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野菠萝进行提取,再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并比较4个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其中石油醚部分鉴定出了16种,氯仿部分13种,乙酸乙酯部分9种,正丁醇部分7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4.27%、80.20%、73.22%和74.29%,其中脂肪酸类物质最多,占总醇提物60%~70%,在4种萃取物中均发现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蔗糖添加量3%、6%、9%、12%和15%制作风干腊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成品风味物质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乙醇、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为主(占总挥发性的71.69%),共有10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物质9种,酯类32种,醛类物质14种,酸类有16种,酮类9种,和碳氢化合物12种,吲哚有3种,呋喃有2种,胺类有2种。不同蔗糖添加量对风干腊肠风味物质含量影响不同,随着蔗糖添加量的不断加大,风干腊肠的醇类和醛类风味物质相对百分含量与蔗糖添加量显著正相关(p0.05),酯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相对百分含量与蔗糖添加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6%蔗糖添加量的风干腊肠中酯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含量是最高,种类最丰富,含量分别高达13.60%和27.51%,这对产品风味的形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使用50/30μmCAR/DVB/PDMS和100μmPDMS萃取头萃取了乍娜葡萄的香气成分。通过比较萃取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选定50/30μmCAR/DVB/PDMS为最佳萃取头,并利用该萃取头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3种不同成熟度乍娜葡萄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乍娜葡萄的香气成分主要由酯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组成,其中含量较高有乙酸乙酯、1-己醇、(E)-2-己烯-1-醇、(E)-2-己烯醛等。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香气成分的总量增加,其中酯类、醛类和酸类总量和相对含量均下降,醇类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对清油麻辣火锅底料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物质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GC-MS)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55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21种、醇类10种、醚类3种、酮类3种、醛类6种、酸类2种、酯类4种、其他类6种。其中,醇类(56.91%)、烃类(29.42%)、醚类(5.29%)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酯类(2.42%)、其他类(2.14%)、酸类(2.07%)。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液体深层发酵、静置发酵和摇床发酵3种发酵方式所得的荔枝果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Nist数据库检索和参照相关文献的保留指数等方法,分别鉴定出34、32、2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占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91.16%、89.14%和94.34%。酸类、酯类和醇类是3种发酵方式发酵果醋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乙酸、丁二酸二乙酯和苯乙醇等。3种发酵方式果醋中有13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酯类在Lsu果醋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38.41%),而酸类在Lsh果醋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73.34%)  相似文献   

6.
李博  张亮  高鑫 《中国酿造》2015,34(5):157
对蒙古干酪的成分和风味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干酪的水分含量为24.13%,脂肪含量为10.24%,粗蛋白质含量为52.45%,pH值为3.57,符合其低水分含量、低脂、高蛋白、偏酸性的特点。通过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方法对蒙古干酪中的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共检出15种风味化合物,包括4种羧酸类、3种醇类、7种酯类和1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羧酸类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茉莉花头香精油制备新技术,采用椰壳活性炭吸附和亚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茉莉花头香香气,以有机溶剂萃取法作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亚临界萃取的茉莉花头香精油成分,鉴定出17种香气组分,包括酯类7种、萜烯类6种、醇类2种、醛类1种、酮类1种,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56.34%,其次为萜烯类(40.42%)。头香精油组分含量较高的为乙酸苄酯(40.12%)、芳樟醇(35.32%)、苯甲酸叶醇酯(7.46%)、顺-3-己烯基丁酯(2.59%)、α-毕橙茄醇(2.27%)、水杨酸甲酯(2.06%),基于亚临界萃取技术的茉莉头香精油香气组分与茉莉天然花香成分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菠萝果醋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首次对自酿菠萝果醋进行分析,鉴定出菠萝果醋含有36种风味成分,其中有13种风味成分属于易挥发成分,其中酸类物质占41.78%、醇类物质3.15%、醛类物质占0.10%、酯类物质占44.07%、烃类物质占7.07%:23种属于非易挥发成分,酸类物质占6.23%、醇类物质占25.21%、醛类占0.66%、酯类物质占41.04%、酚类物质占5.32%以及其他物质占4.01%.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菠萝果醋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玫瑰香橙果酒中香味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果酒中检测并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醇类物质13种,总含量为14.29%;酯类物质17种,总含量为27.59%;羧酸类物质7种,含量为3.56%;酮类物质2种,含量为0.04%;其他物质总含量为2.85%。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有乙酸乙酯(2.92%)、乙酸异戊酯(5.39%)、异戊醇(9.71%)、十一酸乙酯(7.68%)、辛酸(2.26%)、癸酸乙酯(1.93%)、苯乙醇(1.87%)等,是构成玫瑰香橙果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要基础物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9种酸类、13种醇类、4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1种酚类和6种萜烯类;酸类、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占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98%以上。发酵过程中,酸类、醇类、酯类、醛类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随发酵进行缓慢增加;酯类、酚类和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主成分分析得到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酵第3天时白酸汤的综合得分最高,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采用"赣南早"品种脐橙为原料经过发酵等工序酿造的脐橙酒的香气成分,本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酒中香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味中所含物质及其相对含量。通过优选萃取头以及优化萃取条件,"赣南早"脐橙酒中共鉴定香气成分35种,其中酯类成分17种,主成分为辛酸乙酯(26.94%)、癸酸乙酯(15.52%)、己酸乙酯(9.76%)、月桂酸乙酯(5.85%)、棕榈酸乙酯(4.69%)、乙酸苯乙酯(3.58%),占总含量的66.34%,它们构成了酒中香气成分的整体骨架,其中辛酸乙酯以其高含量、低阈值成为酒中的主体香味;鉴定醇类成分8种,主成分为苯乙醇(10.18%)和2,3-丁二醇(1.45%),占总含量的11.63%;鉴定酸类、烯烃类、烷烃类、酚类、醛类共计10种,其中含有柑橘类植物中特有的巴伦西亚橘烯,占总含量的1.89%。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浓香型"山庄老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出84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47种,醇类物质12种,酸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3种,烷烃3种,芳香烃1种,酚类物质1种,含硫化合物1种,呋喃类物质1种;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得出酯类、醇类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约占"山庄老酒"香气成分总量的90%,构成浓香型"山庄老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标准品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确定校正因子,对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庄老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较高,占酯类的90%,己酸乙酯含量最高达到5360.6 mg/L,浓香型风格突出。  相似文献   

13.
青方腐乳是我国传统腐乳中风味最为独特的品种,目前人们对其风味物质认识滞后,特别是对其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缺乏研究。本文采用动态顶空法萃取青方腐乳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一步使用动态顶空稀释法(DHDA)结合嗅闻检测技术确定其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稳定产品风味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经GC-MS分析,共确定7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酯类16种、含氮化合物13种、醇类12种,酸类12种、醛酮类10种、含硫化合物8种,未检测到硫化氢。内标定量可知,含氮化合物、酸类、酯类、酚类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风味物质相对含量的19.66%、18.7%、14.79%、10.35%和9.21%。DHDA结合嗅闻技术从青方腐乳中鉴定出25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吲哚、苯酚、二甲基二硫、三甲基肼、乙酸乙酯、丁酸、二甲基三硫对青方腐乳风味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金枕榴莲果实各部位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经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榴莲果肉中鉴定出20种的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8.53%,其中主要为含硫类化合物(50.79%)、酸类(19.20%)、酯类(2.99%)、烃类(4.08%);榴莲内果皮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94%,其中主要是酯类(53.73%)、其次酸类(26%)、烃类(6.22%)、酮类(3.87%)、醇类(2.92%);榴莲外果皮中鉴定出1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7.00%,其中主要是酯类(59.71%)、酸类(26.56%)、醛类(6.42%)、硫醚类(4.31%)。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香辅料及其剂量对火锅底料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椒、花椒和豆瓣不同配比的火锅底料风味成分进行检测。7个样品分析出84种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4种,烯类43种,酯类11种,酸类3种,酮类2种,酚类1种,其他类10种,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类为主要成分,占总风味成分的80%以上。牛油火锅中的主体成分为茴香脑、乙酸芳樟酯、D-柠檬烯、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芳樟醇、β-月桂烯、反式肉桂醛等。辣椒为火锅底料产生(+)-3-蒈烯、β-甜没药烯和2-十一烯醛;花椒为火锅底料产生乙酸芳樟酯,豆瓣为火锅底料产生山梨酸等特殊风味成分。三种物质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量比例越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越高。本研究为提升火锅底料风味成分,量化火锅底料中关键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了以火龙果为原料酿制的酒样的主要理化指标、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结果表明,火龙果酒理化指标符合优级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通过液-液萃取、SPE固相萃取和20%(v/v)硫酸-甲醇甲酯化有机酸法结合GC-MS分析酒样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组分及百分含量.酒样中共检出酯类26种、醇类9种、酸类16种、醛类6种.酯类和醇类相...  相似文献   

17.
为宣威火腿高值化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宣威火腿边角料为对象,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其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SPME-GC-MS鉴定萃取物的风味组分。经正交试验优化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 h,高压泵频率(控制流量)24 Hz,在此优化条件下的萃取率达21.01%。宣威火腿风味组分共22种,其中烃类6种,酸类6种,醛类4种,酮类3种,酯类2种,杂环化合物1种。宣威火腿边角料在超临界CO_2最适萃取工艺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物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可用来生产高质量风味调料,同时提高副产品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的方法对4种经过超微粉碎技术获得的杂粮(青稞、荞麦、红豆和薏苡)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SPME条件为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40 min、解析时间180 s;GC-MS共检测到并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127种,其中杂环类和其他化合物(92.2%)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53.8%)、苯环类(41.8%)化合物。它们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11种,分别是壬醛、癸醛、(Z)-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正十二烷、环十四烷、3’-甲氧基-2,2’-二硝基苯乙炔、2,6-二叔丁基对甲酚、1-甲基萘、2,3-二甲基萘。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39-142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和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P<0.05)。从石油醚萃取物得到物质主要为3个亚麻酸类化合物,分别为:α-亚麻酸、α-亚麻酸甘油酯、3'-甲氧基-α-亚麻酸甘油酯,从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的主要物质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表明油菜蜂花粉中抗氧化性活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