉米芯的质量为18g,固定培养时间4d,固定培养温度30℃,接种量为18mL孢子悬浮液,以硝酸铵作为氮源,初始pH为4.0,半固体培养基的量27mL,总酯含量可达到33.44mg/100mL。  相似文献   

6.
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著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陈醋大曲中红曲霉酯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山西老陈醋大曲中分离得到的11株红曲霉菌进行了酯化能力的比较,从中优选出酯化生产乙酸乙酯能力强的菌株M2和酯化生产乳酸乙酯能力强的菌株M3,并研究了温度和起始pH对它们酯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M2与M3的最适酯化温度均为35℃,最适酯化初始pH分别为3.5与3.0。  相似文献   

8.
酯化红曲工艺研究及在酿酒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红曲霉进行优选、优育,以麸皮为原料进行培养,从而得到酯化力为220m g g/.100h的酯化红曲。将其应用于酿酒生产,能明显提高成品酒总酯及己酸乙酯含量,生产的成品酒窖香纯正浓郁,酒体醇厚爽净,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9.
黄水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富含多种有机质,可用于制备酯化液促进白酒增香,提高其利用率。研究了一株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anguineus X1,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从碳源、碳氮比、接种量和pH值4个方面对X1菌株的培养基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采用酯化酶液处理黄水,制备酯化液,研究了黄水、乙醇、己酸等酯化前体物质添加量对酯化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曲霉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以100 mL计):大米粉7.0 g,大豆蛋白胨2.0 g,NaNO30.2 g,KH2PO40.15 g,MgSO4·7H2O 0.1 g,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10%(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和体积分数为4%的乙醇,酶活力可达745.80 U/mL。向酯化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8%的己酸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继续培养1 d后,酯化液中己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可达0.121%;而向酯化酶液中补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分别可达0.055%和0.032%。该结果旨在为将黄水资源用于白酒增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酯化酶特性及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曲霉产生的酯化酶在酒的风味物质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酯化酶生产和应用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红曲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方式过于粗放,普遍存在活性不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对酯化酶酶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及提高工艺控制的科学性至关重要.从酶学特性出发对提高酯化酶产品生产质量和应用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红曲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州产晚籼米为原料,采用纯种功能性红曲及黄酒酵母生产保健红曲酒,并初步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纯种固态曲所酿酒液虽比液态曲在外观及口感上稍差,但功能物MonacolinK的积累却高很多,达到56.68 mg/L.其中生产红曲酒的酿造工艺为:晚籼米100 g,料水比1∶1,耐高温α-淀粉酶0.07 mL,糖化酶0.05 mL,糖化180m in,纯种固态红曲15g,黄酒酵母,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17d.所得红曲酒色泽红润,低度淡雅,口感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浓香型大曲酒副产物黄水、酒尾的利用价值,以黄水和酒尾为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除去黄水和酒尾的异杂味,促进酯类等香味物质生成.将开发的调酒液用来勾调相关白酒产品,使之在白酒的勾调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从而提高所调白酒产品的酒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HPLC法研究不同酒曲配方对酿造客家黄酒时产生的风味物质有机酸的影响,考察红曲对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风味、总量的影响。发酵30d时三种酒样的有机酸总量差异明显,采用酒药、麦曲酿制的黄酒(酒样Ⅱ)最高,单用红曲(酒样Ⅲ)次之,红曲、酒药、麦曲复配(酒样Ⅰ)最少,分别为33.83 g/L、27.72 g/L和22.67 g/L。其中,Ⅰ、Ⅱ、Ⅲ号酒样中挥发性酸与非挥发性酸的比例分别为1:4、1:1和2:1;酒样中乳酸含量差异较大,Ⅰ号酒样最高,为11.40 g/L,Ⅲ号酒样最少,为6.02 g/L;乙酸含量在三种酒中较接近,约5.5 g/L;Ⅰ、Ⅱ号酒样中琥珀酸含量较接近约为5 g/L;丙酸在Ⅱ、Ⅲ号酒样中含量大,但在Ⅰ号酒样中未检出。另外,Ⅰ号酒样中还测出少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结果表明,在客家黄酒酿造时添加适量红曲,有助于维持客家黄酒的酸味平衡,提升味觉层次感。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传统可培养法从米酒样品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在相同的条件下添加9株乳酸菌发酵制备红曲黄酒,并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折光仪法、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法和电子舌技术,同时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对添加不同乳酸菌制备的红曲黄酒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和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9株乳酸菌发酵制备的红曲黄酒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的含量和滋味较未添加乳酸菌制备的红曲黄酒有较大差异,且添加乳酸菌发酵的红曲黄酒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酸的含量的低于对照组,并经主成分分析可知相同种类的乳酸菌发酵红曲黄酒样品的品质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酿酒副产物黄水为基质,比较红曲霉AS 3.972和产酯酵母2.10、2.178生物催化的产物特征。基于气-质联用(GC-MS)对其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株转化有机酸及产物组分的能力不同。红曲粗酶转化有机酸的能力较酵母2.10和2.178的稍高,酯化能力较强,较后两者分别高出56.81%和80.85%,并检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13种酯类组分,挥发组分的结构轮廓与浓香型白酒的类似。红曲粗酶催化产物的主成分以及OAV分析说明,基于红曲粗酶的黄水资源化技术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液态深层发酵型木瓜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药木瓜为原料,安琪高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采用液态深层发酵酿制木瓜果酒。研究分析了温度、酵母接种量、加糖量、初始酸度、发酵时间对产酒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木瓜果酒酿制的工艺参数为:温度28℃、接种量0.3g/100mL、初始酸度(以柠檬酸计)2.3 g/100 mL、加糖量15%、发酵时间4 d,发酵率达到66.7%。在该工艺条件下发酵,酵母菌在发酵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酿制出来的木瓜果酒颜色金黄,澄清透亮,酒味浓郁,酒体丰满,同时具有木瓜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了以麦麸为基质,逐步培养红曲菌完全在麦麸中生长,来发酵培养红曲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在35℃、pH为6.0的最佳发酵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70%乙醇,60℃、pH为4.0时提取3h。  相似文献   

18.
红曲霉固体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红曲霉菌株(Monascus purpureus)进行固态发酵,豆粕与水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的发酵产物的质量较高.并测定了发酵前后的产物色价、蛋白质类型、蛋白质含量、多肤含量及发酵产物中Monacolin K的含量,结果表明红曲霉固体发酵所得豆粕的色价不高;蒸汽加热会使豆粕中的蛋白质变性,溶解度显著降低,红曲霉发酵豆粕的过程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且使大分子蛋白质变成小分子肽类,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发酵产物存在莫纳可林K,但含量不高.用红曲霉固体发酵豆粕生产红曲霉色素或莫纳可林K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酵型茶酒的制备工艺,通过添加果汁解决茶汁发酵过程中营养不足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实验证明最佳添加果汁种类为橙汁,最佳发酵条件:茶水比1∶50(g/mL),发酵温度28℃,接种量5%,橙汁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